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機器人總動員

大前天是三月九號,也是別樣的三九“90%-90%-90%”,即目前90%的企業復工,復工的企業到崗90%的員工,到崗員工工作效率只有以往的90%,計算下來,目前企業的生產力只有同期的

七成出頭,這個是一個令人苦澀的數字,對企業而言依然尚處於倒春寒之中。因為人依然小心翼翼的隔離著,社會活力低,再次明白:人是經濟活動中最核心的資源。

無論如何,日子還得繼續往下過。重溫初中政治課,生產力的三要素: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其中勞動力也就是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關鍵要素,技術進步促進勞動工具的轉變與選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今天是植樹節,栽下一棵小樹苗,哺育一片小樹林。

今年“搶人”大戲比2018稍微晚了點,“用工荒”並非因今年才有。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自非典之後沿海地區出現“用工荒”“用工短缺”以來,每年春節後開工,都是企業主和HR的夢魘時刻,就像初戀少女等待情郎,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怎能一個糾結了得;

各地都有一場爭搶勞動力的劇情上演,只是今年因為疫情更顯嚴重而已。

如果說“搶人”只是各地爭奪勞動力資源的常規武器,那麼“機器替代人”則成為很多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的戰略武器。生產過程中,確實很多在流水線上的人,他們的工作是重複性、是可被機器取而代之的。不管是主動為之,還是不得已為之,今年各行業的“機器人”圈地運動已經風起雲湧,波瀾壯闊。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機器人總動員

出發就是奔跑

去年,跟一個圈內人聊及騷擾電話,聲音甜美膩人的女聲不是大活人在跟我們對話,而是機器人,這類人工呼出電話竟然高達90%。一度認為呼叫中心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沒想到被技術改造的如此的迅猛徹底。

傳統產業房地產,碧桂園採用不同工種的機器人,比如地磚鋪貼、砌磚、取磚、抹灰、砌牆、搬運建築材料等。

海底撈在後廚用機器人配菜,自動調配調料,出菜還有機器人自動送到桌子前,實現了無人化。

疫情期間,武漢的醫院,機器人送藥到病床,送餐進隔離區,保潔回收醫療垃圾,幹苦髒累的活,毫無怨言。

無人倉庫,無人駕駛,無人零售,無人金融,無人保險……

機器和人類的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壘中,在逐步取得局部的優勢,疫情的出現,會打破目前人力和機器的微妙平衡。

平心而論,機器可以做的實在是多。

上個世紀,當汽車出現的時候,馬車伕惶惶不可終日,終究,不以馬車伕的意志為轉移,汽車迅速普及。

幸運的是,馬車伕尚有一個去處就是做汽車司機;

那我們只能祈禱並且努力,讓自己不是那匹馬,至少是馬車伕!

人類已有的內在暫時優勢,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暫時的優勢地位隨時都有可能喪失,路徑依賴的慣性甚至會壓滅靈活性、創造性。

在這個叢林,向來只聞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開始思考,人類開始驚慌?

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為人類進化會使用工具。

機器之所以是機器,因為一直裹足不前缺乏自主思考?

從更長時間長河來看,病毒和機器會不會也適用於進化論,細思極恐。

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