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中央對武漢防控工作的精神是"武漢勝則湖北省、湖北勝則全國勝";而從社區來看,守好樓棟就守好小區,守好小區保證社區。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在中南民族大學西家屬區高層六棟,成立了這麼一個臨時黨支部。40多名黨員圍繞"以預防為中心,以服務為重點,以零感染為目標"的主題,承擔著居民的思想、關愛和服務工作。截止到目前沒有一例被感染人員,實現了"無疫情"樓棟。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成立臨時黨支部得到群眾擁護

為了方便疫情防控工作,臨時支部立即建立"六棟生活"微信群,通過和社區網格員聯繫,快速摸清了每戶的情況。臨時黨支部利用微信平臺,推廣各種防護知識,"戴口罩、常洗手、不出門、不聚集","宅在家、心安穩、抗疫情、在戰鬥",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提高了每個居民自我防護能力。


「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子女不在身邊的雙老家庭對臨時黨支部的工作充分肯定

隨著武漢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社區封管封控更加嚴格,且時間拉長,做好各戶的生活物質供應到位,成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的重中之重。

臨時黨支部根據疫情防控期間樓棟居民生活的類別,採取"一類一責"的方法,分類施策,責任到戶。不管是團購物品,還是老人常用藥品,都由志願者輪崗配送責任到戶,一直將送貨上門延續至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對於困難家庭不同的特殊情況,臨時黨支部還制定了"一戶一策"的個性化服務方式,精準幫扶落實到人,為困難家庭排憂解難。對行動不便的特困戶,實施"人盯人"服務;對醫護人員家庭採取"一對一"定點服務;對回族老師家庭,實施"共情"服務…….

「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志願者給各戶送物質

一次有位老師晚上牙痛的厲害,臨時黨支部的支委們知道後在群裡吆喝,81歲獨居老黨員韓昌立老師在群裡回應著"我有"!居民黨員王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能人娟子",她是兩個孩子媽媽,丈夫在中南民大一線做志願者,家裡還有四個老人要照顧,但她克服一切困難,成為樓棟的"大總管"。不管是困難群眾需要物資,還是老人們不會微信購物,她總是笑嘻嘻完成各項任務。得知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家屬錯過了團購時間,75歲的老黨員陳寶泉老師和支委們自發送去了雞肉、雞蛋、水果及六種蔬菜,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醫護人員家屬感激地說:"這個大家庭太溫暖了"。77歲的回民老黨員李錦霞腿腳受過傷,行動不便,退休黨員王莎佳老師主動與她溝通、同是回民的她向李錦霞伸出了援助之手,將沉甸甸的幾十斤牛肉親自送到李錦霞家裡。李老師感動不已,打電話告訴了不在身邊的所有親人。在這大疫面前還能吃上地道的民族風味,真要感謝我們的黨,感謝偉大的祖國!


「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志願者冒雨組織卸載貨物

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他們克服一個一個困難,做好一次一次服務,讓黨旗在高層六棟的堡壘上高高飄揚。

「黨旗在一線飄揚」“無疫情”樓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居民生活物資到了,志願者們放下手中碗勺,繼續投入"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