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2019-10專題導讀

《風景園林》2019-10專題導讀 | 環境體驗與自然教育

全文刊登於《風景園林》2019年10期 P35-83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人類與自然日漸疏離,城市人群的“自然缺失症”日益凸顯,成為現代社會需要解決的一個共同課題。面對這個困難而又複雜的問題,環境體驗、自然教育等新思路、新理念正成為重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聯繫的重要環節,積極發揮更具社會意義的作用。在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家,自然教育理念已經深入普及學校和家庭,而在中國卻方興未艾。

本期專題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自然教育的前沿理論與探索實踐,包括從環境教育出發對周邊自然環境及農作物認知的調查研究,對規劃設計中環境解說的細緻探究;從景觀感知和恆毅力養成層面探討對自然教育環境營建的思考;從政策制度、生態旅遊和生物保護等方面對日本山原國立公園環境教育進行深入研究。自然教育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在不斷成熟和發展的領域,需要跨界、共創,需要不同視角的人一起來探討思考。我們希望通過本期專題研究,提供不同維度的理論與實踐參考,從而引發各界的思考和進一步探索,促進中國環境體驗與自然教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本期專題組稿人:北京林業大學郝培堯副教授

生活中的綠色與環境教育課題

著:(日)三島孔明 譯:馬嘉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環境教育;花草遊戲;外來生物;食育;食農體驗

開放科學計劃

Synopsis

重點提要

瞭解環境並對我們熟悉的環境產生興趣,對於察知環境問題並採取恰當的行動非常重要。本文涉及作者以往參與的幾個研究實例,從中日年輕人的花草遊戲經驗、大學生對外來植物的認知狀況、父母對蔬菜的認知與兒童教育3個方面,介紹關於身邊自然環境和農作物的知識、認知、經驗。並提出,自然體驗活動需要成年人提供適當的支持,並且有必要在家庭和社區中增加成年人的參與機會。

Outline

文章梗概

1 中日年輕人的花草遊戲經驗

1.1 背景與目的

1.2 調查方法

1.3 結果及考察

2 大學生對外來植物的認知狀況

2.1 背景與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結果及考察

3 飲食習慣形成期兒童父母的蔬菜的意識和參與

3.1 背景與目的

3.2 調查方法

3.3 結果和考察

3.3.1 蔬菜的認知和參與經驗

3.3.2 蔬菜認知和參與的相關性

3.3.3 父母蔬菜認知和經驗的課題

4 總結

花草遊戲說明表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不同花草遊戲的種類統計

恆毅力養成:針對城市學齡前兒童的一種自然教育

張笑來 姜斌*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恆毅力;自然教育;自然體驗;學齡前兒童;景觀設計

開放科學計劃

Synopsis

重點提要

恆毅力是毅力與激情的合二為一,是極為重要的基礎性人格素質。以養成恆毅力為目標的自然教育最好從學齡前兒童期開始進行。恆毅力自然教育強調充分尊重個體特點,遠離兒童心理與行為舒適區,通過與真實自然的接觸與互動養成恆毅力。

Outline

文章梗概

1 恆毅力的理論概述

1.1 什麼是恆毅力

1.2 恆毅力為何重要

2 自然缺乏:兒童恆毅力塑造的主要障礙

3 自然教育如何影響恆毅力的養成

3.1 可應對挑戰的身體素質

3.2 行為及情緒的自我控制

3.3 對困難的適應和處理

3.4 領導力和團隊精神

3.5 愛和被愛的能力

3.6 持久且堅韌的激情

4 恆毅力自然教育體系推導

4.1 恆毅力自然教育體系的建立

4.2 恆毅力六大要素的權重確定

4.3 自然教育的場所及活動設計

5 結語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恆毅力原理—自然教育類型—恆毅力所需的自然資源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恆毅力自然教育體系策略推導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自然體驗項目具體內容

基於景觀感知的自然教育環境設計策略與要素研究

舒心怡 沈曉萌 周昕蕾 郝培堯 *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自然教育;景觀感知

開放科學計劃

Synopsis

重點提要

景觀感知作為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現有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從景觀感知角度,綜合環境教育學、環境心理學及行為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對自然教育環境的營建提出了針對性原則及策略,並著重探討影響景觀感知的設計要素,對自然教育環境的營建具有指導意義。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理論背景與應用現狀

1.1 景觀感知

1.2 自然教育

1.3 景觀感知在自然教育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2 基於景觀感知的自然教育環境設計策略與要素

2.1 基於景觀感知的自然教育環境設計原則

2.2 基於景觀感知的自然教育環境設計策略

2.2.1 互動體驗策略

2.2.2 複合感知策略

2.2.3 適度設計策略

2.3 基於景觀感知的自然教育環境設計要素

2.3.1 地形要素

2.3.2 鋪裝要素

2.3.3 水景要素

2.3.4 植物要素

2.3.5 景觀小品要素

3 結語

臺灣大學實驗林戶外科學課程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臺灣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遊覽路線

環境解說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作用與意義

烏恩 程靜琦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景觀理解;景觀規劃;景觀設計;環境解說

開放科學計劃

Synopsis

重點提要

環境解說是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表達“語言”,環境解說系統能夠使遊客的景觀理解更加深刻、豐富; 對於保護地和國家公園、自然公園的規劃設計,環境解說更是體現公園特色和個性的核心工作內容; 溼地等按照傳統風景觀來看缺乏景觀變化性、豐富性的自然空間,環境解說甚至可以成為公園遊賞系統規劃時的主要線索;環境解說還具有輔助遊客行為管理、提效資源環境保護的功能;優質的環境解說規劃設計可以提升景觀美感水平。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環境解說讓遊客的景觀理解更加深刻、豐富

2 環境解說是自然公園遊憩的特色和核心內容

3 環境解說可成為遊憩系統組織、規劃的核心線索

4 環境解說具有輔助遊客行為管理、提效資源環境保護的功能

5 優質的解說系統規劃設計可以提升景觀美感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休憩節點及坐凳的解說功能開發設計稿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遊賞系統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四川海螺溝:解說設施的遊客使用

基於生態旅遊與生物保護的日本山原國立公園環境教育

馬嘉 (日)小堀貴子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生物多樣性;山原國立公園

開放科學計劃

Synopsis

重點提要

文章以日本山原國立公園為例,從政策制度、生態旅遊和生物保護3方面出發,通過對山原國立公園和相關環境政策的形成發展進行文獻調查,對山原地區的生態環境、環境教育活動和相關設施進行實地調研,並與保護管理人員進行實際交流訪談,對山原地區的環境教育模式進行解讀,希望能為中國今後的環境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山原國立公園概況

1.1 山原國立公園的自然和文化資源

1.2 山原國立公園的成立沿革

2 山原國立公園環境教育的政策支撐

2.1 弱地域型與公園管理團體

2.2 生態旅遊發展

2.3 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

3 基於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

3.1 生態旅遊開展主體

3.2 基於生態旅遊開展的環境教育內容

4 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環境教育

4.1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開展主體

4.2 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環境教育內容

5 山原國立公園環境教育的特點與啟示

山原國立公園發展沿革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山原國立公園的生態體驗分區

周莊綠樂園——獻給孩子的禮物

胡鳳桃 朱勝萱 鄭德福

Keywords

關鍵詞

自然教育;自然設計;親子樂園;兒童成長;綠樂園

Synopsis

重點提要

在綠樂園的設計理念中,每一個孩子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最本真的姿態,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開朗、勇敢、靦腆等個性,面對大自然裡同一個倒下的樹幹障礙物,孩子可以根據自我的個性挖掘不同的玩法,膽子大的孩子可以選擇飛快地跑過去,膽子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慢慢地爬過去。綠樂園給予孩子循序漸進適應和學習的機會,無論是攀爬網,還是垂直攀登,孩子們通過努力嘗試慢慢控制自己,融入群體,制定遊戲規則,控制遊戲本身。希望綠樂園的自然環境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使其從自身出發,認識自己,理解自然,付諸嘗試,發現自己的能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為孩子而生的驅動力

2 設計創造力——源於自然,迴歸自然

3 Mimo無動力樂園

4 童廿部落

5 綠樂園——獻給孩子的禮物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總平面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木屋小鎮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童廿部落俯瞰

情境化自然體驗在兒童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以金山嶺松塔主題樂園為例

周昕蕾 肖陽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自然體驗;兒童戶外活動;景觀設計;情境認知

Synopsis

重點提要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作為兒童與自然連接的最直接空間場地,為兒童提供了更多接觸自然的機會。金山嶺松塔樂園遵從兒童成長各階段的發展規律,將景觀空間打造成適合孩子情境化體驗、主題性探索等戶外活動空間。以獨創的IP設計配合情境化自然體驗為出發點,探討如何完善兒童戶外空間的功能屬性,為兒童自然體驗提供更有效的價值。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研究進展

1.1 自然體驗

1.2 情境認知

1.3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

2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案例分析

2.1 項目解讀

2.1.1 區位分析

2.1.2 客群分析

2.1.3 設計理念

2.2 情境設計

2.3 情境分區

2.4 場地設計

2.5 主題故事情境設施設計

2.5.1 結合地形設計大面積木折板

2.5.2 結合故事情境的場景再現

2.5.3 結合自然元素設計的兒童活動設施

2.5.4 結合自然體驗課程的場地設計

3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原則

3.1 特定IP營造原則

3.2 自然性原則

3.3 兒童主體原則

3.4 生態原則

3.4.1 就地勢,尊場地

3.4.2 存鄉土

3.4.3 低碳理念

4 結論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建成實景圖

大折板攀爬區分析圖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大折板攀爬區

生物友好型設計——新加坡裕廊湖畔花園

安博戴水道

Keywords

關鍵詞

風景園林;湖畔花園;生態修復;生物友好型設計;新加坡

Synopsis

重點提要

裕廊湖畔花園位於裕廊區的西岸,地處最核心區域,是新加坡第一個位於市區的國家級公園。安博戴水道在該項目中負責景觀設計、水利生態設計和湖濱花園遊樂場的設計諮詢顧問。通過有效的生態修復設計,恢復澤國風光, 為鳥類和昆蟲類提供淡水森林棲息地,同時也為公眾提供親水樂園、 野趣樂園、生態步道等,滿足當下市民的生活、學習、健身需求。湖畔花園的設計以生物友好型設計(biophilic design)為原則, 關注自然層面,強調整體自然環境和生物棲息地。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糖膠樹島和南部溪地

2 香蘭棧道和草甸

3 野趣樂園和潮水灣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裕廊湖平面圖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糖膠樹島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潮水灣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完整深度閱讀請參看《風景園林》2019年10期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風景園林》2019-10

專題1:深切緬懷孫筱祥先生

專題2:環境體驗與自然教育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歡迎轉發

《風景園林》服務號

論文管家 掌上實時交流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风景园林》2019-10专题导读 | 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