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我們今天就把葉曉明當成你自己,如果你是葉曉明,你能爬上來井沿麼

電視劇裡的演繹沒有說明王廟村的扶貧計劃是葉曉明最初提醒馮世傑,說他接了一單生意碰見個高人,

然後把丁元英的音響推法告訴了馮世傑,馮世傑聽後三次說他要暈過去了,提出有機會讓葉曉明帶他去看看,葉曉明這時候提醒馮世傑:單為見識一下,味道太淡了,你不是一直想為村裡做點事麼?這丁先生你知道他是那座廟裡的神?假如,我是說假如,假如什麼什麼的,也許是條道,你也不損失什麼,指不定那塊地打糧食呢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葉曉明見識了丁元英的音響

葉曉明自從看見了丁元英的音響,就知道丁元英是高人,他也知道丁元英在劉冰哪裡賣唱片,認定丁元英是碰到什麼砍,恰好馮世傑他們村以前替人做過音箱,所以他腦子裡迅速勾連,認為應該:自己,馮世傑,一起跟丁元英認識,交流,最好成為朋友。

而馮世傑則是一點就透,問葉曉明:你腦子活,怎麼不去交流,還不知道這是燒香磕頭的事情?

葉曉明對馮世傑的回答是:你看我,雖然有點書生氣,但是一看就是奸商,跟誰都難接近,你這人一看就忠厚老實,好打交道,你有車,有點底子,也能玩的起啊。於是他們決定要結識丁元英,所以才有了後來在葉曉明店裡馮世傑故意拿音樂來刁難丁元英。

葉曉明是唯一一個讓芮小丹和丁元英談起的人。

有一次在車裡,芮小丹突然問了丁元英一個問題:你對葉曉明這個人有什麼評價?這個時候王廟村的項目已經走完了初步階段,正準備到北京開店面。

丁元英的回答很簡單: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但是評價一個人僅僅用聰明不聰明是不夠的。

當丁元英同意了芮小丹的請求,打算在王廟村給芮小丹寫個神話,送給芮小丹這件禮物,就主動要求見見葉曉明,馮世傑。

這時候項目還沒有任何眉目,沒人任何頭緒,馮世傑問:我們見了丁先生聊點什麼啊?

葉曉明則自信滿滿的說: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發燒友的心是相通的,音響愛好搭臺,招商引資唱戲,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以誠相待唄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馮世傑故意找茬

這個就證實了葉曉明在一開始就有了思路,那就是借用丁元英來招商,來完成他沒有完成的音響事業。

葉曉明知道丁元英是玩的人堆裡的不一樣,但是他始終都在質疑丁元英王廟村扶貧計劃的目的

當劉冰第一次開上那輛寶馬車的時候,問葉曉明:我看行車證不是丁哥的名字,你說丁哥,這人窮不窮富不富的,你說他到底什麼人?圖什麼?

丁哥最近沒少去王廟村,現在又突然冒出一個歐陽雪,這個陣勢我也吃不透,他到底是要幫咱,還是幫王廟村,到底是王廟村為咱們所用,還是咱們為王廟村所用。”

葉曉明最後認定,丁元英就是扶貧,這是金邊兒細瓷的功德。

在王廟村股東擴大會議上,劉冰問丁元英為什麼不直接投資,葉曉明接過話解釋道:其實劉冰沒有什麼別的意思,就是丁哥為這個公司忙活了半天,沒有丁哥什麼事,看不出丁哥的意圖,心裡不踏實。

其實這也是葉曉明的疑問,然而丁元英不能說,不能說他就是為了給芮小丹一件禮物。

丁元英的回答是,先假定我就是一個騙子,然後摸摸你們的口袋,有沒有值得騙子惦記的東西,如果沒有就放心了。

然而丁元英的回答並沒有打消葉曉明等人的疑慮。會後葉曉明對馮世傑和劉冰說:折騰了半天,人是咱古城的人,錢也是咱古城的錢,丁哥還是沒出一分,咱們要是按照他說的去做,真做砸了誰承擔責任,都說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現在反倒成了,他光腳,咱穿鞋了,玩的真高興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葉曉明得到消息丁元英原意見面

當馮世傑問那到底是幹還是不幹的時候,葉曉明回答,這叫什麼話,有點疑問就不幹了,幹了就不能有疑問了,我見第一面就覺得丁哥是高人,不然怎麼會有今天的局面。

接下來葉曉明發揮了一個個體經營著的所有智慧,和優點,在他的帶領和馮世傑的幫襯下,格律詩項目進展順利。

葉曉明以他的經驗,不認可丁元英對格律詩所做的產品申請專利,還有出口,測評,代理等一連串的組合拳,他認為踏踏實實做機櫃,然後向音箱市場滲透,所以,在股東會議上,葉曉明已經對丁元英的設計產生疑問,他說他保留意見。這次會議丁元英則讓每個股東都簽訂了保密協議。不能把公司的這些計劃洩露出去。

格律詩在北京的店開張了,葉曉明剛一開始看到店鋪的地址就提出了質疑:要是我,就不會把店鋪開著這個位置,更不會租倉庫,擺花架子,北京太大,應該放棄零售市場,以批發為主,立足北京,兼顧天津市場。

以葉曉明的閱歷,他能想到的就是他以前的上家單位,就是樂聖、斯雷克這樣的公司,他們就是搞批發的,做零售的,他就看著做批發的比自己賺錢,這個思路沒有錯,錯就錯在葉曉明沒有就自己的想法跟丁元英溝通,沒有打消他心中的顧慮,而他自己又堅信自己的想法,一定可以使格律詩慢慢,發展壯大的。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葉曉明認為丁元英玩的就是人堆裡的不一樣

葉曉明處理事情什麼時候都能頭腦清醒,無論什麼場合都能做到不溫不火,恰到好處,那為什麼還是沒有爬上井沿,而且由於他的原因,導致劉冰,馮世傑一起退股。

當丁元英在展會的前一天夜裡宣佈要大幅度降價,葉曉明才明白丁元英是要刀捅樂聖公司,他對馮世傑說:真夠狠啊,也夠陰的,可是惹錯了人。這個時候在葉曉明看來丁元英已經不是一個善類了,依他的判斷,這個麻煩就是自討苦吃,所以他在會議上問丁元英,出了事情,誰負責,丁元英則回答這是公司行為,出了事情公司負責。

葉曉明則說:這是少數人的行為,更漏骨點說是你個人行為,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意見,不代表公司

但是丁元英算準了會有這麼一天,爬不上來的人遲早會對自己對公司的掌控提出質疑,所以就反問,如果歐陽雪同意修改當時的出資條件,那他就不在管理公司。

葉曉明無奈了,他同意了董事會的決定,但是他保留自己的意見。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葉曉明在股東會議上提出異議

自信的葉曉明判斷,公司肯定會出事,果然他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樂聖公司狀告格律詩公司不正當競爭,索賠金額600萬元,當這個事情發生後,葉曉明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覺得必須徹底要擺脫丁元英,告訴劉冰這個消息先不要告訴丁元英,這件事要和馮世傑先商量,他們意見要統一,不能再讓丁元英牽著鼻子走了。

回到古城葉曉明依他自信的錯誤判斷,這個官司:打輸了是窮光蛋,打贏了還是窮光蛋,林雨峰何許人,人家敢狀告格律詩肯定有勝訴的把握。劉冰,和馮世傑在葉曉明的判斷下,自然認為如果打官司公司肯定沒有救了,而且他們都會因此而負債累累,所以,求和。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向樂聖求和,結果林雨峰更是一個自負的人,怎麼允許求和呢。

所以就有了退股的事情,到此葉曉明算是爬到井沿上看了看,就又回到他原來的現狀,臨走他給丁元英說了一句: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面,丁哥多包涵

這句話倒是說的沒有錯,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面。葉曉明一個個體戶,當了格律詩的總經理,還是個體戶的思想,況且他不願意學習,不願意跟丁元英溝通,既然請到了高人,為什麼不學習高人,為什麼這麼做呢,難怪他後來認為丁元英已經不是善類了,他甚至認為樂聖,和斯雷克這樣的公司對自己的照顧是一種善意。

王志文《天道》三個沒有爬上井沿的人,竟然是因為葉曉明太自信

葉曉明錯誤的引導了馮世傑劉冰的判斷

葉曉明太自信,他自信的以為自己判斷完全正確,退股的時候也沒有給自己留一點後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葉曉明因為閱歷見識有限,沒有看明白丁元英的計劃,但是無論我們做什麼,都不要把事情做到絕對化,絕對化代表著不留餘地,而不留餘地就代表著無法矯正,這個時候一旦發生變數,吃虧的恐怕就是自己了,這一點上葉曉明甚至都不如劉冰。

葉曉明太聰明,太盲目自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