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去中國化”!民進黨“立委”要求“中研院”改名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範雲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中研院”的外文名稱是“ Academia Sinica”,拉丁文academia是“學院”的意思,而Sinica則是形容詞“中國的”。Academia Sinica若在英文版google上查詢,會變成“中國科學院”,希望“中研院”能在3個月內開啟民主討論改名議題。

又想“去中國化”!民進黨“立委”要求“中研院”改名

範雲,是外省二代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回應指出,“中研院”的名稱牽扯“國家定位”和政策,並非“中研院”單方面能夠改變,但可以開啟討論,相關法規還必須要研究,尊重“立委”的提案。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臨時提案,要求“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更改外文名稱。“中研院”表示,問題牽涉相當廣,向委員會延長為6個月的討論時間,並改書面回覆。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範雲聲稱,“中研院”最近以領先全球的速度,研發出15分鐘快篩方式,合成出WHO唯一指名的“瑞德西韋”,享譽國際。但“中研院”名稱已使用百年、1928年決定的外文名稱Academia Sinica,翻譯成中文會變成“中國科學院”!她說,自己在“中研院”服務時,就曾有好幾位懂拉丁文的海外學者友人提問“為什麼你們的“中央研究院”不改名叫做Academia Taiwanica呢?

  詢答後委員會提2個臨時提案,第一案是請“中研院”擬更改更為適宜的外文名稱,並於3個月內向委員會報告;第二案則是研議增加P3實驗室研究人員,並制定長期性人才養成方案,2個月內提出研議結果並向委員會報告。

  針對第一案,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認為,能否改名不是“中研院”能決定,這樣提案為難了“中研院”的同仁。

  範雲表示,“中研院”的成果愈來愈多人關注,改名的事茲事體大,但長痛不如短痛;“中研院”的態度很重要,內部若充分討論,相信可以找到更適合的名稱。

  “中研院”表示,因為牽涉問題非常多,如國際條約等,希望期限改為6個月,並改以書面報告回覆;對此,委員會表示同意。

綜合臺媒體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