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海洋局“三人組”巡查水產 加強執法61天不下一線

【數字】

481家經營戶開業

每天步行2萬步以上

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面積近20萬平方米,共有六個分區,經營的都是海鮮,工作的時候,“三人組”會換上雨鞋,他們說,“每天步行2萬步以上算正常”。

廈門網3月18日訊(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吳曉菁/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奇輝)夜幕降臨,夏商國際水產批發市場的車流量明顯增多了起來。人來人往、車進車出間,似乎喚醒了這裡的市井煙火氣,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機。

厦门市海洋局“三人组”巡查水产 加强执法61天不下一线

工作人員抽樣檢測以市民選購的常見魚類為主

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是廈門市民餐桌上海鮮的主要來源地。每天,各地的水產品彙聚到此,又輸送到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然而,人員、車輛和貨物來源廣泛、流動頻繁與市民的餐桌供應和安全息息相關,疫情防控面臨巨大挑戰。

厦门市海洋局“三人组”巡查水产 加强执法61天不下一线

水產品抽樣檢測都會打上封條以示公正

疫情就是命令,市場就是戰場。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負責水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保障業務科室的陳浴鵬、陳軍和鄭文才組建戰疫衝鋒“三人組”,堅守在廈門各水產品批發市場的一線執法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質量安全,在市場一守就是56天。

有了戰疫力量滿格的“三人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截至3月16日已有481家經營戶開業,開業率達83%,市場冰鮮和凍品存量充足,市場交易量逐日增加。

嚴密監管對問題水產品“說不”

為了儘量消除監測和執法的盲區,“三人組”採取多時段的檢查和抽檢,往往巡查過一輪後,在凌晨三四點,他們又“回頭”開始了新一輪的行動。

晚上8時許,疫情之下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又開始了一天的熱鬧,陳浴鵬、陳軍和鄭文才也跟著忙碌起來。由於交易中心經營時間的特殊性,他們的工作時間大多在夜裡。這一忙,要持續到凌晨兩三點,甚至到天亮。

“你好,我們現在要對所售水產品進行抽檢,請配合。”在一家大型海鮮店,他們對海鮮進行隨機抽檢:確定抽樣基數和來源、填寫《抽檢監測抽樣單》、封存抽檢樣品……完成一系列抽檢程序後,他們又和海鮮店負責人戴國祥交談,指導他要注意避免經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抽檢的對象,主要是市民餐桌上常見的水產品,比如黃花魚等大宗養殖類水產品是否有藥物殘留,抽檢過程中也檢查是否經營河豚、有毒織紋螺等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以及中國鱟、中華鱘等水生野生保護動植物。陳浴鵬介紹,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就會進行執法查處和整改、整治,不讓有問題的水產品流入市場。

2月底的一天,來自漳州龍海的多位經營戶相約開張,抵達水產交易中心已是凌晨四時許。正在卸貨的時候,“三人組”突然出現了,這讓經營戶大吃一驚。

原來,由於水產交易大多在夜間,為了儘量消除監測和執法的盲區,“三人組”採取多時段的檢查和抽檢,往往巡查過一輪後,在凌晨三四點,他們又“回頭”開始了新一輪的行動。

在“三人組”的嚴密防控下,疫情發生以來,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沒有出現水生野生保護動植物和其他野生動物的蹤影,河豚、有毒織紋螺等有毒有害水產品也被擋在了市場之外。

築牢防線守護市民舌尖安全

督促市場實行“一進一出”管控機制,監督市場開辦單位每天不少於兩次進行消殺,組織對復工營業店面進行排查和宣傳。

3月12日深夜,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瀰漫著一絲緊張氣氛,一場拉網式的排查活動正在進行中。當晚,外省發生了疑似因食用以貝類為主的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導致甲型肝炎的事件。

“加工的貝類產品是否屬‘三無’產品”“經營是否按規定附加標識”“是否售賣有毒織紋螺”……聞訊後的陳浴鵬、陳軍和鄭文才立刻行動,對市場經營戶展開了重點排查。

這樣的排查行動對“三人組”來說再常見不過。疫情發生以來,水產交易曾一度降至“冰點”,然而來自監管部門的安全執法檢查工作卻絲毫沒有停頓。市海洋局迅速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陳浴鵬、陳軍和鄭文才三人自告奮勇,組成戰疫小組,迅速投入戰鬥。

“你好,請您按要求進行身份信息登記。”在市場門口,“三人組”對陸續入場的車輛進行著溫馨提示。在市場裡,他們緊盯每個角落,確保各種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督促市場實行“一進一出”管控機制,對進場人員測量體溫,推行“憑身份證進場”排查和登記工作;監督市場開辦單位每天不少於兩次進行消殺;組織對復工營業店面進行排查和宣傳,督促落實防護措施,嚴格執行“一品一碼”管理……一道道牢固的防線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實壁壘,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堅守崗位56天睡在單位

“廈門人愛吃海鮮,水產交易中心的安全關係著市民的餐桌安全,緊要關頭我們必須上!”

身處執法檢查一線,負責保障水產品安全的他們始終謹記“防患於未然”。

早在1月17日,在監測到其他城市有人因食用“海兔”導致疾病的情況後,敏銳的陳浴鵬就第一時間帶頭組織進行應急處置,有效防止相關問題產品流入廈門市場。隨後,在他的帶領下,連續多天進行夜間執法檢查和質量安全監測。

這一切,都為後續市場各項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今年31歲的陳浴鵬是檢測科科長,每年春節都在崗位上過年,自今年春節前疫情發生以來,他吃住在單位,至今仍未回家睡過一晚。過去的50多天,實驗室裡的一張摺疊床就是陳浴鵬睡覺的地方。他說,“廈門人愛吃海鮮,水產交易中心的安全關係著市民的餐桌安全,緊要關頭我們必須上!”

今年4月,質量科科長陳軍就要退休,疫情來臨,他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質量監管和疫情防控分不開,這活必須幹。”陳軍說,雖然自己年近60歲,但體力卻一點不輸年輕人,工作起來也是風風火火。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住在醫院裡,陳軍只能在每天上午的下班時間抽時間去探望,每天就睡四五個小時。

作為一名普通的管理員,59歲的鄭文才在關鍵時間同樣選擇堅守。其實,他的家離交易中心僅有20分鐘車程,他卻不敢離崗。只在除夕當天中午回家過一次,但也只有短短兩個多小時。拿上幾個星期量的降血糖藥,鄭文才又匆匆返回交易中心,連年夜飯也來不及吃。他說,“沒有取得防抗疫情的全面勝利,我們就不會從一線陣地上撤下來。”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