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咱們今天來講講“世界第一強國”岡比亞的歷史和一些趣聞。

縱觀歷史放眼世界,自古以來,國際社會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國家大概分這三種:其一,巔峰時期美蘇那樣的國家,國力強盛到一定程度,真的是為所欲為;其二,像二戰時泰國這樣擅長耍賴皮的國家,抓住了他國軟肋,對方只能步步忍讓;剩下的那種便是要啥沒啥,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家不搭理我,我就變本加厲地折騰。要比膽量,岡比亞恐怕比美蘇都要厲害,不過它卻是第三類國家的典型。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從數據上看,岡比亞國土約為1.13萬平方公里,人口210萬人,GDP不到1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14億元——這樣一份成績單放在中國,也就是個大點的、發展稍微欠一些的縣級市。從歷史上看,同岡比亞十分奇葩的國土形狀一樣,它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結果。從16世紀開始,西方各大殖民帝國就開始了對這一帶的殖民經營;17世紀末,英法兩大豪強為了爭奪塞內加爾地區的歸屬權,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衝突不斷,打了一場非洲版的“百年戰爭”。直到1889年,兩國才算正式達成協議:岡比亞河兩岸土地歸英國,塞內加爾剩下的部分給法國。

1959年,英國方面同意岡比亞成立“半自治政府”,5年後又放任岡比亞完全獨立。1970年4月24日,岡比亞宣佈成立共和國,人民進步黨領袖、有著“岡比亞國父”之美譽的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開始他長達24年的總統任期。不過,不要看這位仁兄呆在一把手位置上的時間夠長,他並非貪戀權力的獨裁者。賈瓦拉的同僚出身比他好,先天政治條件比他優渥得多,在傳統的部落勢力根深蒂固的非洲,這對他而言是大大的不利。好在賈瓦拉生活樸素且善於親民,執政方針得當,因此備受岡比亞民眾支持愛戴,政治根基也較為牢固。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1994年7月22日,部分岡比亞下級軍官發動政變,這幫助葉海亞·賈梅成為岡比亞新任“國家元首”。賈梅年輕氣盛,更要命的是,他是一名非洲民族主義者,對世界大國的各種花樣作死以及岡比亞那些令人眼界大開的江湖傳說,大致就是從此君上任開始的。岡比亞第一次耍橫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那會兒全球油價大跌,蘇聯經濟陷入困難,因此縮減了對岡比亞的援助。說實話,蘇聯要岡比亞這個“盟友”也沒啥用,後者要國際地位沒有,國內資源又少得可憐,只不過是因為岡比亞跟昔日老大哥英國鬧翻,蘇聯趁虛而入,也算是給自己在非洲大陸上多找了個象徵性的戰略支點罷了。

對於蘇聯方面很“不知趣”地減少援助,岡比亞表示十分不滿,當即表示要派3000遠征軍,3天之內佔領蘇聯全境——要知道,即便是賈梅上臺後窮兵黷武地發展軍隊,岡比亞總兵力也才不過千餘人。此言一出全場譁然,時任蘇聯一把手的勃列日涅夫同志嚇得一哆嗦,趕緊一言不發地跑了。勃老心想:要是我忍不住跟這樣一個國家爭辯,美國人還不得以為我得了神經病?戈爾巴喬夫上任後,岡比亞又找蘇聯要錢。被拒絕後,岡比亞再次撂狠話:7天之內滅蘇聯。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賈梅掌權後,當即宣佈岡比亞要經歷至少4年的軍人執政時期,他將其稱為“過渡計劃”。西方國家對此紛紛表示不滿。要知道,他的前任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使得岡比亞在西方國家面前保持著一個不錯的形象,各大國也紛紛慷慨解囊,給了岡比亞不少幫助。賈梅鬧了這麼一出,一下子惹了眾怒,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紛紛斷了援助。加上這場政變給岡比亞帶來的巨大沖擊,入境遊客人數驟減,非洲法郎貶值,國家經濟瀕臨崩潰。不過,賈梅似乎並不怎麼著急。

這位“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再一次展現出了他過人的膽識與強硬:先是警告英國,要派1000遠征軍擺平這個昔日的宗主國;接著又告訴法德等歐洲豪強,你們也別太得意,這千人雄師將橫掃歐洲大陸。事情鬧到這份兒上,歐洲各國覺得丟臉,趕緊息事寧人,聲稱願意為岡比亞提供“一定的人道主義救援”。唯獨美國不鬆口,賈梅一怒之下派人用機槍掃射大使館,造成1人輕傷,事後還放狠話要派兵佔領美洲大陸。值得一提的是,岡比亞當時傍上了咱中國的臺灣省,後者給了不少支援,其中的4艘炮艇組成了岡比亞海軍主力。臺灣很“識趣”,賈梅一高興,承諾如果臺灣跟大陸鬧矛盾,岡比亞將派出軍隊,在10天內打崩咱們。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當然了,這些往事不過是歷史上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罷了,正如咱們之前所說,像岡比亞這樣的國家,大國躲都躲不及呢,怎麼可能會為這些風言風語去計較?正是大國的“縱容”令岡比亞有恃無恐,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國家究竟有多窮?咱們接下來就來具體講講。

提起非洲,許多朋友恐怕一下子就會想到乾旱和一望無際的荒漠。實際上,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自然條件並不差,就拿岡比亞來說,該國水域率為11.5%,是咱們國家(2.8%)的3倍還多。岡比亞河貫穿其國土,流域兩側土壤肥沃,十分適合耕種。據說只要在那兒撒下一把種子,不用澆水也不用施肥,等上半年就能收穫一袋子糧食。雖說說法可能有些誇張,但這也足見岡比亞並不是一片荒漠。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這塊沃土要是放在咱中國,妥妥的又一個“魚米之鄉”。遺憾的是,岡比亞人有個很致命的缺點——懶,非常非常的懶。一說在岡比亞,極少一部分開商店的人,每天開門時間都是隨緣——啥時候睡醒啥時候營業。旱澇保收的自然條件也讓岡比亞人忽視了勤勞耕作的重要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的耕作十分簡單,差不多就是把睡覺的地方挪到田地邊上罷了。筆者在資料中看到有人這樣說:在岡比亞,你把一塊石頭扔遠,告訴一個當地人,只要幫忙撿回來就能得到一些錢,對方很有可能會拒絕,因為這活兒實在是太累了。

岡比亞人選總統的方式也很奇葩:由於百姓懶得去學習,大部分人不識字,連總統的名字都寫不全。為此,每當總統大選時,該國大街小巷便會出現一些臨時搭建的棚子,裡面有三個不同顏色的桶,桶裡有不同的鼓;選民只需將代表選票的彈珠扔進桶裡,計票員通過不同的鼓聲便知道哪位總統候選人又多了一票。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長時間作為大國博弈的籌碼,岡比亞人早就習慣了衰弱與貧窮。他們歷史上極少甚至幾乎從未出現過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其民族意識十分淡薄,百姓只求安穩,甚至連吃口飽飯都不奢求。總而言之,岡比亞人的懶惰導致了國家的貧窮,貧窮又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懶惰,整個國家陷入了一個看上去希望渺茫的惡性循環之中。可以說,岡比亞當局若是把打嘴仗狠勁兒的一小部分用在努力脫貧上,這個國家便是截然不同的一番光景。

值得一提的是,岡比亞的貧窮並非完全源自於非洲原始部落那種“未開化”和“沒見識”。正如咱們之前所說,歷史上的岡比亞長期受到西方文化浸染,而直到今天,西方人也十分熱衷於跑到這個景色秀麗的非洲中部小國遊玩。岡比亞人深受影響,尤其是女性,雖然飽受貧窮侵擾,相當一部分岡比亞女性的衣著打扮其實並不土。


“第一強國”岡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然而,貧窮還是極大地影響了岡比亞共和國並不怎麼長的歷史:“國父”賈瓦拉曾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想要跟睦鄰打成一片。賈瓦拉曾派維和部隊幫助維護非洲地區局勢穩定,然而貧窮的岡比亞實在是沒辦法保證讓這些官兵吃飽飯。這直接導致軍方對總統心生不滿,從而為1994年的那場政變埋下了禍端。而在2016年,賈梅輸掉選舉後耍賴,試圖廢除選舉結果。在塞內加爾的幫助下,新任總統阿達瑪·巴羅趕跑了賈梅併成功上任。不過,巴羅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賈梅在出逃前順手卷走了岡比亞全國國庫中的所有鉅款——1145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