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一定要靠別人才能活嗎?晚年生活怎麼規劃比較好?

老漂183


現代人過了50歲開始慢慢的進入老年人的生活了,40後50後出生以60歲為老年人,6O後7O後的農村老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要靠自己養老。


柳莊神算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我上個月才參加了我朋友的老媽九十六歲的生日大壽,從中瞭解到,人到晚年不一定要靠別人才能活。

他老媽是七幾年退休的職工,當時退休金每月二十幾元,現在才拿二千多元,這風風雨雨過了三四十年,這裡邊的奧妙就在於勤儉以養德,勤儉以養家,以勤儉為榮,以勤儉而樂!

現在老人家還每天起來收拾家務,如掃地、拖地、洗碗、做飯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身體很硬朗。

老人家的規劃是:快快樂樂活過一百年!




用戶包月榮


人到晚年不一定要靠別人才能活,但是一定要在別人的幫助下自己才能更好的生活。

當人到了晚年之後,就拿好的結果來講,如果能夠享受到退休工資的待遇,在經濟上他們也許並不要依靠別人,但是因為這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體力勞動的能力,甚至有的已經年老多病生活也不能自理,他們就得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就拿我的岳父岳母來講,他們生有兩男三女五個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獨立生活。岳父是退休教師,今年八十歲,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資,岳母是家庭婦女,今年七十四歲,也享受每月2100元左右的居民退休工資。岳母因為有各種慢性病已經十幾年了,所以身體不是太好,並且一干活氣就喘不上來,所以平時的家務活包括煮飯一直都是老岳父在做。

可是不幸的是去年春節前下雪的時候,老岳父騎自行車出去買菜不慎滑倒摔了一跤,腰椎中度骨裂,在治療的過程中不知什麼原因,又引發了頑固性的皮疹,從那以後他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到前幾個月實在氣力跟不上熬不住了,老倆口的日常生活就出現了問題,每天就到街上餐館去吃飯。可是餐館裡的飯不是鹹了就是淡了,不是硬了就是軟了,而且裡面還放上亂七八糟的一大堆調料,特別不適合於老年人長期就餐。

當我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坐到一起商量每一家每天必須要有一個人到老人家服侍老人的日常生活,每一個家庭一個月往下輪,這才又使老人過上了基本正常的家庭生活。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不採取這樣的辦法,縱然兩位老人每月7000多元的退休金,也無法保證他們晚年的生活質量。

因此駱駝草認為,人苦了一輩子,到了晚年也就是到了應該徹底的放鬆自己,到了享受的時候,所以對於自己的晚年生活最好是不要刻意地去規劃和追求,最好隨遇而安,怎麼過的比較舒服,比較滿意就怎麼來,一定要隨心,隨性,隨緣而定,人生才能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駱駝草的吟唱


人到晚年一定是需要有人照顧的,對此我是持肯定態度的。除非是命修的好,白天裡又說又笑,夜裡睡夢中不醒而去,但上帝眷顧這樣的人還是極少數的。我的母親患癌晚期住院兩個多月,我是每宿必在,直到老人仙逝;我的父親晚年臥床三年,我的兄弟每天分班伺候,直到老人故去。人在年輕、身體好的時候往往想象不到將來會是個啥樣子,但去醫院看看、去養老院望望,這人哪老了以後尤其是疾病纏身時,離開別人的照料,真的是寸步難行、有飯吃不到嘴裡。記得有句話叫不怕人剛強,就怕君趟(攤)上。我的晚年打算便是能自理時儘可能自由自在,否則,交孩子們處理。


青島370205


人到晚年的情況,千差萬別,不是一定都需要別人照顧的。特別是有好多人,到不了晚年,就更談不上讓別人來照顧了。

我寫過好多,關於晚年,關於人的壽命的文章,但沒有寫過這個內容,試著寫一寫。還是用有條有理的“數據式”寫法。


人們都知道,有%比,最說明問題,可以耳目一新。

1.什麼歲數算老年?我的看法,不能把老年“留得太少”,儘管大家都喜歡青年,中年時光。但還是要實事求是為好。60歲以上,肯定是老年了!因為絕大多數是60歲退休嗎。

2.有20%的人,是活不到60歲的。我這裡指的是全部,所有的人。因為他們可能在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英年就已經夭折了。

3.有20%的人,是沒有進醫院,他們可能是天生“修來的福氣”,他們是在老年生活的後半段,突然得急病,立刻“善終”的。這部分人,也沒有靠別人。



4.有20%的人,老年時期,可能長期疾病纏身,是要靠別人。可這個別人也不是真正的別人。比如靠著“愛人”,靠著子女,靠著家人,靠著親人等等,他們順利渡過了難關!從特殊意義上說,他們也沒靠“別人”!

5.有20%的人,是要靠別人。這些人,身邊沒有親人照顧,晚年生活不能自理。他們只好靠社會,靠養老院,靠“志願者”。如果,自己有經濟實力,有不菲的養老金,有遺產,有房子,事情還相對簡單些。他們可以自費進好的,高標準的養老院。在這裡,可以有尊嚴,受到最好的照顧。如果,不幸,你的經濟條件特別差,養老金少;你是農民,又沒有子孫後代,這就比較麻煩了,只好將就活著了。能活成什麼樣?聽天由命吧!



6.還剩20%的人,是什麼情況呢?他們大部分是屬於獨居的老人。如果是二老獨居,互相照料,可以走一段很長的距離。比如,到八,九十歲。最後,肯定要剩一老!這剩下的一老往往身體特別好,可以挺到九十多歲。有的仍然可以獨居,自理,甚至過著質量特別好的日子。有的,還可以僱個“保姆”伺候自己,你說,日子能不好嗎?

不得不說,在這最後的一部分人中,有個別的不幸運者,身邊沒有人照顧,自己突發急病,突然去世了。有的更不幸者,自己死在家中,很長時間沒人發現,發現時,已經沒有任何尊嚴可談,屍體已經……不成形了。這種情況,國內外媒體都有報道,可說是屢見不鮮。



總結一下。其實,我看,老年人的照顧問題沒有那麼可怕。初算一下,也就是最後10%的人需要社會和他人照顧。照顧的方法多種多樣,養老院,居家養老,社區關照,“抱團取暖”,知青集體戶重聚,曾經當過兵的戰友重聚,相同愛好和性格的人在一起,到農村去過田園風光無限好的日子等等,等等。對了,最近看到一個“新鮮”的例子,也是一個好例子。說是有一對“親家”,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又生獨生子女,三個家庭只有一個後代!正是這位“千垧地,一顆苗”的獨子,把所有親人的感情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們大愛有加,視三家為一家,在一起生活,其樂融融,其樂無窮!當然,最後剩兩個老男人,一個生重病,不能自理,一個身體健康無比。爺爺果斷全職伺候姥爺,從家裡到醫院,無微不至,傳為美談佳話。



此例是否給大家強烈啟示和震撼?有這樣的大愛,還愁什麼養老?多說一句,養老不是問題!養老如果是問題,我們人類怎麼繁衍生息?


盛廣學雜家雜論


人人都要經過晚年這個階段,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人不是為別人活著,活著要有人生價值。怎樣才能過好晚年生活,過什麼樣的生活,這處決於我們自己,不能靠別人。過去的養兒防老,在現代不適用了,只能靠自己,你要什麼樣晚年生活,你就得作長期規劃和短期方案,首先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圍繞目標去奮鬥。

我不能幫別人作出規劃,因每個人的理念和追求不一樣,應因人而異。我只能把我的晚年生活作一規劃和大家分享探討一下。

我是1954年出生的馬。孫子己9週歲了,兒孫們能獨立生活,一切可以放下,完成歷史使命,交班了。這可以規劃老倆口未來晚年的生活。

規劃如下:

①2014-2025年,退休後找了一份自已喜歡工作。通過自學,於2014年通過人社部《健康管理師資格認證》,對自己進行健康管理,同時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擺脫病痛獲得健康。同時,參於了國家的一個試驗項目去幫助相信我的一群人實現財富夢想。然後教他們養生,讓他們比常人多活幾十年。晚年的養老金不能靠子女,這一階段要辛勤付出,為晚年養老積累一定的基金。

②2025~2035年(70~80歲),選擇一個標準較高的連鎖養老機構,選擇氣溫適宜、空氣好、環境好宜居的地方候鳥式養老。這個年齡段是一個危險期,人衰老最快的時段,要好好地養生,防治衰老,為實現第一目標奠定基礎。

③2035年(80歲)以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選擇一個標準高一點養老院定居康養,我的第一目標要活到100歲,看看建國一百週年,體會一下現代化強國下的老年生活是啥樣的。

④人活120歲不是夢,我已找到了健康的金鑰匙。圍繞第二個目標120歲而不懈努力,不斷探索,砥礪前行。歡迎志同道合的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這是我個人的規劃和設想,認同的請點贊或關注,也可私聊。


徐南恆高級健康管理師


您好,我是土家平姐,下面由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

我覺得人生只要有計劃有規劃,到了晚年不靠別人照樣可以活的很精彩。

1.管好自己的健康

人到老年活得幸福快樂,更關係到晚年的尊嚴。如果身體硬朗,能獨立生活,就可以少要他人照顧,少看別人臉色

2.管好自己的錢包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難倒英雄漢。人到老年想要活的獨立自在,就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錢包,給自己儲存養老錢,不一定要存出幾個金山,但一定要夠用。

3.管好自己的情感

人到老年,不要太多情,簡單來說,就是把深情留給老伴,把真情留給好友,把祝福留給兒女。

4.管好自己的心態

一個人活的好不好,心態很重要,一定要有個好心態,才能過個好晚年。人到晚年,除了經濟要獨立點,思想更要獨立點,再難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太過於依賴別人,有人照顧是福氣,沒人照顧就自己照顧好自己。

5.管好自己的名節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人到老年,也要愛惜自己的名節,自尊,自愛。讓晚霞燦爛,晚景更美。

晚年生活的節奏慢下來,每天閒來無事去串門、打牌、喝茶,看戲,跳跳廣場舞!多結識一些老年朋友,志同道合的結伴去旅行也不錯。多參加社區老人社團活動,一群老人家一起聊聊多開心啊!

祝天下的老年朋友們身體健康長壽!


土家平姐


人到晚年就應該跟剛剛出生的嬰兒一樣需要人照顧。

尤其是無疾而終的老人,更是在昏昏欲睡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嬰兒從爬行到站立,老年人從站立再到爬行,人生的往返的路程就是這樣設計的。

人到老年肯定需要人照顧,養老質量的好壞,就跟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關。

沒有權錢的只能是自生自滅吧,有權錢的再養老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陪伴伺候。

靠自己養老,靠自己的兒孫養老,都會不太完美,因為兒女太少,他們還需要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對老年人的陪伴。

養老的規劃最好在國家,投資大型養老院,惠及民生,讓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工作人員的陪伴。

我就想開辦一家大型的養老院,專門解決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養老的問題。



居安思危164299745





快槍手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說明沒老,恭喜!我能回答這個問題,說明我也不老,高興!

人老是自然規律。現在,一提到人老和老人的話題似乎就很沉重,因為,人在年輕的時候根本體會不到年老的滋味,而人到了衰老的年紀,似乎也無可奈何了。那麼人到了晚年到底靠什麼活著?我們從概念、現狀談起,然後規劃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做好自己的規劃,活出自己的心情。

一、什麼是老年人?

指上了年紀的人或較老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週歲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週歲。即凡年滿60週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

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是:

15-44為青年人;

45-59為中年人;

60-74為年輕老年人;

75以上為老年人;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二、老年人的特徵

一般來講,老年人生理上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頭髮、眉毛、鬍鬚會逐漸變得花白,部分老年人會出現老年斑,有的記憶力減退。由於生命的週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

三、老年人能力評估

老年人能力評估: 日常生活活動—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精神狀態—認知功能、攻擊行為、抑鬱症狀;感知覺與溝通—意識水平、視力、聽力、溝通交流;社會參與—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時間/空間定向、人物定向、社會交往能力。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

三、人的晚年生活靠什麼?

這是個養老問題,有的說靠家庭養老,社區養老,社會機構養老。現在社會上已經存在的方式有許多,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

不論那種方式,都有有利有弊!而且有些是看起來誘人,聽起來卻有點怕,真正進去了感受自己知道。所以,最根本的是靠自己,靠自己最實在!有靠這靠那的想法儘早打消了,剩下來的時間好好規劃老年生活。當然,如果是失能老人,那就一定要有依靠,無論是家庭、兒女、還是社區機構、社會養老機構,總是要靠實,讓失能老人少受罪!養老的方式有很多,不能只用一種方式去養老。

四、晚年生活怎麼規劃好

1、儲存健康。選擇一種健身方式,長期堅持。儲存健康是最有意義的智慧選擇。

2、活躍大腦。不忘學習和堅持學習,不斷激活腦細胞,活躍腦細胞。學習是最好的健腦方式。學習可以保持大腦知識的填充,讓腦細胞衰老的慢一點。尤其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列一個清單,寫出要閱讀的書籍,網購,或者去圖書館閱讀,定出計劃,按計劃實施。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戒酒,或者戒菸少酒。清淡飲食,少葷多素。睡眠充足,精神愉悅。胸懷寬廣,情操高尚。

4、選擇一個修身養性的興趣作為後半生的事情去做。比如,書法、繪畫、樂器演奏、聲樂、太極拳運動、旅遊、插花、演講、攝影、寫作等等。

5、定期體檢。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每年做到一到兩次體檢。按計劃按時間及時體檢,有問題及時治療。

每個人都會老,與自己的老年相遇是一段浪漫旅程,富有詩意,也有些略略的傷感,但是,每個人必須面對,做好規劃就好了,在規劃的實施中與老年握手,相見也是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