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駕照扣分補償打“欠條”法院認定違法合同不受保護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志傑 通訊員 彭丹丹)生活中,經常有借用他人駕照代扣分的情況,我們知道這屬違法行為。那麼,一方因借用駕照扣分自願給另一方作出“補償”並出具“欠條”,這樣的“欠條”是否受法律保護?3月16日記者獲悉,鄠邑區人民法院審理這樣一起合同糾紛案,原告的訴請被法官駁回。

原告張軍(化名)與被告李鵬(化名)曾是同事。張軍擁有駕駛證A證。李鵬的朋友駕車違章,委託李鵬找人借用駕照扣分,於是李鵬便找張軍幫忙。張軍看在原同事的關係上將駕照借給了李鵬。而後,李鵬久未返還駕照,且多次以其他理由搪塞。張軍多方打聽得知自己的駕照因替他人扣分早已被吊銷。張軍因此找李鵬討說法。雙方經協商,李鵬表示願意給張軍賠償5萬元作為損失費,並向張軍出具“欠條”。“欠款”期限屆滿後,張軍向李鵬索要“欠款”,李鵬陸續向張軍給付11300元,剩餘“欠款”一直未付。張軍遂將李鵬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李鵬按照“欠條”給付其剩餘“欠款”。

鄠邑區法院經審理認為,張軍將自己的駕駛證借給他人用於違章扣分,該行為違反了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雙方之間形成的法律關係為非法債權債務關係,故張軍的權益不受法律保護。最終,法院判決駁回張軍的訴訟請求。在送達判決書過程中,主審法官詳細向張軍釋明判決的法律依據,並對雙方進行教育引導。二人均表示一定吸取教訓。判決送達後,雙方均未上訴。

無效借款合同不受法律保護,那麼,生活中常見的無效借款合同有哪些?辦案法官提醒廣大市民,主要有以下幾種:

借貸進行非法活動。如明知對方借款用於賭博、販賣假幣等非法活動而借款給他人,其借貸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未經依法批准,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非法集資、非法發放貸款,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違背真實意圖的借貸關係。如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圖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係,應認定無效。

高利貸利息。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超過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此外,非金融企業以合法借貸掩蓋的非法金融活動以及名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合同,都不受法律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