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電子官方文件數據打架,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分家"


協和電子官方文件數據打架,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


1月14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江蘇協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協和電子")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協和電子本次IPO欲"衝擊"上交所主板,發行新股不超過2,200.00萬股。

協和電子成立於2000年2月17日,註冊資金6,600.00萬元,於2016年6月1日完成股份制改革,經營範圍為印製電路板的設計、製造、安裝及印製電路板相關材料的銷售。


《壹財信》發現,協和電子依賴大客戶而存在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佔比較高的情況,多份官方文件數據"打架",除此之外,實控人家族內部或因發展理念不同曾上演的"分家"也令人矚目。

主要產品大客戶高度集中

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9年1-6月,協和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584.68萬元、47,299.21萬元、58,559.65萬元、26,473.54萬元;同期,協和電子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15,506.52萬元、24,802.93萬元、26,721.94萬元、25,174.03萬元。

報告期內,協和電子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6.17%、52.44%、45.63%、95.09%。其中最後一期為半年度數據,在前三期中該佔比均約在五成左右,或存在一定的賒銷,而與之相應的是協和電子各類產品大客戶的高度集中。

據招股書,協和電子的主要產品分為剛性電路板、撓性電路板以及印製電路板的表面貼裝業務(SMT)三類,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高頻通訊等中高端領域,報告期內上述領域收入合計佔比達98%左右。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協和電子的三類主要產品中,剛性電路板前五大客戶佔比合計分別為78.32%、86.09%、77.77%、80.76%,撓性電路板前五大客戶佔比合計分別為98.10%、96.72%、95.27%、95.56%,SMT業務前五大客戶佔比合計分別為100%、100%、100%、99.47%。

2016年至2018年,協和電子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9.03%、69.70%、64.01%,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均值分別為49.94%、46.10%、46.98%,均低於協和電子。對此,招股書解釋稱其所屬行業內不存在與之產品結構完全相同的企業,由於同行業企業產品應用下游較為廣泛,包含諸多領域,故客戶集中度相對低。

綜上,可以看出,協和電子對大客戶存在較嚴重的依賴,且客戶集中度明顯高於同行業平均值。

多份官方文件數據"打架"

據招股書,協和電子本次IPO擬募集資金61,811.78萬元,投入到如下兩個項目中:

協和電子官方文件數據打架,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

(截圖來自招股書)

其中,關於"年產100萬平方米高密度多層印刷電路板擴建項目"的部分數據,環評文件與招股書兩份官方披露的數據描述不一。

《壹財信》通過對比該項目環評文件與招股書發現,兩官方文件中披露的總投資和建設週期數據存在出入。

環評文件顯示該項目總投資為45,000萬元,而兩版招股書中顯示總投資均為54,012.43萬元,比環評文件中多出了9012.43萬元。

另外,協和電子曾於新三板公佈的2016年年報中也有幾項財務數據與招股書所披露的數據不符:

協和電子官方文件數據打架,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

(數據來自招股書及新三板年報)

多份官方文件出現如上數據"打架"的情況,協和電子或應對此給出解釋。

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分家"

協和電子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公司目前以張南國、張南星、張敏金、張建榮為共同實際控制人,四人合計控制76.07%的表決權股份,而其中張南國與張南星系兄弟,兩兄弟亦是張敏金的叔叔,而張建榮為兩兄弟的妹夫。

除上述四人外,在協和電子成立初期,另外幾位家族成員張南松、張鈞誠(曾用名張敏成)、張南方均持有協和電子股份。目前這三人已退出公司,其中張南方是將自身股份轉讓給兒子張敏金,而張南松與張鈞誠父子卻是和家族其他人"分道揚鑣"。

協和電子官方文件數據打架,家族內部或理念不合

(截圖來自招股書)

張南松、張鈞誠父子在2002年7月通過一次股權轉讓受讓了張南國的部分出資額進入協和電子,兩人合計佔股26%,直至2016年3月,張南松、張鈞誠父子均為協和電子股東。

這期間,協和電子曾於2015年9月收購了張南松實際控制的常州市雙進電子有限公司(下稱"雙進電子"),使之成為全資子公司。據瞭解,1987年成立的雙進電子同樣從事電路板業務,並比協和電子早成立13年,在協和電子成立以前張南國等兄弟曾參與雙進電子的工作。

但雙方似乎是在主打高端汽車電路板還是主攻家電電路板市場或有著不同的理念:雙進電子的產品結構中家電電路板佔比較高,而2000年張南國等離開雙進電子並設立協和有限(協和電子前身)時,則是確立了以中高端汽車電路板產品為核心,著重開發汽車電子行業客戶的經營戰略。

在早年間,張氏家族的兩家企業關係仍然很緊密,協和電子自成立以來與雙進電子曾存在股東相互持股的情形,籌備新三板掛牌期間,協和電子還將雙進電子收購成為全資子公司。

但收購後不久,在報告期初2016年3月,協和電子又將雙進電子的全部股權重新轉回給了張鈞誠及其妻子,與此同時,張南松、張鈞誠將其持有的協和電子共計25.23%的股權全數轉讓。自此張南松父子及其控制的雙進電子與張南國等兄弟及其控制的協和電子徹底"分家"。

轉出雙進電子對協和電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調整SMT業務結構以及減少與雙進電子的重疊客戶,協和電子於2019年上半年終止了與部分客戶的合作,使SMT業務及產能利用率均出現了短期下降。

除此之外,雙方還存在關聯交易。2016年,協和電子由於產能不足存在向雙進電子全製程外協定製的情況,該年度協和電子向雙進電子支付了合計455.57萬元的加工費,並採購設備61.88萬元。另外,雙進電子作為協和電子生產所需原料電路板的供應商,在2016及2017年均為該原材料分類下的第一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分別為2,939.11萬元、1,215.78萬元。

並且在2016年,因業務需要協和電子向雙進電子拆入資金400.00萬元用於經營;同期,協和電子短期向雙和電子拆出資金總計3,850.00萬元用於其週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