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逆行青春——記荊楚“戰場”的“90後”醫務工作者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在湖北省抗疫“戰場”上,有來自內蒙古的這樣一個群體,有人曾經評價說,他們是“不懂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風雨的雛燕”,他們的活法是“玩著抖音、刷著b站……”在家庭的護佑下,無憂無慮地張揚著個性。

  他們就是“90後”。在荊門市,這樣的“90後”有24名,年齡最小的24歲。

  在疫情洶洶襲來,國家面臨危難的關鍵時刻,他們收斂起“個性”,挺身而出,匯入抗疫的大軍,脫下白衣,換上戰袍,捨生忘死,勇於擔當,挽救著群眾的生命,成為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關智芳

  關智芳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護士,自稱是“最老的90後”。疫情當前,國家號令,她瞞著父母和家人,主動請纓上了戰場,跟隨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來到湖北省京山市仁和醫院,在重症醫學科一忙就是40多天。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李續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師李續,過年沒有回家。家在河北的母親問他,他說科室排的班正好都在正月,今年回不去了。他說他是男護士,更應該去“戰鬥”。他知道父母一定會原諒他“善意”的謊言。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王坤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士王坤,主動中斷婚假,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在荊門市第一醫院抗擊疫情。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含淚送他上了“戰場”,每天都會關心他的情況,一個半月來,妻子說得最多的不是思念,而是“加油”!他在一線工作,他的妻子也工作在後方救死扶傷的一線。隊友們都開玩笑說,他們是一對“特殊”的戰友。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鄒彩珍

  鄒彩珍是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的護士。因為這家醫院是專業的傳染病醫院,來到鍾祥市同仁醫院後,她和同事被安排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為其他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培訓。在疫區,醫護人員的感染控制是治療工作的前提。她們不斷地挑挑揀揀,不放過任何環節的漏洞,被“戰友”們譽為醫護人員的病毒“防火牆”。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張娟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護師張娟,第一次走進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一病區的時候,心裡充滿了恐慌,連著幾夜失眠。她結婚剛5個多月,面對生死環境,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我要為重症患者接大小便,大家都知道糞口傳播這個途徑……”但是,她還是咬牙堅持著,睡不著覺,就吃安定藥片,終於在幾天後,克服了緊張情緒,成為病房裡走路帶風的“小跑”護士。

  這些“90”後,和醫療隊裡的隊員們一樣,過了心理關,就把救死扶傷的職責牢牢地扛在肩上,把醫者仁心,用真情帶給了湖北省需要幫助的患者。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趙凡青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護士趙凡青,說自己有重症工作經驗,結婚不到一年,沒有孩子,非常合適到“戰疫”一線工作。京山市仁和院區重症監護室,一名病情較重的老年患者總是打開呼吸機面罩。趙凡青就不厭其煩的幫他戴上,在她的耐心之下,他終於肯說話了:“你是不是從來沒見我笑過?”趙凡青說:“是的。”然後他就很費力地對著她笑了。雖然只是一笑,趙凡青卻知道,他已經走出了心理陰霾。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李紅娟

  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院護士李紅娟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位患者悲傷於家人全部感染新冠病毒,哥哥因此去世,總是流淚不止。她拉著她的手說:“阿姨,現在最重要的是您先自己好起來,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您配合治療,家人才會放心……”過了兩天,這位患者說:“謝謝你孩子,你說的對,我現在明白了,身上也有了勁兒,感覺比前幾天好了很多”。愛心和微笑,這個時候也是一種治療。


【鄂蒙聯合報道】荊楚“戰場”逆行青春

陳佳樂

  作為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兒內科唯一的男護士,陳佳樂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負責轉運患者。他說這次支援武漢,很多經歷這輩子也忘不掉。他在武漢遇到過斷糧的危機,過了一個用手扇滅蠟燭的生日,穿上了嬰幼兒才穿的紙尿褲,轉運途中經歷過防護服裡缺氧的危險……時至今日,仍然在一次次與時間賽跑,完成著生命的接力。

  這些基因裡刻寫著責任擔當、血管裡湧動著家國情懷的“90後”,用實際行動鐫刻著屬於他們這個年代的印記,證明著他們已經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青春載體!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