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12日上午8時許,隨著最後一名治癒患者走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大門,我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清零”,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清零”的背後,是全市上下一條心,眾志成城、協同作戰的努力成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醫護人員的逆行而上,黨員幹部的日夜守護,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人人都是主力軍,共同戰“疫”,共克時艱。


全市總動員

織牢防控網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市上下行動迅速,通過召開三級領導幹部大會、啟動“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成立領導小組和指揮部等,由市、縣(區、市)、鎮(街道)至村(居),層層發動,高壓推進。

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市委書記陳敏主持召開會議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資料圖,高訊 攝)

全市總動員下,“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機制很快建立起來,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在機場、交通站、省際通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設置105個聯合檢疫站(點),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查驗所有來梅人員;在各鄉鎮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24萬多名黨員和12313名“網格員”的力量,完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機制,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網格“小分隊” 宣傳防控全覆蓋(資料圖,王玉婷 攝)

“穿上了紅馬甲就要對社區居民負起責任,測體溫、登記信息、提醒注意事項等,那段時間看到出門的人多了都會有些緊張,但是大部分居民還是很理解配合的。”梅縣區新城黨工委宣傳委員陳雪芳說。

我市還選定市人民醫院和粵東醫院兩家三甲醫院作為定點救治醫院,並本著“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籌備市第三人民醫院新院區為應急救治院區,3個醫院共計準備集中隔離救治病床329張。


拉網式排查

精準化防控

1月25日晚,我市接到首例疑似病例報告,當即協調廣鐵集團、公安等有關單位,對患者乘坐的D3286高鐵列車展開密切接觸者追蹤。至次日凌晨2點,僅用時3個小時就把49名市內乘客信息全部掌握清楚,並連夜發給相關縣(市、區),查找管控人員,阻斷病毒傳播。

拉網式排查工作需要部門聯動才能更加精準、快速。由此,衛健和公安組成專班,排查武昌至汕頭K799列車、華南海鮮市場、星夢遊輪等確診病例涉梅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疾控和公安組成專班,對確診和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鎖定密切接觸者、潛在密切接觸者、可疑暴露者。

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多部門聯動開展拉網式排查工作(資料圖)

目前,我市累計核酸檢測7萬多份樣本,16例確診病例中,7例在無症狀時就已經確診。“其中2例是從特定人群中排查出來的,5例是從密切接觸者中篩查出來的。”市疾控中心應急辦科長沈廣良說,無症狀確診患者風險大,因為他們並未感覺自身有任何不適,接觸的人、去的地方會比較多,及早確診隔離對防控工作、治療效果都很關鍵。


“搶時間”救治

中西醫結合

為了托起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方舟,我市定點救治醫院只要接到指令,救護車馬上出動,專家團隊立即到位,隨時針對新情況展開討論研判。“有一次凌晨2點接到通知,我們立馬做好防護措施前往,當時還下著雨,回來已經5點多了,還要消毒救護車、‘消毒’自己。”市人民醫院院前轉運工作小組黃佐才說,只有隨叫隨到,才能為救治和掌控贏取更多時間。

我市還要求2家醫院對疑似病例做到當天收治、當天核酸檢測和胸部CT檢查、當天明確診斷“三個當天”,縮短確診時間,最大限度把病例控制在輕症。同時,根據“四個集中”原則,我市組建了涵蓋9個專業22名專家的臨床專家組,執行三線值守制度,採取中醫全程辨證施治和對症治療。

看!梅州“清零”背後的硬核戰“疫”錄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在負壓病房內工作。(資料圖,林翔 攝)

全市16例確診病例均採用了中醫藥治療且效果顯著,充分體現了我市的中醫藥特色優勢。“我們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中醫辨證施治,利用中成藥、御病毒膏方、中藥注射劑等對症下藥,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發燒、咳嗽、納差等症狀均有所改善。”粵東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林鋒說。

目前,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是,國外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的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3.3萬例,我市防控境外輸入疫情壓力越來越大,疫情防控工作將繼續做到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廣大市民也要勤洗手、勤通風、常清潔,外出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本報記者:劉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