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 “時空三部曲” 。《海上鋼琴師》在豆瓣上觀眾更是評出了9.3 的高分,在TOP250中排名第11名。

大學時初次看這部電影,除了欽佩男主角在音樂上的成就外,潛意識裡一直認為男主是個偏執的避世者。後來重溫這部電影,我卻被引人入勝的劇情和男主的成長曆程所震撼,同時也為他不為世俗所同化、追逐內心的真正的自由的精神所觸動。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這部電影是由意大利著名導演塞佩·託納託雷執導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名被遺棄在維吉尼亞號的嬰兒,被船上的一位好心人丹尼收養,取名1900。在1900八歲時,丹尼因為一次意外事故搶救無效死亡。

而正是從這時開始,1900擁有過人的天賦,這讓他成為了一名無師自通的鋼琴大師。他對音樂幾乎是一種痴迷的狀態,併為來來往往的乘客彈奏。他的一生從未離開過這艘輪船,最後和這艘蒸汽輪船一起葬身大海。

本文將從男主角1900傳奇人生的三個階段,來解讀1900的悲劇而又傳奇的一生。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一、從小被遺棄,1900對周圍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1900的父母為了避免移民局來找麻煩,狠心將孩子遺棄在頭等艙的鋼琴上。之後被社會底層的鍋爐工丹尼發現。當他看到嬰兒箱上面寫著T.D 的時候,他篤定這個孩子是上天賜予他的,所以他不顧其他同伴對他的嘲笑和反對,毅然決然地決定把這個嬰兒撫養長大。

由於工作任務繁重,平日裡他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年少的1900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很多時候1900都是獨自一人,沒有自己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學習。

後來,丹尼因為一次意外被撞到了腦袋,最後搶救無效死亡。這對剛八歲的1900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的一生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稱為“心理社會發展”。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完成的任務,一旦缺失,很難彌補。而嬰幼兒時期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當一個幼小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需要細心的關愛和呵護來建立對周圍環境和養育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當他自己慢慢學會說話和走路時,他開始用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獲得對自我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因此,按照埃裡克森的說法,嬰幼兒時期父母關愛的缺乏很容易導致人格方面的缺失,比如容易引發社交恐懼、缺乏自信、對家人朋友和伴侶缺乏信任感等問題。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而男主角1900在嬰兒時期被養父母遺棄,養父丹尼陪伴他的時間不多,從小沒有朋友,八歲時便是養父丹尼也離開了他,從此他的人生便了無依靠。自打出生,他就脫離了正常的家庭環境,不像其他的孩子,生下來就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而他,一個人承受了所有的挫折和苦難。

正是因為在嬰幼兒以及童年時期他經歷了挫折和苦難,悲慘不幸的童年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等到他成年後,他習慣性地排斥周圍的人,更不能敞開心扉去接受周圍的世界,聆聽別人的意見。主動去接觸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幾乎不可能。因此,他的整個一生中,除了麥克斯這一個摯友外,再無他人。

在我看來,1900的骨子裡是不信任他人的,自身也缺乏安全感。所以,他會選擇獨自一人,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真實的自己對話,不管外界如何喧囂,他只是認真地在做他自己。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二、從少年到青年,他把音樂看做信仰,學會了察言觀色,在音樂上建立成就感

八歲時丹尼的意外身亡,讓1900的童年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打擊。這時的1900,一無所有。

在丹尼的葬禮上,1900第一次聽到了音樂,也就是這時,命運向他開啟了音樂的大門。

這時外在的世界,對他來說是陌生而新奇的。之後的一次偶然,他闖進了一個宴會,透過玻璃窗,他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這裡不僅有人來人往,更有鋼琴和音樂。劇中也用了模糊看不清楚的鏡頭來呈現這時1900的心理:模糊卻又新奇。

一天夜晚,1900跑進了演奏廳,獨自一人彈起了鋼琴。而這琴聲引來了大家的圍觀。大家對他的鋼琴演奏紛紛拱手稱讚。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聽到有如此多的觀眾對他表示稱讚,也是第一次獲得這麼多人的認可。他的人生從此開啟了音樂之路。音樂於他來說,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也是一種信仰。

雖然他從來沒有上過學,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可是這又怎樣呢?他通過自己對音樂的強力感知能力,讓自己彈奏出來的音樂,得到他人的認同與贊可,他獲得了一種自我認同感。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自我認同感就是自己對自己所思所所做的一種認可感,指個體能夠理智地看待並接受自己及外界,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和讚許。個體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和自尊,又不會一味地屈從於社會和他人的輿論。

1900在音樂中重拾自信,建立了成就感。這時的他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樣,為一樣東西而活著。而這樣東西於他而言,就是音樂。

而後,他因為音樂認識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朋友麥克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麥克斯因為暈船而搖搖晃晃,正巧被1900撞見。1900對麥克斯說自己有治療暈船的藥。而這暈船藥便是音樂。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於是電影裡便出現了一段奇妙的鋼琴演奏:

1900鬆開了鋼琴的固定筏,麥克斯坐在他的身邊。他有條不紊地彈奏著,鋼琴自由自在地在大廳裡搖晃,就連頭頂的吊燈也在下降到一半時停止了,之後隨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晃動。而1900便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中。周圍的所有一切都隨著去1900彈出來的音樂節奏在律動。

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而又自由自在。彈奏鋼琴在給他帶來成就感的同時,也讓他壓抑的情緒得到了釋放與和解。

1900為來來往往的乘客演奏音樂,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察言觀色。他既可以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也能夠根據不同的人的心境彈出不一樣的符合每個人特徵的音樂。他不僅為貴族富人彈奏音樂,也為貧民百姓彈奏。在他的認知裡,音樂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而電影中的高潮部分便是1900和爵士音樂家傑利鬥琴的場景。傑利的囂張和不可一世與190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場比賽中,剛開始1900並不想和傑利決鬥,所以他可以彈出輕鬆愉快的聖誕歌,也能夠被傑利的音樂感動得留下眼淚。

直到最後一場,1900回應了一句“你自找的”這一句開始認真得彈起了音樂。最精彩的一幕是1900演奏完後在發熱的琴絃了點燃一支菸。他贏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就感,也讓傑利輸得心服口服。成名後的他沒有選擇和世人一樣去追名逐利,而且繼續在輪船上,彈奏著自己的音樂。這樣的純粹,是當時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三、從容對抗孤獨,坦然接受死亡,尋求內心真正的自由

在影片中,1900的整個人生基調是孤獨悲涼的。小1900在船的底倉一個人看著外面的大海和世界,面無表情,這樣的場景在電影裡出現了很多次。他孤獨地看著窗外的大海和世界,他出生時就已經和這艘船不可分割,與大海融為一體了。

一個小孩,在八歲的是時候就在歐洲和美國之間來回穿梭了五十多回。這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而他的孤獨,也是沒有人能夠懂的。

在三等艙他演奏鋼琴時,大家都隨著1900的音樂節奏跳起了舞。可是當船靠岸時,有人喊出“美國”時,所有人都離他而去,只有他一個人,守著那架鋼琴,孤獨地坐著。這是狂歡過後的孤獨。前一秒還是熱熱鬧鬧熙熙攘攘,下一秒便只剩下自己一人獨自看著大海。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1900是一個音樂天才,而天才的世界總是孤獨的,也很難被人理解。所以他一個人消化著孤獨,也從未想著去接觸陸地的世界。每個乘客在他的人生中都只是過客而已

他的好友麥克斯曾經勸他下去陸地看看,他說:“陸地上的浪費了太多時間去問為什麼。冬天來了,他們渴望夏天。夏天又憂慮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永遠不厭倦旅行。總是追尋遙遠的地方,總是夏天的地方。我覺得這並不讓我羨慕。”

在他的世界裡,陸地對他來說,是沒有盡頭的,充滿了未知和冷漠。

泰戈爾說:“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對於1900來說,在外人看來的孤獨世界裡,只要有音樂,就是一個人在狂歡。他時常沉醉在鋼琴彈奏中無法自拔。外人看不懂他,只有他在自己的世界裡依然自得。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1900也曾經為愛心動過。在一次鋼琴彈奏中,他愛上了一位窗前經過的女孩。為了她1900反覆練習打招呼的方式,也可以在暴雨中不打傘只為了把這首為她彈奏的曲子送給她。而在唱片沒有送出後,他拒絕了和商家合作,而是把創作的唱片銷燬。於他而言,最美好的愛情便藏在那張唱片裡。

為了愛情,他甚至決定離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船,到陸地上去。可是就是在下船的長梯上,他卻猶豫了。他說,阻止他下船的不是他看得見的東西,而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而這些看不見的未知,正是他選擇一輩子呆在船上的真正原因。

他不喜歡沒有盡頭的城市和街道。他內心熱愛的,唯有音樂。他的思想是純粹的,沒有摻雜任何這個社會的雜質。他拒絕和普通人一樣,在陸地上結婚生子,過著平凡的一生。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他選擇在船上過完他自己的一生。即使到最後,他都沒有接受麥克斯勸他下船的建議。

他說:“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麗的女人,太濃郁的香水,太漫長的航程。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麼演奏的音樂。我無法離開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離開自己的生命。”

他寧願和船一起葬身大海,也沒有離開去和世人一樣在自己的慾望中迷失自我。在他的潛意識裡,離開了船走向陸地後,他無法彈奏出這些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世人所追求的名利,對他來說什麼也不是。他實現了內心真正的自由,不受空間和情感限制。只要有音樂和船,他便能活出最真實的自我。

豆瓣 9.3《海上鋼琴師》:從三個階段淺析1900的悲劇人生


結語:

1900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更是傳奇的一生。童年的不幸並沒有讓他從此萎靡不振,而是發現了自己的熱愛——音樂,併為之痴迷一生。他擁有一顆純粹的內心,所以可以彈奏出無限的音樂。他在孤獨和成就感中,領悟出了真正的自由是內心的自由。

1900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活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在他的一生中,有愛情的召喚、唱片公司利益的誘惑、朋友的多次勸說,這些都沒有動搖他的選擇,他依舊堅定地著做著最真實的自己。在他悲劇傳奇的一生中,唯有純粹和信仰能讓他活出自由和自我。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唯有堅守內心的選擇,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