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可可西里》陰鬱的文藝氣質在影院大熒幕並不太討喜,最終沒有獲得一個好的票房,但同時卻獲得了業內及學界的一致好評,獲得國內第25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可見近二十萬人豆瓣打分最終8.8分情理之中。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真實感,給每位觀眾帶來持續的震撼

影片是真實故事改編,所以先入為主的讓觀眾感到信服,也為《可可西里》的成功預備了一個廣泛且深刻的社會基礎。巡山隊原型是真實存在的,在拍攝影片《可可西里》之前,媒體曾經報道過可可西里“野耗牛”武裝反盜獵隊,在國內外引起關注。

這個事件是真的,僅僅滿足了“真實”,而這個“感”,是指的能讓觀眾感受到真實,正是陸川導演的成功之處。

首先,巧妙的運用了旁觀視角,影片《可可西里》從北京來的記者尕玉,處於客觀位置,他帶領觀眾經歷整個事件,增強觀眾的強烈感受。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其次,故事情節大多都發生在一個長鏡頭中,通過長鏡頭保留了時空的完整性, 真實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追逐場面、盜獵者的殘忍、大自然的冷冽,給人一種純粹的視覺體驗。比如,荒漠上遍佈的藏羚羊骨頭和藏羚羊皮,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相信看到這種場景每個人的內心難以平靜,影片這種近乎殘酷的真實感,帶給觀眾一種震撼感。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影片所展現的異域風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

在巡山隊剛剛進入可可西里時,有著影片少有的快樂,一脫陰鬱的氣質,巡山隊隊員有著藏族人民天生載歌載舞的能力,隊員們聚在一起自娛自樂,唱著藏語歌,背後就是茫茫的雪山,這種有著異域風情的美好畫面,也和之後隊員的死亡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陸川導演是這樣形容可可西里的,“可可西里是天堂也是地獄,更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因為,它的故事難以訴說,只有真正來過的人們才能夠體會。”

電影的開篇是喇嘛為強巴做葬禮, 一群人圍在一起, 禿鷲在一旁嗷嗷待食 。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卓爾湖藏羚羊也是如此, 一群人在旁邊圍著。兩者的相似性, 不僅說明可可西里生存的殘酷性, 也闡述了藏族人意識里人與動物生命的輪轉。藏人眼裡無論人還是動物, 死後都要回歸天際, 天上的使者——禿鷲會將他們的靈魂帶往天空, 傳達出生命往復的意義。

故事最後,隊長日泰遺體上的血跡被清洗乾淨,藏族的喇嘛為赤裸的身體蓋上一塊潔白的布。隨著悠揚蒼勁的藏族旋律響起,畫面停滯於紅底之上的純淨潔白,觀眾能感受到濃濃的生命的敬畏之感。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陰鬱的氛圍,烘托了影片的悲劇性

可可西里是美麗的, 在藏語中, 可可西里是“美麗的青山, 美麗的少女”的意思。而在影片的鏡頭中, 可可西里毫無美感可言, 陰鬱蒼茫的天, 綿延無盡的山和枯草不生的黃沙充斥鏡頭。這種簡單線條勾勒的描述會讓觀眾們感受到人性的熱血、責任、冷酷、殘忍、貪婪、無奈等,在簡單中看到一種持久的震撼力。同時,這些場景與隊員們保護藏羚羊的滿腔熱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可西里》的外景很多, 其中大部分環境要呈現出陰鬱的影調, 必然要等陰天或是雪天, 才能使得光線柔和, 低對比度。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外景依靠自然光, 內景就靠打光, 為了保證全片以自然光效為主, 某些局部場景光線必須要佈置得細緻。攝影師曹鬱曾提到:“在拍攝的畫面上部, 加掛一隻燈籠, 然後在它的上部外面罩上一層黑絲襪, 使之變得上暗下明, 然後把這個做好的燈吊在馬燈的上面, 讓一個助理拿著跟隨車的運動同步晃動, 這樣就使人物臉上的光顯得比較柔和。另外, 為了達到明暗層次變化的效果, 還在車廂頂上藏了幾隻專業的熒光燈管, 以避免只有馬燈周圍半米左右亮, 而其他部分都是死黑。”

這種陰鬱的氛圍也烘托了影片所帶有的濃重的悲劇性,主人公隊長日泰和巡山隊員為了他們堅持的理想信念拼盡全力,乃至最後壯烈犧牲。

雙面性的人物塑造

1、日泰

日泰是一個自願組織起來的巡山隊的隊長,他沒有工資,沒有正式的編制,沒有警察的權力, 只能在看到別人擅自捕撈時對其罰款, 其餘的什麼也做不了。卻依舊不畏艱難險阻和賣皮人進行鬥爭,他稱得上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可他另一面是用繳獲來的皮子去換錢,這樣一個並非十全十美的人物設定,凸顯了巡山隊條件的惡劣與所處環境的無奈,是一種“非典型英雄主義”。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他是隊長, 他需要保護身邊的人,他肩負著責任與使命, 所以在隊裡沒有收入來源的時候, 他只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日泰給記者說他知道這是犯罪,但是他說他現在必須先考慮可可西里和他的隊員。

最後,一聲槍響, 導演將日泰的形象以最意外的方式結束, 他被一個盜獵頭頭的手下猝不及防的殺死。因為他的無謂、無私、仗義, 而非因為其濫賣羊皮,日泰的銀幕形象得以昇華。四名因參與販賣藏羚羊皮被逮捕的隊員也被免予刑事起訴。

2、劉棟

他的形象是極為豐富的,放棄了計程車的工作參加巡山隊,選擇了和違法販賣者鬥爭,他是正義的,但畫面一轉,劉棟因為缺錢伸手向三陪女友要錢,顯得無恥。他的刻畫給觀眾以現實感, 他並不是英雄,也可能因為生活的拮据,低三下四不要臉地向三陪女友要錢。可就在他轉身將這底層女子的血汗錢投於捍衛保護動物的鬥爭中去時,我們也變得可以理解他。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我們無法判斷他們的選擇對錯與否, 也許能做的只是在劉棟陷入流沙時為其死亡唏噓不已。一分鐘的鏡頭展現的是自然的恐怖, 沒有任何聲響。這是人類與自然的抗爭, 與生命的抗爭, 與自我的抗爭, 所以最後他釋然了, 任由流沙將自己掩蓋。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3、馬佔林

影片一開始,這個花甲老人是個賣皮子的反面人物,而且被罰款多次,屢教不改。可後來他被抓捕時說,他有三個兒子, 自從草原變荒地, 他再也不能靠畜牧業生存, 無奈下鋌而走險才為了五塊錢的撥皮費來幹這種事。當人們看到影片中這樣一個法律觀念淡薄的老人, 為了生存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可可西里腹地剝羊皮為生時,突然會心生同情。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後來,巡山隊隊員因為肺水腫吐血,而馬佔林主動表示自己的兒子曾是醫生,及時救了巡山隊隊員。日泰被殺死後,記者被一個人留在沙漠裡,馬佔林偷偷給記者說,“你跟上我們的腳印走,再走五里路,就上路面了”,最後的確保住了記者的性命,才得以將這段故事寫成新聞公之於眾。

豆瓣8.8分的《可可西里》,從這四點看這部電影得到高分的理由

我們憎恨馬佔林奸猾行為的同時, 又能感覺到他並不是完全的壞。生與死就在一念之間, 好人與壞人也沒有絕對的界限。


看完《可可西里》的人、事、景都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震撼,2004年的影片即使放到現在,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所以豆瓣8.8分也是表達了觀眾對影片的認可,我們期待更多的有內涵的優質影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