順其自然:注意它背後隱藏的不思進取

“不和別人比,比來比去氣自己。”有人玩著手機,感慨別人的財富,看看自己的餘額,兩手一攤。


“就這水平,就這能力,我也沒辦法。”有人對著妻兒滿臉無所謂,繼續捧著手機看所謂的網絡“真相”。


“順其自然,該來的總會來。”有聽著朋友的勸阻,不以為然。

所謂順其自然,是真的“順其自然”嗎?

不盡然。

順其自然並非不思進取

我們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瑞卡斯

在有些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人這樣說:“這麼折騰自己幹什麼?不要和別人比,順其自然就好。”

勸你遠離這種人,因為人不經過改變和行動,根本就無法更上一層樓。

這種情況下的勸阻,是毫無作為的推手。

在前進的路上,每個人都會感覺疲憊,因為想要踏出去,想要讓自己變得優秀,那就要很多一步一步跨過身前的阻礙。

順其自然:注意它背後隱藏的不思進取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的一生不就是個向上的過程嗎?經歷了爬山的痛苦,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資格,如果連爬山的想法都沒有,那麼在這種不思進取的狀態下,很難有什麼“出頭之日”。

況且,所謂的“不思進取”並不會讓人停留在原地,因為總有很多比你好的,比你差的人在一直努力

差距還是會漸漸拉開,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再往前追趕,已經趕不上了。

所以想要不被時代沖刷下去,只能比自己以前更努力一些。

順其自然是專注不移於外物

曾國藩出生於普通耕讀家庭,他進入官場後後仕途順遂,並在晚清頹唐,政治鉅變之時全身而退。毛澤東在1917年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以此讀《無妄》《鹹》《中孚》三卦。蓋扞格者鮮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順其自然,真正的活在當下,做事的時候就要專注去做,該讀書去讀書,該見客就見客,不被外界干擾。

順其自然:注意它背後隱藏的不思進取


不沉溺於昨天的痛苦,也不迷茫於明天的未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做就要專注,只有專注才能做好。

這是他的人生信條,也是能毫無背景就能在清朝的官場中如魚得水的原因。

專注專心,不因外界的阻礙動搖,做好自己,做到真正的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努力後的成敗無悔

“我盡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無論結果好與壞,都是我努力的象徵。”

這才是順其自然真正的打開方式。

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鏡花緣》第六回中,就有這樣一句類似的話:盡人事以聽天命

按照文義解釋,人事就是人情事理,天命就是自然規律。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至於結果,無法強求

有很多人覺得這種結果未知的事情不去做最保險,既少吃了苦,又不會傷害到自己。但他們忘了一件事:追求的路上,困難只多不少,不去做,自己永遠都無法提升,也永遠不會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順其自然:注意它背後隱藏的不思進取


努力追求的路上,人們會一點一點變好。因為在這個過程裡,每一次困難的解決,都是一次優秀的積累。

不過話說回來,盡人事了,努力過了,收穫的東西也並不一定比預想的結果少。所以就算沒有到達自己想達到的那個目標,也是值得的。

在成長中獲得,竭盡所能,不過分強求。這,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專注專心,雖盡力而無悔,雖未知而不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