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講座——話說白茶

“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講座——話說白茶

8月12日,由福州市圖書館、華亨茶科所攜手茶學專家、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副教授陳康圍繞近兩年福州興起的"白茶熱",為市民解析了一個外行也能看出門道的"白茶江湖"。

陳教授長期從事茶葉加工、審評、教學,他從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多個方面分析,不僅教會大家品嚐各類白茶的獨特風味,更從專業角度將茶葉的製作工藝全面剖析。

白茶的歷史之辯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本草經》中的這則記載,常常被人們當作中華茶文明的開端。於是,有人便抓住"不炒不揉"的工藝特點,將這4000多年前的的"茶"附會為白茶。但現代意義上的白茶,其創制時間距今僅有200多年的歷史。

但即便這不長的歷史,在江湖上,其誕生地及確切時間至今仍是有爭議的公案。著名茶學家張天福認為:"白茶製造歷史先由福鼎開始,以後傳到水吉,再傳到政和。"

藥用之說從何而來?

“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講座——話說白茶

在昨日的互動交流環節,市民們的提問多數集中在白茶的功效之上。在民間,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譽。那麼白茶的"藥用價值"之說從何而來?可有科學依據?

陳教授說,由於加工工藝簡單,白茶較多地保留了鮮葉中的茶多盼,同時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P。茶多酚能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從動脈壁移至肝臟,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同時可以増強血管的彈性和滲透能力。同時陳教授也強調,茶葉的藥用之說,更多的是治療"未病",也就是未來的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