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之前圓氣的文章提到過,在疫情之下,健身房的自救策略往往都是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但隨著線上“雲健身”的進一步發展,曾經大起大落的線上減脂營,如今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


各種健身門店ip,如:超級猩猩、樂刻以及Keep都陸續開啟線上付費訓練營、減脂營。情況空前火爆,很多名額都在一個小時內一搶而空。中國的健身業一夜夢迴5年前。


甚至很多獨立的私教工作室,都開始在網上拓展私教用戶。“雲健身”突然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不僅能夠快速回籠資金,而且利潤非常高。


這一幕光景讓所有人都開始疑惑,難道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曾經的行業“雙刃劍”


線上減脂營早已經不是新興業務了。從新浪微博起家的人馬君在2014年還試圖走ClassPass的模式,但發現行不通之後他們迅速把重心集中到減脂營上。早在2015年,Keep就是依靠線上減脂營起家,並在之中收穫了一大批流量,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


當時,人馬君的線上減脂營平均單價1600元,在一個群中配備兩名專業教練和兩位督教進行服務,一期為六週。一年之後,他們的成單量將近7000人。


在線上減脂營中,流量是最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短期內通過在線社群的引導來達到收費和復購的目的。


對於目前陷入資金短缺的線下健身房來說,是為數不多的救火方式,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自救方法。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但是沒過幾年,這樣的方式就不流行了。其中造成線上減脂營衰落的原因,在當下不應該被忽視。


首先,是對用戶而言。客單價高昂,卻並沒有私人定製的方案和日程;訓練動作、計劃單一,大多數內容非原創,缺乏實操性和實踐性;沒有替代方案,缺乏對用戶的調查和研究分析……等等,是線上減脂營的模式自帶的“頑疾”。


2019年,一名知乎用戶表達了對線上減脂營表達的不滿,他的文章認為所有的線下減脂營都沒有提供針對骨關節有因運動加重的症狀的個體運動建議。運動計劃中跪姿,以及膝關節屈伸動作,都沒有得到相應的替換以及降階方案。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其次,是線上減脂營本身的不可持續性。在高強度減肥後出現大規模反彈,沒有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主要目標,反而強調“20天瘦20斤”這樣功利性的方式。這是過去的線上減脂營一直被用戶詬病的地方。


根據肥胖症研究期刊Obesity發現,快速瘦身的人群,其RNR靜息代謝率達到了500千卡/天,也就是說,他/她每天都必須消耗500千卡,才能維持當前的身材效果,而正常情況的代謝率遠遠沒有那麼高,一旦他們停下運動,隨之而來的就是迅速增肥的現象。原因在於經歷節食、高強度、長時間運動後,出現了人體代謝補償模式。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 受試者肥胖反彈(來源:Obesity)


最後,是對企業本身。經過無數教訓得出,“線上減脂營”是一項難以盈利的業務。在2014年,無數玩家紛紛投入戰場。但是僅僅過了兩年,以“線上減脂營”為主打業務的健身app就已經出現了盈利困難,從而得不到進一步融資的情況。


非常時期的“靈丹妙藥”


今時不同往日,在當下的環境,線上減脂營成為了健身行業的必備業務。老樹發新芽的現象,在最近尤為常見。


從超級猩猩的課程情況來看,大部分用戶是已經有健身基礎的人群,不需要更多專業的指導,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督促和引導作用。因此,超級猩猩把“陪”作為主要的線上業務。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過去減脂營有著監督、激勵、規訓等心理輔助的特質。如今,“直播”給了線上減脂營技術層面的改善,也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打卡、聊天監督的刻板方式。


樂刻和超級猩猩都上架了399元客單價的線上健康課程。時間靈活、同時也有面向零基礎人群的選項。兩大健身ip在內容制定上都與曾經的在線減脂營極為相似。


相比健身房更高的收益投入比,也是更多商家願意參與的主要原因。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比動輒百元一節私教課更優惠的價格,以及宣傳海報中直觀的減脂效果圖,促成了一筆筆交易。


相比傳統健身房的年卡或私教模式,這種週期更短、總價更低、目的性更強的短期培訓更容易受到減肥意願強烈,但專業知識不足的年輕女性的青睞。


線上減脂營又回來了?

· 運動愛好者感興趣的直播內容(來源:Keep)


比起曾經的單向輸出,現在的“線上減脂營”業務互動性更強。教練可以根據大數據選擇用戶感興趣的課程,學員也可以通過更便捷的反饋渠道影響教練的課程安排


健身外設的高速發展,讓更多人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每日的健康計劃也有更好的追蹤方式……


這一切,都是5年前的健身產業所沒有的,一場意外,好像又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過去。


對如今陸續進軍線上減脂營的健身品牌來說,借鑑過去的失敗並加以反思,是不可跳過的一步。如何重新打好線上這副牌,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