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刀刃向內 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初步構建起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並在全國2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

構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參與試評價的城市既是先行者和探索者,更是示範者和促進者,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中國改革報特別推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試點城市巡禮”,連續報道試點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最新進展、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敬請關注。

義烏:刀刃向內 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近年來,浙江義烏市按照“只進一個門、只對一個窗、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工作理念,堅持群眾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大膽探索,銳意創新

5月23日上午9時許,唐平拿著一疊準備好的材料,早早來到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的投資項目服務區辦理施工許可證。讓唐平沒有想到的是,兩小時後,窗口工作人員雙手把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和許可證附件交到了他手中。

唐平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前些年,我們在後宅的一個項目為了辦施工許可證,花了好幾個月時間。今天,我們這個項目從開始申請到拿證只需要兩個小時。”唐平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說。

近年來,浙江省義烏市以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為著力點,按照“只進一個門、只對一個窗、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的工作理念,堅持群眾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大膽探索,銳意創新,刀刃向內,圍繞觀念、職能和流程三個轉變,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2018年以來,義烏市以開展營商環境試評價工作為契機,圍繞精減事項100項以上、市域範圍內證明全部取消、辦事材料削減20%以上、網上辦結率80%以上、民生事項100%網辦的工作目標,按照“1+2+4+X+Y”的實現路徑,全力優化營商環境。“1”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中心,“2”是加快線上線下兩個大廳建設,“4”是進一步完善市、鎮、工作片、村(社區)四級體系,“X”是通過PC、移動、實體、自助機等多種入口提供服務,“Y”就是在社會治理、金融服務、電子監查等更大範圍推動應用。

從“減”字入手 讓企業輕裝前行

打了無數電話、寫下一打材料、蓋了不少的公章、跑了一圈圈的辦公室……這曾是群眾到政府部門審批項目的情景寫照。

如果大家不能從繁雜瑣碎的審批流程中解放出來,消耗時間、精力,浪費成本,經濟活力如何釋放?於是,義烏市從“減”字入手,讓企業輕裝前行。

減事項。明確6種情形的事項必須精簡:法律、法規、規章沒有明確規定的審批事項,通過加強監管可以實現管理目的的事項,能通過數據共享實現核驗的審批環節,重複審批的事項,交叉審批的事項,事前通過書面承諾事後通過監管糾正且不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事項。截至4月28日,義烏市共有36個部門梳理上報削減事項348項。其中有辦件量事項138項,無辦件量事項210項。2017年削減事項總辦件量693,938件。

減證明。明確6種情形的證明應予取消:沒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開具證明的部門、鎮街或村(社區)無權查證、無法核實的,能夠通過現有證件、憑證辦理的,能通過書面承諾等信用管理手段解決的,能通過部門間會商核查或實地調查核實的,能通過公共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共享的。義烏市梳理出需部門、單位出具的紙質蓋章類證明材料243項,年辦件量約50萬件。4月28日,第一批取消12個部門69項證明事項(去年辦件17.2萬件)。5月31日,印發了《市內取消證明材料清單(第二批)》通知,取消學籍證明、姓名更正證明、父母無撫養能力證明等57項辦事證明材料。

減材料。一般材料不超過3份,特複雜材料不超過5份。除技術文件、合同協議、不收回可能有嚴重後果的證照、法律法規規定須申請人本人簽署的文件等4類材料外,其他一律削減。經梳理,擬分批削減材料3140項,削減率40.8%,預計項均辦事材料將從原來的3.83份進一步削減到2.27份。

“義烏的‘減’字功所帶來的成效可以從一臺複印機的‘失寵’看出來。”義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短短几個月,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複印機的待遇“急轉直下”:以前人們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複印,如今複印機卻面臨“失業”。

從“快”處發力 深入推進“一網通辦”

為方便群眾網上辦事,義烏市在今年4月上線了“義網通辦”電腦端和手機端。

據瞭解,義烏成立了由15個部門18人與科大訊飛40人組成的“一網通辦”工作專班,按照辦事事項顆粒化思路,把原來1515項細化為2008項。梳理數據共享需求239項(其中國家26項、省75項、義烏138項),系統對接91個。6月底前上線全流程網辦(零跑)1409項,辦件量489萬件,網上辦結率達80.9%。4月9日和25日,上線兩批共226項事項。網辦量至今22.1萬件,其中非工作時間12,273件。完成數據共享223項、系統對接46個,其中辦件量前100事項完成數據共享34項、系統對接17個。

從基本醫保參保信息可以一看端倪。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人員告訴記者,“變更基本醫保參保信息原來需要到窗口排隊,帶齊身份證、市民卡或戶口本等2項材料,年辦件3.6萬件。現在只需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辦,無需材料。”

辦事服務的提升離不開線上的創新,也離不開線下的優化。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百姓,義烏市不斷優化線下辦事大廳功能。

加快推進機器換人,改進群眾辦事體驗,逐步縮減窗口。今年3月份以來,義烏新增自助機35臺,自助機總量達到82臺,日均辦450件。制訂了《治理排隊十項舉措》,要求排隊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同時,會同EMS速遞公司推進快遞升級,做到市內3小時達,改善群眾網上辦事體驗。

此外,辦事事項向基層延伸,全面推行同城通辦、就近可辦。開展證照通辦,實現“一事一窗一次”。外貿領域證照通辦,營業執照首次直接賦予貿易類企業內貿和外貿主體經營資格。

不僅如此,義烏市還實行流程再造。目前已削減窗口25個,完成年度目標20.8%。發票申領原來群眾到窗口排隊約30分鐘到1個小時,年辦件量5萬餘件。現在窗口停止辦理,統一自助機上辦,每天200人次申領發票5000餘份。

從“實”處做起 持續梳理“一件事”

為實現最多跑一次,義烏市做好做實“一件事”,以數據融通為基礎,建立“一件事”相關事項的關聯,探索建立事項之間的聯合調整變更機制,涉及多部門辦理的事項全面推行聯辦,實現“一件事”中只需辦一個事項,其他事項不用辦或聯合辦。

——商事登記領域。加快推進證照通辦,統一受理,實現“一事一窗一次”。同時,以此為契機,彙集各類主體信息,構建統一的市場主體監管平臺。外貿領域先行,創新營業執照管理,直接賦予貿易類企業外貿主體經營資格。5月2日,聞達進出口、括野電子商務等5家外貿公司領取第一批證照合一營業執照。

——投資項目領域。推行工業、物流項目標準地改革,企業拿到標準地後,可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開工建設和辦理相關手續。同時,市投資項目代辦中心負責提供代辦服務,確保企業審批到驗收最多跑一次。項目圖紙及資料數據共享平臺加快建設。

——不動產登記領域。推行不動產登記向公用事業、公積金、銀行延伸服務。4月25日起,抵押由窗口全面延伸至銀行,每天辦件量140件。推行不動產登記網上預審,除劃撥轉出讓情形外,實現不動產登記60分鐘全覆蓋。

——民生事項領域。推行自然人戶籍、社保、醫保、衛生、民政關聯業務聯辦。新生兒在醫院辦理出生證,即同步予以落戶、辦理醫保。行駛證與交通局營運證聯動,駕駛證與交通局從業人員資格證聯動。

往“堵”處解決 設立“跑一次沒辦成”窗口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過程中,為了更快打通辦事“堵點”,義烏在全省率先設立“跑一次沒辦成”投訴與代辦窗口。這是義烏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撬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便民舉措。

“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前推進,群眾和企業辦事一次辦結的實現率逐漸提升,但仍有許多事項無法一次辦結。”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跑一次沒辦成”投訴代辦窗口應運而生,在群眾辦事一線蒐集鮮活案例樣本,尋找改革中一些難以預想的服務盲區,以問題導向倒逼辦事流程改造以及窗口服務管理提升。

據瞭解,該窗口自4月9日開設以來,已受理群眾投訴78件,當場辦結13件,移交65件,部門已經回覆49件。義烏市政府多次召集相關部門進行專題研究,明確牽頭部門重新設置辦事流程,通過發現問題倒逼辦事流程優化,從根本上疏通部分事項的辦事堵點。

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領導實行窗口每日輪流坐班,專門接收“跑一次辦不成”投訴建議及代辦相關事項,併為群眾代辦事項。接收到群眾的投訴或代辦需求後,窗口值班人員會詳細登記“多次跑”涉及部門,並通知相關負責人到場,一同協調解決。一些疑難問題現場解決不了的,窗口值班人員持續跟蹤代辦解決。針對代辦過程中暴露出的“多次跑”問題,工作人員會每天上報,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整改。

為了加強監督,義烏市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監督。《義烏商報》、義烏電視臺記者長駐行政服務中心,開展專題報道,追蹤報道辦事事項,2個月內每日一期,曝光“黑榜”。“兩代表一委員”到窗口暗訪、到網上辦事,查找問題。同時,成立專員收集意見建議,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均可到96150熱線、市長信箱、義烏各網絡論壇反映。

“接下來,我們會主動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我市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著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中國改革報記者 徐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