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電影《再見,在也不見》是首部當選為臺灣金馬獎開幕影片的內地電影,由新加坡著名導演陳哲藝擔任監製,作為一名極端挑剔的處女座,陳哲藝曾在2013年憑藉《爸媽不在家》成為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大贏家,一舉奪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劇情片四個重量級大獎,而監製工作,為他的精益求精,提供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再見,在也不見》分別由來自中國內地的忻鈺坤、來自新加坡的陳世杰和泰國的西瓦羅·孔薩庫三位80後導演共同執導。三位導演作為本國新銳代表,分獲眾多國際殊榮,其中忻鈺坤導演的作品《心迷宮》已於2014年在國內上映,至今仍作為小成本大視野的燒腦之作,而屢屢被提及。從《再見,在也不見》中也能感覺,三位導演各有特色,但在情感的表達上,卻都是一樣的含蓄和雋永,這種風格上的統一,是類似段落式影片比較少見的"形散而神不散",一切為主題意念服務,不僅是導演們的職責所在,也是監製的把控力和引導力的體現。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主演陳柏霖,不僅僅是觀眾永遠的"大仁哥",而且也永遠是兼顧商業化與文藝品質的男演員擔當,秦沛、蔣雯麗已然是"戲骨"級的演技,令導演敬佩不已,讓觀眾眼界大開。而楊祐寧的加盟,無論是顏值高度,還是與陳柏霖的CP話題,都讓影片的熱度一再走高,所以,全片陣容,老中青搭配得當,人物與角色對應精巧,是為妙配。與此同時,天后孫燕姿,也專程為本片演唱了主題曲《在,也不見》,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歌曲將片中"見與不見"微妙情感,闡述的淋漓盡致。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與大多數段落式電影不同,《再見,在也不見》雖然由三個故事組成,但文藝男神陳柏霖一人分飾三角,分別與三個導演合作,依次搭檔秦沛、楊祐寧、蔣雯麗,上演了人生中最糾結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三個故事。當然,也有的觀眾會把三段故事分別解讀為"婚外情"、"同志情"和"師生情",哪一段都有禁忌的部分存在,但這並非是"噱頭"式的譁眾取寵,而是以一把溫柔的解剖刀,來觸碰每個人內心隱藏最深的愛的瘋狂,關於情感的各種幻想,以及因情而生的離合悲歡,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性本源。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當然,如果純粹為了票房,影片故事可以做得更"拙劣"一點,山寨惡搞嬉笑怒罵無節操的橋段滾滾來,可以迎合一部的"惡趣味"審美,影片的主創陣容也可以更精簡一下,選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二把刀導演來連手,或者選擇知名導演來走過場,演員也可以換成只會"婊"不會"演"的"現眼"派正當紅,或許又向著市場的更大成功持續進步,沒有精益求精的後期製作也會省下更多的鈔票用於市場的推廣與營銷造勢,或許這樣的《再見,在也不見》會在口碑的一瀉千里中攫取大把的鈔票,但顯然,這些在《再見,在也不見》中並沒有看到,給觀眾印象深刻的,是無處不在的淡泊、安靜,餘味悠長。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並沒有太多的電影,可以精雕細琢到只為呈現出生活的本來面貌,以及成長過程中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情感的千溝萬壑,《再見,在也不見》,用"再見,總會再次相見"的"勇氣"情懷,同觀眾一起跨越一條條艱難的心路,對於一部文藝作品而言,這是難能可貴的功能性作用,相信走進影廳的觀眾,都能感受得到包容的力量所在。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當然,有關《再見,在也不見》也派生出許多的演繹,再見,並非都有重逢,很多再見之後,就是再也不見,甚至是"在"也不見,那是妥妥的拒絕"見"的意思了,所以,有的時候,脫口而出的一句再見,不外乎一句"永別"。珍惜所有的相遇、相知、相處時光吧,你真的不知道,你的眼前人,什麼時候,就會永久消失在你眼中的茫茫人海,此生再無交集。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我們這一生,不就是一個不斷在"再見"的告別路程麼?

《再見,在也不見》三位導演聯手“調教”陳柏霖,還有孫燕姿加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