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第四期網友心中的排名


郭佳是誰?這人是收了錢的職業寫手嗎?


還是被曾一鳴最後的一番話勾搭紅眼了。——————————開播之前,聊一下一個熱度最低,關注度最小的歌手——曾一鳴。我,96年生人。經歷了從12年好聲音開啟音樂選秀浪潮的一代。曾一鳴是13年最強音冠軍。至今日,聞其奇襲失敗,一時五味雜陳。他的奇襲失敗某種意義上更坦白的展現了中國音樂選秀的變化之路。他上歌手舞臺,三人裡光芒最小的是他,但倒回七年前,白舉綱和他同年出道,當時二人相比,一個稚嫩少年,一個是唱功大魔王,一個季軍,一個冠軍。更意外的是如今三人中熱度最高的是一個98年的網絡歌手。在他們那個年代最被瞧不起的歌手類型。大概到15年16年。唱功是那時候被放大的一個標籤。我們看到的樂評,以及製作方想要展現的就是這個,從最開始的飆高音,到後來被說爛了的各種混音技術。大概在我是歌手第三季the one,那種氛圍被推到了頂峰。之後開始慢慢的往下走,音樂選秀漸漸衰落,偶像出道成了新的熱點。曾一鳴在最適合他生長的那個年代,一鳴驚人,之後默默無聞。聽他微博寫道,拒絕了無數次好聲音的邀約,就為了上歌手。執拗,動人。一個執拗的人,他理應覺得作為一個當紅選秀的冠軍不應該成為回鍋肉,應該上到一個屬於他的更高臺階上。直到好聲音也冷了,整個音樂選秀都冷了。他還在堅持上歌手的夢想。但7年過後,市場變了,審美變了。已經不是那個聽你高音高不高,混音技術強不強的那個年代了。歌手從開始只能首場唱自己的作品到前兩年投票前幾名可以選擇自己歌曲,到今年,——當打之年。聽說曾一鳴要參加歌手,我情緒複雜,一方面看到了一個執拗堅持的人,堅持到了,欣慰,期待。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因為某種意義上他的音樂呈現,確實過時了。直到今天看到歌單——第一滴淚。緊接著查爆料。目前的得知的信息是失敗了。這個結果我不意外,也不惋惜。但心情就像是聽了某個壯志未酬身先老的故事一樣,類似一種中年危機。——你等到了,你不行了。曾一鳴的的技術在13年是很領先的。當年姚貝娜的《也許明天》火爆夏天。但我聽曾一鳴的版本比姚貝娜的要早。編曲很像,也是三段式的大高音。結合上曾一鳴唱歌的模式——從弱到強,音色和聲壓層層遞進。比姚貝娜的要更有衝擊力。那時候他是先進的,掌握著當時大多數歌手不掌握的聲樂技巧。之後,慢慢過時。在這個圈子裡得到機會和熱度的音樂人也不斷的豐滿自己的能力和品味。比如說韓紅,經歷了那一屆的鄭淳元,在第二年的巔峰會也唱起了if you。喜歡上了Bigbang比如說蕭敬騰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把自己的風格更明朗的展現出來——流行金屬。比如說華晨宇這些年飛快的成長,不論是音樂還是氣場。這些都不是一個躊躇在家的曾一鳴可以得到的成長。有的時候你在圈子外面,一定意義上你喪失了成長的機會。於是會看到這個讓人意外的選曲,一個在2020年歌手舞臺上看到會很意外的選曲。沒有任何人文沉澱的老搖滾情歌。聽我說他過時了,別誤會我是不喜歡他。我欣賞執拗的人。聽說他最強音結束之後,獎金有100w。他拿著所有的錢去日本製作了專輯。神通。唱的不錯,但歌曲確實很一般。不夠好聽。曾一鳴也許失敗了,當年唱也許明天的他,可能在華語樂壇上沒有明天了。但我尊敬一個三十多歲依舊質樸的歌者,一個願意在沒有人花錢聽專輯的時代裡,孤注一擲做專輯的歌者。


很久沒寫回答了。看了這期《歌手》之後,想寫點東西給曾一鳴,也是寫點東西給我所瞭解的華語樂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曾一鳴已經出道18年了。2002年,20歲的他演唱網絡音樂劇《愛你是個錯誤》主題曲《當我再愛你的時候》,引起了一些關注。不久後,曾一鳴就被華語樂壇頂級製作人涂惠源看中。涂惠源想把他打造成下一個華語天王。經過六年的訓練,他終於做好了一切準備,就等著發行唱片、一飛沖天。然而,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由於當年曹格退出滾石,滾石封殺了涂惠源手下的一大批藝人,其中就包括曾一鳴。曾一鳴必須找到一條新的路。他的一位同門師姐給了他啟發。在2006年,這位師姐也因為涂惠源弟子的身份受到了不公待遇,專輯賣的慘淡,事業也沒什麼好光景。恰巧當時華語樂壇新興了一種綜藝類型,叫做“選秀”。她報名參加了其中一檔,最終獲得了亞軍,事業從此逆風翻盤。如今的她,已經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強新生代華語女歌手。她的名字叫譚維維。曾一鳴決定走同樣的路。2013年,他報名參加了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他演唱的曲目是張惠妹的《也許明天》。在歌曲的末尾,狂暴的三段階梯高音(A4-C5-D5)幾乎掀翻了整個現場。最終,他奪得了《中國最強音》的冠軍。同年,一個“瘋癲”的大學畢業生在湖南臺的另一檔選秀節目中奪得冠軍。多年後,兩位冠軍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其中比較年輕的那一位,他的名字叫華晨宇。2個月後,一位同樣擁有強大技術卻聲名不顯的歌手,使用著同樣的《也許明天》三段高音在《中國好聲音》上大放異彩。當時,《好聲音》還是華語樂壇的頂級音樂綜藝,在每個夏天都吸引著幾億男女老少的目光。最終,四位導師為她拍燈,她也成為那一季《中國好聲音》最閃亮的一顆星。但造化弄人,她在5年前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名字叫姚貝娜。說回主人公,自從13年“一鳴”驚人後,他陷入了長達7年的沉寂。在華語樂壇,純依靠歌手身份混出頭很難,總結下來一般有三條路——創作、綜藝和偶像化。華晨宇、鄧紫棋是集這三者於一體的代表者,也因此在新一代華語樂壇中擁有著至高人氣。對於顏值平庸、性格拘謹、創作才華缺失的曾一鳴來說,他唯一的機會只有綜藝,而且必須是唱歌綜藝。就在曾一鳴《最強音》奪冠的同年,一檔叫做《我是歌手》的節目在湖南衛視上線。它購買了韓國MBC王牌節目《我是歌手》的版權,卻很難請來真正的大咖。第一季的參賽歌手很多是已沉寂多年的陌生名字。就連最大牌的羽泉與陳明,也都面臨著即將或已經過氣的尷尬。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檔沒有火爆明星的節目,最終引爆了整個華語樂壇。林志炫、黃綺珊等歌手紛紛憑藉紮實唱功煥發了事業的第二春。2016年,一名第一季的參賽歌手獲得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在這個象徵著華語樂壇最高榮譽的頒獎臺上,她特別感謝湖南衛視洪濤導演讓更多人聽到了她的聲音。她的名字叫彭佳慧。《我是歌手》第二季開始前,無數人在預測哪個幸運兒將會成為下一個黑馬。曾一鳴是被提名最多的人選之一,人們說,在這個比拼唱功的舞臺上、沒有比他合適的了。但最終他並沒有獲得機會,那一季的最大贏家屬於一個熱愛寫歌唱歌的香港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鄧紫棋。之後的每季歌手首發預測,曾一鳴都是呼聲很高的候選人。我曾給第三季《我是歌手》寫過一份“期待的首發名單”——吳青峰、蕭敬騰、袁婭維、李佳薇、蘇見信、華晨宇、曾一鳴。幾年過去,名單中的前六名都登上了這個華語頂級音綜的舞臺。只有曾一鳴,依然與《歌手》無緣。在屏幕外,他也活得越來越慘。2018年9月,他入駐YY直播。16年前,他以網絡歌手身份出道。16年後,他又變回了網絡歌手。雖然他笑著打趣說“這樣就可以唱歌給更多人聽了”,但笑裡的落寞卻掩藏不住。其實,早年間的YY堪稱互聯網界一片淨土,很多歌手在那裡度過了剛剛起步的稚嫩歲月,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最終都離開了YY。這些“前YY歌手”中,最著名的一個連續登上了《好聲音》、《蒙面歌王》、《聲入人心》、《我們的歌》等節目,最終以首發身份進入了《歌手》。他是這個時代裡草根變鳳凰的絕佳典範。在YY時,人們叫他卡布;走出YY後,人們叫他周深。但在周深走出YY的這幾年間,這片淨土早已面目全非。面對盈利變現的壓力,YY直播逐漸低俗化,所謂唱歌主播,一大半是開著十級濾鏡、販賣性吸引力的年輕女網紅。36歲的曾一鳴坐落其中,與她們為伴。其實,幾年間曾一鳴和《歌手》節目組之間有過很多接觸。他不止一次飛去長沙演播室試音,然後不止一次的被最終拒絕。有人說洪濤不喜歡曾一鳴的音樂類型,也有人說曾一鳴過於傲慢的態度激怒了節目組。最終,在錯過《歌手2019》的踢館名額後,曾一鳴在微博上說,“緣分已盡,我再也不會去這個(《歌手》)舞臺了”。越是信誓旦旦的狠話,越容易被打臉,因為越是信誓旦旦的狠話,背後便有著越強烈的不甘。時光來到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在前一年幫唱龔琳娜後,他終於以奇襲歌手的身份登上了《歌手·當打之年》的舞臺。七年了,他等了這個舞臺七年了。他的性格里最深處的底色一直是張揚,但在《歌手》的舞臺上,他卻罕見的掩藏不住的小心翼翼了起來。在上半期,他竟然沒有發動奇襲。對於瞭解他的人來說,這很令人奇怪。有人說,由於這個舞臺的緣故,他開始緊張、開始保守了吧。在下半期,他終於推動了奇襲杆。在他亮嗓後,人們驚歎的發現,他的聲樂技術又進步了——他幾乎點滿了流行歌曲的天賦樹——胸聲、混聲、頭聲、強聲、弱聲、咽音、閉合...對於出道多年、尤其是出道多年且一直默默無聞的歌手來說,這種自我修煉的意識堪稱恐怖。上一個有同樣進步速度的男歌手,已經幾乎在華語樂壇封神。他的名字叫林俊杰。林俊杰幾已封神,但曾一鳴沒有。面對蕭敬騰,他最終大比分落敗。不僅落敗,他還被罵直男、沒情商、唱歌油膩。在被淘汰後,他罕見的表露內心。他問,“我們這些人,會不會最終被人遺忘啊?”他說,“這次既然是這種結果,我認命了”。屏幕彼岸,周深、華晨宇、Tia袁婭維眼眶都紅了。他們與曾一鳴一樣,都經歷了十多年的拼搏與掙扎,幾度迷失方向,幸運的是最後成功了。但曾一鳴沒有,如果沒有意外,他還是會回到YY,與一眾網紅為伍。覆盤曾一鳴這一路,把他的所有不順都歸結為“運氣”顯然是不正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生錯了時代。如果早一點在技術崇拜的年代登上《我是歌手》,他可以靠樂壇頂尖的技術成為全民偶像。腦洞開得再大一點,如果早生10年,他可以成為第二個孫楠;早生20年,他可以成為第二個趙傳。在那個唱片時代最後的餘輝下,他將是最閃耀的一顆星。但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放眼世界,格萊美認證的新生代王者是主打Alternative/Electro的Billie Eilish;回到中國,霸佔著音樂排行榜的則是蔡徐坤與鹿晗。稱得上“流量歌手最後良心”的華晨宇與鄧紫棋,也早早拋棄了芭樂大抒情的曲風,導向了電子、獨立搖滾與rap。然而,曾一鳴的音樂審美卻仍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大眾們依然震撼於他的唱功,卻不再會為他買單。曾一鳴錯過了屬於自己的timing。大人,時代變了。但是,再講深一層,曾一鳴一定就是“落後”、“被淘汰”的嗎?也不盡然。音樂審美的發展從來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喜與厭之別。舉例而言,當今的“前沿音樂”中抒情歌曲已經被基本拋棄。這不是因為“抒情歌曲”是落後的,實則是因為幾十年的芭樂流行後,人們厭倦了和絃套子、厭倦了配器服務人聲。因此,人們開始在“非人聲”中尋求庇護,開始探究電子音色、人聲功能化。按這個趨勢,再過幾十年,人們沒準又會開始厭惡不規則和絃、厭惡合成器。到時候,抒情也許又會成為下一個主流。按照馬老師的千層餅理論,到了第五層我們又發現曾一鳴其實真的就是時運不好罷了。這篇文章本來只是單純想惋惜曾一鳴、結果寫著寫著就變成了華語樂壇編年史。既然如此,我就再昇華一下價值。這一場《歌手》最觸動我的不是曾一鳴的小心翼翼、也不是失敗後的悲傷認命、而是華晨宇說的一段話:“如果我是一個想學音樂的孩子,看到曾一鳴這樣優秀的人都得不到好舞臺,我會不會就此放棄音樂呢?”這個問題直擊我心。我總叫華語樂壇“小糊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麼,什麼是好的樂壇?一百個人有一百個想法,但我認為一定有一條——“讓從業者活得好”。因此,它一定要是一個包容的、良性的、讓實力說話的樂壇。2015年,彼時尚未被封殺的梁歡拍了一個短篇紀錄片《音樂的秘密》,揭露大量從業者報酬極低,只靠音樂幾乎無法養活自己。5年過去了,情況依然沒有改變。曾一鳴住著簡陋的租房、上YY賣唱;趙子健發不起專輯、兼職程序員過活。為了能有尊嚴的做音樂,《歌手》和《樂隊的夏天》分別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不成功便成仁。這太讓人難過了。我希望未來的樂壇能讓音樂人少一些窘迫、多一些從容。等到哪一天,曾一鳴這樣的遺珠不會難求一個舞臺時,華語樂壇就會真正的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最後,我把那首讓曾一鳴最初走入我視野的歌送還給他——“海一望無際看不見終點在哪裡深邃又吸引 我的心我就在浪裡飄飄蕩蕩愛有時忽高有時低推著我向前 每一天曾經我放縱享受到最後無處解脫越心痛就越快樂越想快樂越寂寞也許明天 沒有誰陪我走過 潮起潮落也許明天 還有你陪我開始 直到最後海一望無際我在浪裡——《也許明天》張惠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