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電商化長跑後終於上線天貓店,宜家“觸網”晚了嗎?

3月10日,宜家家居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並取得亮眼的數據。開業首日,宜家家居天貓旗艦進店人數超過155萬。

但對比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宜家的“觸網”顯然有些姍姍來遲。此前,因擔心線上業務衝擊線下,宜家電商領域的嘗試頗為緩慢。如今為何突然發力電商?錯過了電商發展黃金時期的宜家,能否迎頭趕上?

緩慢的電商之路

宜家開設天貓店擴展線上渠道,發力電商。在業界看來,這一步有點晚。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對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表示,從時間上來看有些晚。“目前受疫情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轉型、入駐第三方平臺也算合適的契機。”

實際上,早在2008年宜家內部就有討論過開設電商一事,但被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否決了。直至8年後,宜家才試水電商,但其模式卻是“線上下單,線下自提”,配送範圍僅限於上海。2018年,宜家自建網上商城,2020年入駐天貓,再次拓展線上渠道。

業務增長率下降,是宜家電商嘗試的原因之一。公開數據顯示,2018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超過146億人民幣,增長率與2017財年相比下滑了4.7%,與2016財年相比下滑超10%。

外部競爭對手“觸網”取得亮眼的成績,也加速了宜家做出選擇。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早已擁抱電商。2018年“雙十一”,居然之家當天成交額達到120億元,紅星美凱龍則達到160億元。

正如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在2019年的戰略發佈會上表示“想要快速增長就必須轉型。”

並不算新的嘗試

此次入駐天貓,宜家上線3800餘款商品,初期服務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消費者,未來將逐步拓展至全國。同時,雙方還打通了會員體系,消費者在宜家天貓旗艦店和門店可使用同一賬號,且價格一致。

在昨日發佈會後的專訪環節,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對記者表示,宜家正在推動戰略轉型,通過數字化策略實現線上渠道多元化。

從數字化客服到倉儲信息管理,上天貓的宜家數字化能力全面升級。不用再郵件溝通,購物時也不用去倉庫確認到底有沒有貨,相當於擁抱了一套“數字化基建”。

安娜·庫麗佳稱,此次和天貓的合作,是宜家戰略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渠道拓展和數字化進程的又一突破。

這樣的嘗試在業內其實並不算新。

其競爭對手居然之家在阿里入股後,早已實現賣場、商戶數字化,打通線上線下渠道。

還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新零售專家雲陽子表示,宜家線上發力,對於自有品牌,特別是覆蓋全產業鏈的產品有很大機會。“目前,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新零售嘗試更多是技術層面,從商業層面上看還在探索,宜家後來發力,藉助數字化改造,還有機會。”

“軟裝家居在家裝行業是具備線上銷售屬性的,從業務上來說還不算晚,有機會。”互聯網家裝監理裝小蜜創始人王志峰告訴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莫岱青說,宜家依託於穩固的線下消費群體,開拓線上渠道以後能夠穩固老客戶的同時,也提升拉新能力。

數據也印證了宜家在線上還有機會。開業首日,宜家家居天貓旗艦進店人數超過155萬,這也相當於2020年春運期間,上海三大火車站單日客流之和的5倍。從10號上午10:00點開始,宜家部分產品已開始被賣斷貨,3.9元起的盤子、保鮮盒、兒童餐椅等宜家經典款商品先後被買空。

但王志峰也指出,宜家想要有突破性的發展挑戰比較大,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現有成熟的運營體系和適應新零售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的衝突,外加上國外企業由於基因問題在中國往往水土不服缺少靈活性。“如果(和阿里)沒有更深度的合作摸索,僅僅是開店和業務對接,經營上很難有大的改變。”

莫岱青稱,宜家面對外部競爭對手挑戰以及內部挑戰。“想要在國內更好的發展也需要有更‘接地氣’的服務,親近消費者。”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