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月薪不到這個數,你怎麼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4年前,因為家裡人的原因,從畢業從廣州回到了現在的家鄉。

看著北上廣深月均薪酬幾萬元,對比著二線城市月均4000元左右的收入,我承認我酸了。


馬太效應:月薪不到這個數,你怎麼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一線城市裡的職場麗人


那麼,月收入多少錢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大概給大家算一筆賬:

衣:每個月至少200元吧,冬天可能還會多一點

食:早5元午飯晚飯15-20元,一天伙食費大概在35-45元。

住:房租水電物業費雜七雜八加在一起,小區房1500-2000元,城中村500-800元,

行:電車出行,充電也就每個月30塊錢左右。

綜合算下來,就大概小2000-3000塊就出來了。所以這就是很多小年輕“月光”背後的原因,因為生活成本太大了。

如果恰好你在二線城市買了房,房貸怎麼說也要3000左右,如果更好的話用車貸買了新車,那麼車貸每個月也是2000多。

這樣算下來,又供房子,又供車貸,還要兼顧日常生活的話,小7000-8000塊錢就出去了。

那是不是還得談個男女朋友呀?是不是還要偶爾出去搓一頓呀?是不是還要有日常人情世故請客吃飯給紅包呀?是不是還有感冒生病發燒去醫院看病打針吃藥呀……

這麼一小算下來,10000元工資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你可以選擇不買房、不買車,那麼這樣的話算下來4000-5000的工資還是可以把生活過得挺滋潤的。但是,買房、買車的這個傳統大學生畢業夢想,估計想要實現也還是遙遙無期。

工資收入裡面的“馬太效應”

但是,在二線城市,有多少企業和工作能給到10000元工資?許多資深員工、公司高管都不一定能拿到這個數,更不用說是給那些應屆畢業生了。社會上也有過不少統計機構做過關於薪酬統計的工作,很多結果都表明,當你的月薪超過10000元的時候,證明你已經比絕大部分(90%)的人,收入都要高且小有成就了。

馬太效應:月薪不到這個數,你怎麼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二線城市平均工資幾千,不少數據計算還是被平均。所以這一來二去,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差距就出來了。小編我認為,這就好比是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因為一線二線城市薪酬的差距,最後導致的是越來越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回家鄉就業,都選擇留在一線城市,因為那裡薪酬高。長期以往,最終導致發達地區的越來越發達,落後地區的仍然相對很落後。

我也想過上安逸的生活

要想實現上文中能過上安逸生活的工資收入,我想一定是大部分人的夢想,哪怕達不到10000元收入,我拿個5000元也好呀。買房買車那些靠家裡人不就好。

沒錯,確實很多東西可以靠家裡,反正混不好也可以回去繼承家裡的財產嘛。但是我想說,年輕人要早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和為自己的財務管理做規劃,這才是正確的選擇。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馬太效應:月薪不到這個數,你怎麼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一線城市裡的職場麗人


我認為,在本職工作裡矜矜業業做好分內之事,努力學習其他技能,在有精力之餘的同時拓展自己的副業,專注於自我提高而不是享受短期的“短視頻、社交APP、無節制購物和消費”等不良習慣帶來的快感,不僅能順利幫助你度過中年危機,

甚至還可以幫助你早日實現你想要過的安逸生活。

說實話,我也想。

你所在的城市平均工資是多少,你的工資又大概是多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對比,然我受一下傷。

關注我,一起學財經、一起看世界。每天看我一篇文章,你的世界會大有不同。


馬太效應:月薪不到這個數,你怎麼能夠在二線城市生活得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