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闖天下

時代造就了“她”力量 ,“她”力量也為中國醫藥乃至全球醫藥產業發展賦能。未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將立於掌舵人的角色中,與中國醫藥行業並肩前行。

每年三月,“國際勞動婦女節”特別一天的到來,會讓公眾的目光更聚焦於女性勞動者的平等權益上。歷史的時間軸已撥動至2020年,當下,我們更多地還會聚焦到女性勞動者所發揮的行業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方面。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9胡潤女企業家榜》顯示,中國已經佔全球最成功女企業家的六成,相較於五年前提高近兩成,同樣的趨勢也延伸在醫藥行業。

2020年的3月,《醫藥界》·E藥經理人特別推出“她力量100”榜單,聚焦醫藥醫療行業內跨國藥企中國區掌舵人、企業家、夫妻檔以及職業經理人四個群體中的100位女性代表,全面剖析醫藥行業女性領導者的榜樣力量。


企業家:闖天下


其中,35位醫藥女企業家作為掌舵者,她們陪伴著企業的成長,也帶領企業走過崢嶸譜寫輝煌,運籌帷幄的她們同時也兼懷醫藥人信念與責任感。在醫藥行業發展的長河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成長起來的女企業家們都有其獨特的時代印記,她們或白手起家,或傳承,或臨危受命扭轉大局,或在創新大潮的來臨下探索中國創新的更多可能。

創業者

在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的時期,從仿製藥起家逐漸尋找轉型路徑,或是發展特色地方藥成為普遍現象。在這一階段,面對突變的行業發展環境,女性領導者們不僅具備極強的耐力,準確和迅速做出決策、促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是十分必要。

翰森製藥鍾慧娟、海思科藥業範秀蓮、奇正藏藥雷菊芳、益佰製藥竇啟玲、吳太感康藥業吳元芳、金嗓子江佩珍等企業家,藉著時代發展的東風逐漸築起她們的產業堡壘,每一段成長故事都浸透艱辛,卻也是厚積薄發的歷練。

1984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也吹起了第一波個體戶創業大潮,吳元芳就成為了其中一員。1985年,吳元芳拿出僅有的8000元錢積蓄,在漢口街藥店租了一節櫃檯,以藥品零售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早起貪黑地經營,吳元芳積累下第一桶金,隨著經濟環境和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她審時度勢,於1990年創辦公司進入藥品流通領域。1995年收購吉林市江城製藥廠,進入製藥產業化領域,並將公司更名為吉林市吳太感康藥業有限公司。

吳元芳在1995年選擇進入製藥領域並不是偶然。1992年之後,市場經濟迅速席捲全國,新的創業潮再次湧現,一批醫藥企業紛紛成立,江蘇豪森藥業(翰森藥業)、奇正藏藥、益佰製藥、廣西金嗓子製藥等均是在這一階段開啟了序章。

從放棄中科院的“鐵飯碗”下海創業,再到1992年為了幫助親戚家的孩子求藥隻身赴藏從而發展藏藥事業,在雷菊芳的職業生涯中,“冒險精神”這個關鍵詞頻繁出現。在甘南州的藏醫開出藥方之後,孩子最終治癒,這也讓雷菊芳與藏藥結緣。1993年8月9日,雷菊芳成立了奇正集團,專攻藏藥的研發與生產。以藏醫藥文化為基礎,奇正藏藥不僅發展成為知名民族藥企業,還帶動了當地醫藥、經濟等多方面的發展。截至2018年底,奇正藏藥累計投入1億餘元用於藏區和西部醫療、教育、扶貧、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

竇啟玲也在助力民族藥發展的賽道中奔跑。1995年,竇啟玲通過貸款和東拼西湊積累了創業資金,和其他幾個創始人共同創辦益佰製藥,在創業之初,企業就確立了以發展民族藥(苗藥)為主的戰略思路。竇啟玲帶領創業將在貴州一帶苗族地區分散的民間驗方進行資源整合與開發,帶動苗藥的傳承與發展。

在鍾慧娟帶領下的翰森製藥則走的是另一條路,在中國醫藥創新萌芽中摸索出一片天地。在福布斯發佈的中國2020最富有女性榜單中,排名第三的鐘慧娟被視為“醫藥界黑馬”;在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單中,鍾慧娟孫飄揚夫婦位列中國第4、全球第35。

鍾慧娟當過中學化學老師,也曾在藥監局任職,1995年,她決定辭職並參與創辦了豪森藥業。彼時,誰也不會想到,未來的醫藥界女企業家首富將會在這裡誕生。她一直前瞻地引領著豪森的發展,在剛起步之時就提出先走“仿創結合”,再向自主創新蛻變的道路。豪森藥業在2019年6月實現赴港上市,並將上市主體名稱改為“翰森製藥”,不到一年的時間已成功戴上千億市值的光環。這些創業者們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陪伴者,從她們身上可以看到接受挑戰、迎難而上的拼勁兒,她們同自己的“孩子”與時間和環境賽跑,在大浪淘沙後自證價值。

掌舵人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還有相當一部分女企業家,她們以專業、智慧和領導力,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帶動成長進入瓶頸期的企業找到新的突破方向。

現年69歲的陳致慜從18歲加入邯鄲製藥之後,幾乎將所有精力都貢獻給這家企業。1998年她臨危受命,勇敢創業,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瀕臨倒閉的老國企,發展成為頗具影響力的中藥企業。

在1994年達因藥業剛剛創建之時,此前還是一名兒科醫生的楊傑經同事舉薦加入公司,組建銷售隊伍。但達因的業績發展一直緩慢,直到2007年才開始加速跑。而達因開始駛入快車道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達因在當年置換了新的領導班子,楊傑升任為總經理並全面領導達因發展。接管之後,她通過調整戰略、聚焦發展,帶領達因逐步走向兒童用藥領軍企業。

2019年3月,老牌藥企哈藥集團迎來了新掌舵人。職業軌跡覆蓋了服裝、貿易、醫藥、投資等多個領域、原諾華集團中國區總裁徐海瑛加入了哈藥,擔任公司總經理,不甘於舒適圈、熱愛挑戰的她說:“我的目標是讓哈藥重現輝煌,實現哈藥的再出發。”半年內,她通過建立市場化管理團隊、調整營銷隊伍、篩選產品等戰略措施,讓哈藥注入新活力。

掌舵人的隊伍中,“企二代”同樣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對於大部分企業接班者來說,一般先從基層做起,培養能力之後進行接班,再帶領公司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壓在她們身上的考驗是,如何能使父輩打下的江山和醫藥財富煥發持久活力?

李燕曾公開說:“其實(齊魯製藥)醫藥界女性人84能有今天的局面,是幾代齊魯人的努力。”李燕於1993年加入齊魯製藥,從車間一線員工做起,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磨鍊。2009年,齊魯製藥董事長李伯濤將總經理一職交給女兒李燕。接任之後,她主導實施了創新和國際化兩大戰略,為齊魯製藥從“仿創結合,以仿為主”邁向“創仿結合,以創為主”的發展戰略打下基礎。

謝其潤是此次“她力量100”榜單中最年輕的一位,年僅26歲,但她已經是一家市值達1400億港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作為泰國正大集團謝氏家族的一員,在畢業之前,她曾去多家公司參觀或實習,為接班做好鋪墊。2015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之後的她就扛下了中國生物製藥公司這面大旗,彼時公司的市值僅400億港元。很快她交出了成績單,中國生物製藥的業績逐漸攀升,至2018年實現了208.9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1.0%,增速再創新高。

而萬通藥業創始人潘首德的女兒潘巍在畢業後先選擇自己創業,但選擇做服裝生意而非醫藥,短短几年時間就實現了獲利一百萬元。2001年,萬通成功轉製為非公藥企,她應父親之邀,放棄自己的生意進入萬通,從市場部科員做起,2005年接下了萬通集團總裁的擔子。在她的帶領下,萬通打造出了強大的營銷佈局,“萬通筋骨貼”等一批優勢產品暢銷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年輕”一代

“創新”已經是當下這個時代醫藥行業的醒目標籤,傳統藥企紛紛轉型加速“貼標籤”,更多的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如雨後春筍,快速前行的身影吸引到國內乃至全球醫藥行業的關注。特別是自2008年之後,科學家和創新創業人才在優惠政策的號召下回國創業,海歸創業潮越來越火熱,不斷輸送回本土的醫藥人才開始施展拳腳。

有很多來自科研界的“巾幗力量”,運用智慧與才能為人類的健康城堡添磚加瓦,為本土醫藥創新貢獻能量。她們既是科研者,也是領導者。再鼎醫藥創始人杜瑩、康方生物聯合創始人夏瑜、諾誠健華聯合創始人崔霽松、特瑞思創始人吳幼玲、萬春藥業創始人黃嵐、啟函生物創始人楊璐菡等,都是在中國創新醫藥浪潮下不斷湧現出新的“她”力量,創新成果也獲得到頗多認可。

杜瑩在2001年離開輝瑞並回國創立了和記黃埔醫藥,之後還加入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擔任董事總經理,2014年她創建了再鼎醫藥。2018年,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呋喹替尼於獲得批准上市,這一里程碑式新藥的誕生則與杜瑩在前期的領導密不可分。再鼎首個創新抗癌藥甲苯磺酸尼拉帕利也已獲批上市。

為了研發出優於現有靶點的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2012年夏瑜與創業夥伴們成立了康方生物。康方生物因一筆與默沙東的交易突然間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2015年,康方生物以兩億美元向全球製藥大佬默沙東授權許可了腫瘤免疫治療抗體AK107的開發權益,該消息再次提振了本土醫藥創新的信心。

在差不多的時間段,崔霽松於2011年出任保諾科技首席科學官並以此契機回國,四年後,崔霽松在一次與施一公的交談後對做新藥的想法一拍即合,於是決定聯合創立諾誠健華,目前主要針對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疾病領域進行新藥研發。諾誠健華創新藥核心產品奧布替尼於2020年1月納入CDE優先審評目錄,有望從同類藥品中脫穎而出。

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基因組研究的80後青年科學家楊璐菡,於2017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榜單,彼時的她吸引了全球科學界的目光。同年,她和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院士、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共同創建了啟函生物,致力於使用世界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生產出可用於人體移植的安全有效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以解決全球器官移植供體嚴重短缺的問題。當前,她的團隊成功以基因編輯技術改造豬,使豬器官適合於人體有了可能,並且還解決了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難題。

時代造就“她”力量,“她”力量也為中國乃至全球醫藥產業發展賦能。未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將立於掌舵人的角色中,與中國醫藥行業並肩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