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就要這樣寫


武道精神,實際上是中華文化一個集中的濃縮載體。電影《葉問》中的宮二的那句臺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代表了武道精神的一種極致;是中國儒家文化中俠義精神的體現;但中國還有融合道家與佛家,形成的更具包容性的禪學!不過到了近現代,反倒是,日本發揚光大了禪學,把它推向世界。

這其中受益者頗多,包括我今天給大家要介紹的這本書《寫出我心》的作者娜塔麗•戈德堡。作為一個猶太人,她沒有信奉猶太教,生長,生活在美國,也沒信奉基督教。而是選擇了東方的禪學。為此,她結合禪修和寫作,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用寫作來修行”。同學武之人一樣,通過寫作,做到了“見天地,見他人,見眾生。”用開辦寫作營,演講,出書的方式,告訴人們:“在寫作這件事上,眾生平等。”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通過自由寫作來療愈自己;喚醒生命,讓自己更加熱愛生活及這個世界!”

本文類似於散文體的形式寫就,每篇都能獨立成章。但縱觀整本書,就像生命的運行軌跡一樣,不外乎要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也即,寫作也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不僅是一本關於靈脩寫作的書,更是一本關乎人的生命質量探討的書,值得你仔細地讀幾遍。


寫作,就要這樣寫


第一:見自己。寫作不單單是療愈自己,更具有戰勝傷痛,讓自己強大起來的功效!

寫作的過程,是抒發感情,向別人傾吐的過程。我們透過文字來與別人溝通,完整表達自己當下內心深處的感受,藉以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寫作比治療深奧,你透過你的痛苦而寫,就連你的苦難也得藉助筆端,接著讓它隨風而逝。”

正如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受了委屈挫折時,會找最親的父母和家人,朋友傾訴一番一樣。寫作只是換了個方式,把你所想,一吐為快的語言轉化為筆下的文字,你只管盡情地寫,用寫作這種“暴露療法”擺脫煩惱,理清思緒,戰勝困難!

寫作不是作家專幹的活兒,任何人想寫都可以自由的寫。

正如周國平老師所講:“在我看來,本真意義上的閱讀和寫作都是非職業的,屬於每一個重視心靈生活的人,只要你想過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覺得這兩樣都是缺不了的,你就不由自主的要拿起筆來寫你的感受。”

所以你只需

寫作,就要這樣寫

拿起筆,從寫下幾個字開始寫!


那如何更專注的投入的去寫呢?

寫出我心作者是通過禪修放空自己,通過在禪堂打坐,關注呼吸,關注當下,進而把寫作也帶入這種意境中,體會到寫作帶給他的心流體驗!

普通人可以通過冥想,瑜伽,練習專注,放空自己,投入寫作!在創意寫作教學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發現瑜伽和寫作,能在一起有效合作,因為他們內在相同。我喜歡把寫作想象成這樣一個過程:始於心,達於腦,順著胳膊往下,最終抵達雙手。瑜伽也不是,只要將身體彎得像一個雙圈餅乾就可以了,而是要你去呼吸,敞開胸懷和冥想。因此瑜伽和寫作都是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契合。”這點和《寫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用禪修,寫作來與自己靈魂親切交談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通過練習冥想確實能讓自己更專注,注意力更集中,內心更清靜,你不妨可以試一下。

第二,見他人:用寫作去利他,去幫助,引導他人更懂生活。

“寫作並非心理學,我們不談關於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種感觸,並透過文字喚醒讀者的感受,作者牽著讀者的手,引導他們走過有苦有樂的幽谷,可是絕口不提苦樂兩字。”

“藉由談話,寫作的人得以互相幫助,彼此找到新方向。”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30歲後憑藉寫作,風光無限,但他內心並不真正地感到快樂!於是在他上山閉關清修三年,走進佛教世界後,他獲得了覺悟。

在他給朋友新居的客廳贈予的一副字畫“常想一二”中,告訴朋友:扣除人生中的八九成的不容易,至少還有一兩成是如意快樂的!人要懂得珍惜一兩成的好事,不能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敗!如易不如易,並不是決定於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寫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也同樣如此,她在自己創辦的寫作訓練營裡,經常鼓勵學員敞開胸懷去書寫,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天賦,“藉著寫作再活一次”;更要他們彼此關愛,善待這個世界!

寫作,就要這樣寫


第三,見眾生:常懷悲憫之心,永葆善念去愛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

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萬事萬物互為連通。修禪的智慧,就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眾生平等,要敬重一切生命;要敬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參禪悟道,就是要以平等之心去關愛眾生!

正如作家娜塔莉•戈德堡渴望用這本《寫出我心》教給普通人,可以通過寫作勇敢表達自己,完成寫作療愈,實現寫作修心的使命一樣;我自己通過這篇文章,對內完成一吐為快的心願;對外完成分享知識,鼓勵更多人通過寫作走出陰霾,讓陽光充滿心房,收穫安寧與幸福的目的!

這些都是勇敢表達自己,實現利己利他。

寫作需要多讀多寫,筆耕不輟,才有收穫!在“讀書有用,寫作有錢”的時代,堅持寫作吧!

世界級寫作名師,娜塔莉以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也許你不是一顆飛速前進的子彈,但做一個迂迴前進,充滿韌性和柔軟的麵條也不錯。或許這種韌性和柔軟,反而對於一個作家來講更為重要。”

“至美莫過於柔,至強莫過於韌。”讓我們攜手,柔韌前行!


寫作,就要這樣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