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滿清四百年(1)滿族起源

女真人最早被中原民族稱為肅慎,主要生活在長白山一帶。相傳在唐虞時期就與中原有所往來,向舜帝獻弓箭。周朝的時候,開始朝貢。兩漢時期,肅慎逐漸強大並分裂成諸多部落,分別有扶餘、挹婁、窩集、高句麗。韓國祖先和清帝國祖先同出一脈,所以韓國認為清帝國是他們建立的王朝,這也是有依據的思密達。

隋唐之時,住在長白山肅慎故地的女真族分裂為七部,其中最強大部落為粟末,於武周時期向大唐朝貢。大唐稱其為靺鞨,後靺鞨進一步強盛,被唐 宗封為渤海郡王,其國號自此稱為渤海國。

契丹崛起後建立遼國,滅渤海國。渤海國民不服遼國統治激烈反抗,後部分國民接受遼國統治,生活在松花江一帶,文明程度提高,被稱為熟女真。另外一部分有血性的國民脫離大遼控制,生在黑龍江與長白山之間,被稱為生女真。

生女真中的完顏部開始吞併其他諸部,逐漸強大,遼國封其首領為節度使。完顏部傳至第五代完顏阿骨打時反叛遼國,建立金國。 金朝皇帝的祖宗,是生女真;清朝皇帝的祖宗,也是生女真。

  金朝被元朝滅掉之時,松花江流域與黑龍江流域仍舊存在不少的生女真。這些生女真不曾隨金朝的皇帝們到中原與漢人爭天下,金朝失掉天下,他們卻不受牽累,仍舊過他們的捕魚、打獵的快活日子。

元朝政府把這些“殘餘的”生女真,編成五個單位,每一單位設一個“萬戶府”,任命一個“萬戶”來管理。明太祖滅掉元朝;他的兒子明成祖把三個生女真萬戶府改為若干“羈縻衛”。“衛”在內地是軍事單位,“羈縻衛”則類似雲南、貴州的“土司”,由當地的酋豪擔任世襲的官職,稱為(左)都督、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鎮撫、百戶鎮撫等等。

首先在永樂元年被設立的,是牡丹江流入松花江之處的建州衛。受封為指揮使的,是阿哈出。九年以後,明成祖增設一個建州左衛,以斡朵裡部的頭人猛哥帖木兒為指揮使。這一位猛哥帖木兒,便是清朝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猛哥帖木兒受封為建州左衛首領後不久,北部野人女真男侵,在部族混戰中猛哥帖木兒和兒子阿古均被野人女真首領楊木答兀被殺。這些野人女真屬於肅慎時期分裂出去的窩集部,他們茹毛飲血,血腥善戰,建州女真早期多次受其攻擊而不斷從北往南遷移。

在混亂中,猛哥帖木兒次子董山和弟弟範察率領五百家逃到朝鮮邊境,倖免於難,後率眾歸附了建州衛李滿住(阿哈出之孫)。猛哥帖木兒死後,次子董山(也叫充善)襲承了建州左衛指揮。後來董山和範察叔侄為爭奪指揮之位,又再生矛盾。明廷於是又再設建州右衛,讓範察擔任,方才緩和矛盾。

董山能打能殺,逐漸成為了建州三衛的實際首領,明朝為安撫他,還給他升了都督。董山本領大了,自然也就不安分了,屢次犯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廷大怒,於成化三年派兵端掉了董山老巢。此次打擊甚重,建州近乎遭到了滅族的危險。但是明朝還是給建州留下了根,讓董山長子妥羅襲承左衛指揮,範察的孫子納郎哈襲承右衛指揮。至此,建州三衛勢力逐漸衰弱,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

董山生有三子,分別為妥羅、妥義謨、錫寶齊篇古。錫寶齊篇古就生了一個兒子,叫福滿(清朝興祖直皇帝),家族進一步衰弱,就快斷根了。福滿長大後,立志要光宗耀祖,一下子生了六個兒子,分別叫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景祖翼皇帝)、包朗阿、寶實,人稱寧古塔六貝勒。

福滿的六個兒子長大成人後分別築城,在當時打架那都是響噹噹的厲害,當地人稱他們為寧古塔六貝勒。當時有兩個部落比較強大,一個叫碩色納的人,生了九個兒子,皆為身材魁梧的猛男,跟套馬杆的漢子一樣威武雄壯;另外一個叫加虎的人,生了七個兒子,個個輕功了得,能夠穿著重盔甲從九頭牛的背上一躍而過。這兩個家族仗著兒子多,盡幹些欺男霸女、燒殺搶掠的勾當。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周邊其他部落的正常生活,還大大地蓋過了寧古塔六貝勒的風頭。

福滿的四兒子覺昌安認為,不能繼續容忍,要不等他們壯大了一定會把矛頭指向自己。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覺昌安就召集眾兄弟商議,決定找著兩個家族一決雌雄。碩色納和加虎二族遭滅頂之災,財產和土地盡歸六貝勒所有。就是從此時開始,寧古塔六霸王開始變得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