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一場孤獨艱苦的旅行

每天早上起床,吃完飯後把自己關入狹隘的書房,然後打開電腦,面對著空白的文檔,繼續把昨天留在腦海裡的情節寫出來,若無特殊的事情,這是我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

寫一本長篇小說,少則幾月,多則幾年,很多人都說靠的是毅力和耐力,這種說法沒有錯,但只是泛泛之談。其實無論是毅力也好耐力也罷,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寫作:一場孤獨艱苦的旅行

有人說,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社會,那就改變自己,事實上對於個人而言,這世上最難克服和改變的就是自己。

我不想說大家都在說的克服懶癌晚期之類的話題,因為我不懶,而且還是挺勤奮的,這麼多年來的專職寫作,我堅持下來了,那麼多本書幾百萬字是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怎麼能說懶呢?對於我來說,最難克服的是懷疑。

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說懷疑自己寫得是否夠好。

我不知道其他寫作者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反正我是經常遇到,一旦開始懷疑,負面的情緒便會接踵而至,這時候即便絞盡腦汁地想好的句子,但無論怎麼想,從指尖流露出來詞語都是不滿意的。然後開始去想前面寫的情節,越想越覺得爛,爛到家了。

我還能不能幹這一行了?

當這樣的想法產生時,說明負面情緒已經達到了高潮,是糟糕的時候。

一個寫作者,當關上門,打開自己獨處的那個世界時,其實他就是個瘋子,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有時歡笑、有時興奮,有時沮喪,有時哭泣,完完全全的精神病一個。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順利的話自不消說,打開房門的時候,精神抖擻,滿面紅光,活像閉關出來打通了任督二脈般的興奮,如若不順利,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走不出負面情緒的影響。

那要怎麼辦呢?有人說等靈感。

至少以我的經驗來說,長篇小說其實不是靠靈感的,那麼多字的一本書,如果每個細節都要靠靈感去填,那太可怕了,哪來那麼多靈感?

對我而言,長篇小說的寫作過程就是靠一口氣提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情,靠激情維持著,等的時間長了,激情退去,只會越來越糟糕,過幾天后你甚至很難進入自己當初設定的情境之中。

在寫《天下蒼生》的時候,因為寫了幾萬字寫不下去了,我就沒寫了,等過了半年想要再去完成它時,怎麼也無法進入當初設定的情境,或者說進不了狀態。

寫作:一場孤獨艱苦的旅行

這時候,其實就得靠毅力與耐力了,看自己能不能鼓起勇氣,與自己作鬥爭,再次關閉房門,打開電腦,硬寫。無論怎麼難,無論寫出來的句子感覺有多艱澀,克服負面情緒硬寫。

這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當你在懷疑自己能不能行的情況下,在沒有外界的動力注入的情況下,硬激勵自己說你是可以的,需在很大的勇氣。

寫著寫著就會慢慢地通順了,猶如走在迷霧裡,找不到方向,但只要你堅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去,總有撥雲見日的時候。

這是我的方法,每次懷疑自己的時候,只能靠硬寫才能走得出來。但說實話,這個過程很難,太難了。

每個人都會有沮喪、不自信的時候,正常的人會出去走走,散散心,或是跟朋友聚聚,喝酒、喝茶談心等等,唯獨寫作的人不行,你遇到的坎只能自己的去克服,你寫不下去了,覺得自己寫得太爛時,散心、聊天是不會有結果的, 別人想幫也幫不了你,等靈感更是扯淡。最關鍵的是,你身邊不一定有能夠理解你的人,說給誰聽去?

唯有說給自己聽,自己排解壓力,對自己說你一定能挺過去。

說白了,寫小說初始的狀態是寫給自己的,每一本書的第一位讀者也是自己,只有過了自己的那道關,自己滿意了,才會交出去給第二讀者閱讀。

寫作每一本書都是這樣,一場艱苦孤獨的旅行,而且無一例外,每一本書都會遇到寫作的低谷,遇到同樣的問題,唯有打敗自己,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如此週而復始,痛並快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