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過癮,被孩子吸收的“二手”情緒,會到哪兒去?

有的家庭是溫暖的港灣,而有的家庭卻是冷冰冰的“戰場”



王琳和劉自豪在教室吵了一架,王琳歇斯底里的吼道:“大不了我去死,行了吧!我再也受不了了,如果我死了,大家都能和睦相處了吧。”隨後就用美工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劃了一道很深的口子。

我先將王琳送到了醫院,並通知了家長。醫生說王琳有抑鬱的傾向,需要進行心理疏導治療。

調查發現,王琳的母親是個全職太太。單調的生活和瑣碎的辛苦讓她常常抱怨不停。而王琳的父親卻認為,一個成天待在家帶孩子的人,有什麼辛苦可言?自己上班掙錢才叫累呢。

所以,兩人便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兒吵的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毫不顧忌孩子的感受。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硝煙戰場”中,王琳的性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正如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家庭被稱為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

讀三年級以前,王琳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甜甜的笑容,成績優異,陽光向上!

五年級下學期開始,王琳像變了個人似的,異常的懂事,內斂,總是鬱鬱寡歡。她剪短了頭髮,永遠一身黑衣,喜歡戴帽子,遮住大半張臉,說不想讓別人看見她的臉!

她開始偷偷地抽菸。上課也總是心不在焉,家庭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甚至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可愛!只有死亡能解決問題!

心理學認為: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與父母婚姻關係存在明顯的關係。由此可見,一個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身心是否健康,和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吵架的家庭氛圍,很難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可怕的是,這種感覺有可能還伴隨並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家歌德說:“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鐘鼓饌玉的生活,而是有一個和睦的家,相親相愛的爸爸媽媽,一家人歡聲笑語,便是樂事一件。


父母吵架過癮,被孩子吸收的“二手”情緒,會到哪兒去?




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我的孩子也是“家庭戰場”的受害者。

2019年1月,西京醫院,我9歲的女兒丹丹被確診為嚴重的“抽動症”,並攜帶“焦慮”症狀。

醫生說導致孩子得“抽動症”的原因有許多方面,但家庭環境佔主要因素。如果孩子的父母長期吵架,打架,孩子就會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神經緊繃,情感壓抑。

如果這樣的情感無法得到合理的宣洩時,就會轉化為軀體化症狀,引發“抽動症”的發作。

醫生的話如一把刀插在我心上:女兒的病,原來,都是我們造成的?

丈夫是幹建築行業的,平時工作特別忙碌,很少在家。所以,在婚姻關係和家庭矛盾中,我們之間缺少基本的溝通,再加之我倆的脾氣都很糟糕,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大發雷霆,每次吵架都會把家裡的東西扔的滿屋子都是,有時候還會把東西扔到孩子身上,給孩子身上添了許多傷。

每次吵完架,我們都覺得一身輕鬆,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無助。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刺激,又無處宣洩,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會朝著消極的方向去發展,甚至引發一系列心理疾病。


父母吵架過癮,被孩子吸收的“二手”情緒,會到哪兒去?




姑姑和姑父結婚後,生有表弟成滿,一家人其樂融融。

後來,姑父出軌。姑姑隔三差五就上演一場“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大戲,兩人的矛盾日益激化,吵架、打架的事兒屢見不鮮。

成滿自然就是唯一的“觀戰”者,他從小就膽小,怕生人,一直都是班上成績最差,最沉默寡言的孩子,沒有朋友,獨來獨往,初中畢業就輟學回家了。

成滿16歲那年,有一次,姑父把姑姑打的傷痕累累,他衝進廚房抓起菜刀,要殺了自己的父親,姑姑擋住了成滿手中的刀,姑父見狀,撒腿就跑。

從那兒以後,成滿變得更加的寡言少語,不務正業,並學會了賭博,經常不回家。

成滿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姑姑託人四處說媒,可成滿卻說:“媽,像我們這樣的家庭,你覺得會有人跟我們結親嗎?”

今年,成滿已經32歲,還是不願意結婚。他說,他是在“家庭戰場”里長大的孩子,從未感受過家的安全和溫暖,婚姻對他來說,就是個障礙,也是個拖累,她不想拖累好人,重蹈父母親的覆轍……所以,他寧願不結婚。

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夫妻之間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心理學認為,親眼目睹父母婚姻悲劇的孩子,成人以後往往對愛情和婚姻存在認知偏差,罹患恐婚症的幾率更高。可見,家庭是否和睦不僅左右孩子的性格特點,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父母吵架過癮,被孩子吸收的“二手”情緒,會到哪兒去?



如果說一個充滿“戰火硝煙”的家庭會給孩子造成一系列消極的影響,那麼,一個充滿民主,和睦,輕鬆,溫暖的家庭氛圍中,會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導師錢志亮認為:曠日持久的家庭矛盾的衝突,深刻地影響和刺激著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父母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良好的精神環境可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心理氛圍;而好的的物質環境,要求質樸、大方、科學,適合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孩子父母愛的結晶,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每一對父母都應該時刻警示自己,千萬別為了一時氣憤,給孩子帶來終生缺陷,而應該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小家經營的愉悅而溫暖,讓孩子的身心得到釋放,自信,積極向上。

這難道不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嗎?


父母吵架過癮,被孩子吸收的“二手”情緒,會到哪兒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