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絳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口罩下的盛世美顏

3月1日,伴隨著確診數字8天無新增、累計出院人數破千的好新消息,浙江省首批投入疫情一線的56名醫護人員,告別戰鬥了一個多月的隔離病房,出倉了。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預備出倉的英雄們

這些逆行而上的白衣戰士們,終於得以告別這個危險的前沿戰地,被集體安排至0病例的“中國竹鄉”安吉進行休養生活。

而當地人民則用最高規格的禮儀迎接了這些醫護人員。

回顧一個多月前,在疫情最危機的時刻,全國的醫護人員分紛紛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抗擊新冠的一線戰鬥。

當他們一個個帶著口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出現在鏡頭前,即使是至親之人都無法分辨他們的真面目時,足以讓人們肅然起敬。

而當他們取下口罩的那一刻,卻瞬間讓人淚目。

長時間穿密閉性很強的隔離服,佩戴護目鏡和防護口罩,很多醫護人員在摘下口罩後,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壓痕,更有人的臉頰上則出現了嚴重的過敏,看到鏡子裡摘下口罩的自己,有的人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輕傷不下火線,就一點皮外傷,沒那麼嬌氣!”,有的人在傷口上貼上創可貼繼續衝鋒,而對於一些愛美的女性醫務人員來講,現在的容顏簡直無法直視,有些只能默默地擦乾眼淚,轉過身卻重新投入戰鬥,看到這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真的十分讓人心疼。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讓人心疼的臉

面對這一張張被勒的有些腫的臉,有網友說:“這才是最高級的臉,才是中國最頂級流量的臉!”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誰說女子不如男

在這次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中,女性醫務人員佔的比例特別的多。

據統計,在全國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中,有70-80%的醫護人員都是女性;在護士隊伍中,女性的比例則更高,幾乎超過了90%。而人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女性更適合做醫務人員。

然而,回顧中國的醫學歷史,女性幾乎沒有機會從醫,而早些時候的醫學院甚至拒收女學生,即使她的表現非常優異。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女性學醫不容易

作為一個幾乎被男性所壟斷的職業,彷彿就像一個堅固的堡壘,從來未有過動搖。而打破這幾千年來規矩的,就是我國婦產科的開創者林巧稚醫生。

林巧稚出生於1901年的廈門。5歲的時,就失去了母親,因此她小小年紀就立下志願,將來學醫來拯救被病痛折磨的女性。

功夫不負有心人,21歲的林巧稚考取了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當時一共只招收25人,能考取的人本就是鳳毛麟角,而女性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當時的醫學院,不但學業壓力超乎尋常,淘汰率也非常高,一旦無法承受壓力,或者考試不合格,那麼幾年來的心血就功虧一簣。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林巧稚不但沒有被淘汰,她的成績更是遙遙領先,甚至拿到了協和畢業生的最高榮譽獎“文海獎”。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年輕時的林巧稚


畢業後的林巧稚留在了協和婦產科工作。

當時的醫學環境對女性來講,是非常苛刻的,即使順利畢業,即使成績出類拔萃,但是,在真正成為醫生之前,更有一個幾乎令女性醫務工作者無法接受的條件,這也是協和醫院建立之初的一個規定,也就是不能結婚生子,只能一生奉獻與醫學事業,這就是女性從醫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時的聘書內容是這樣的:

“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然而,林巧稚毫不猶豫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從為病人鞠躬憔悴。

同時,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她不僅醫術高明,很多常見的婦科腫瘤的病死率得到降低,完成了50萬字的著作《婦科腫瘤學》,同時,她教學嚴謹,為中國醫學界培養出了很多醫學專家。

而在病人眼裡,她就是和藹如家人的“萬嬰之母”。雖然她自己沒有孩子,但是她接生了近5萬多名嬰兒,有普通人的孩子也有像水稻之父袁隆平這樣名人的孩子。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被稱作“萬嬰之母”的林巧稚

今天的工作崗位上,女性佔據了近一半的工作崗位已經司空見慣,但對於當時來講,林巧稚用自己的切身行動告訴所有人,女性在醫療崗位上同樣可以和男性一樣,做出優異的成績。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女性可以做得更好

很多認為,雖然女性在社會地位和職場上越來越受重視,很多重要的崗位上,女性做的甚至超過同階段的男性。但是,更多的女性認為,這些只是偶然現象,並不是常態,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要弱。做得好是運氣,做的不好才是常態,真的是這樣嗎?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女性可以做得更好

美國社會學家阿利·霍奇柴爾德曾做過調查:在25到34歲的男性中,30%的人擁有本科以上的學歷。而女性的比例,則有38%。同樣的,女性相比與男性,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也更高。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的女性來講,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不需要完美,但要勇敢

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說到當初,自己的老闆想要破格提拔她,但是,面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她卻退縮了,於是說自己還沒準備好,讓老闆再給自己幾年的時間,這樣自己更自信點,也更能接受這個職位。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不需要完美,但要勇敢

事後,羅睿蘭把事情經過告訴了丈夫。

丈夫問:“如果你是男人,還會這樣回答嗎?”

羅睿蘭回答說:“不會,如果我是男人的話就不會這麼想。”

此時,羅睿蘭恍然大悟,說:“原來那些最困難的障礙都是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於是,她第二天重新找到老闆,願意挑戰這份工作。

所以,當我們面對新的挑戰時,不要躲避,也不要追求更完美的自己,而是學會勇敢地面對挑戰帶來的“不舒適感”,否則無法成長。

對於很多人來講,當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會發現,自己成長速度最快的時刻,不是進修的時候,也不是被提拔的時候,而是勇敢迎接挑戰的時候。

2.突破邊緣感

前幾年,美國媒體選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程序員排名”。在很多人印象中,程序員這個工作似乎是男性的專職,然而,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榜單上的第一名,居然是女性,瑪格麗特·漢密爾頓。

一個似乎名不見經傳的女性,為啥能夠登上榜首的位置呢?

故事要回溯到,美國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瑪格麗特當初加入阿波羅計劃的時候,並沒有在核心工作環節,而是被安排到了一個最不起眼的崗位上。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瑪格麗特

這個崗位的工作職責是,制定登陸計劃任務失敗後的備用方案,也就是PLANB的應急計劃。對於籌備精密的阿波羅計劃來講,只有執行,根本不存在PLANB計劃,這個崗位可以說形同虛設。

而對於瑪格麗特來講,這就是一個閒得不能再閒的工作,她甚至可以隨便敲幾個代碼就能交差。

但是,她卻偏偏不這麼幹,反覆一遍遍地用程序模擬飛行狀態,仔細排查飛行中可能出現的漏洞。

最後,她還真的發現了一個漏洞,而且還不小。也就是,如果在飛行過程,有人不小心觸碰了飛船中的某個特殊按鈕,激發了這個漏洞,導致飛船和地面的所有系統崩潰,而所有的數據則會被全部清空,結果就是一場船毀人亡的悲慘事故。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差點悲催的阿波羅計劃


但是,人們非常樂觀,他們普遍認為,這種事情發生只不過是一個極小的概率,更何況這種低級錯誤是不可能犯的,要知道,能夠作為阿波羅計劃的宇航員,各個都是頂呱呱的精英啊。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阿波羅8號環繞月球飛行的時候,一名宇航員鬼使神差,還真的去按下了這個按鈕。

就在大家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時候,瑪格麗特帶著手下的程序員經過9個小時的奮戰,恢復了所有的數據,這才有後來平安歸來的阿波羅8號。

俗話說,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然而,阿波羅11號偏偏又因為數據錯誤,出現了危險,而又是瑪格麗特讓危機化險為夷。

也正是因為瑪格麗特的在阿波羅計劃中的特殊貢獻,2016年11月,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給瑪格麗特頒發了代表美國最高榮譽的自由獎章,而一同上臺領獎的,有比爾·蓋茨、喬丹等這樣的大碗人物。

對於女性來講,到中年後,或者有了家庭之後,很多人的工作開始邊緣化,甚至有的人認為自己混混就好了,想要提升那是年輕人乾的事情,自己只要能夠安穩退休就萬事大吉了。

這麼想就錯了,我們怎麼可以自動把自己邊緣化,而是應該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價值,也只有這樣,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才有可能抓住機會,實現自我的突破。

3.反向利用偏見

職場上,很多人對女性有偏見,尤其是對一些工作突出的女性。面對成見,大多數女性採取的是默許或者視而不見。

然而,就是有人利用了別人的偏見成就了自己。

她就是2004年世界撲克大賽的冠軍安妮。

她明白,在這種大賽上,因為對女性的偏見而比較吃虧。然而,她偏偏反向思維,判斷對方的偏見並對症下藥。

她把偏見分成了三類,比如說,女性只是用來吸引眼球的花瓶而已,女性懦弱和缺乏想象力,甚至根本就看不起女性。


瘢痕,過敏,水腫,辣眼的口罩臉,卻是頂級流量的中國高級臉

利用偏見勝出

對於這些偏見,安妮分別使用了針對性的手段,比如,適當地給予一些暗示,讓對手輕敵;自己表現得非常懦弱和無能,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或者,利用對方的求勝心切,耐心等待露出破綻。

在職場上,偏見是女性無法躲避的現實。但是,如果我們只是默許或者視而不見,它反而會想噩夢一樣纏繞在周圍,影響到我們的判斷和情緒,那麼,與其被偏見所困擾,不如主動出擊,讓偏見為我所用。

就如查理芒格說的:“要想得到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起它”。



苑燕兒,頭條簽約寫作者,獲青雲計劃90+,幫助百位學員寫作變現;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職場,我們一起渡自己,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