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其實,對於廣大的車主朋友而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油價的下跌了,但其實,國內的石油主要都是進口的,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話,國內的油價也會隨之下降,對於國內的經濟、企業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消息,意味著企業的運營成本也會隨之降低,那麼,“沙俄石油大戰”的背後,中國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嗎?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眾所周知,OPEC的減產計劃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了,而3月6日,維也納的談判大廳,會議的核心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石油減產。諾瓦克在出席維也納會議之前,普京同俄羅斯的石油公司也交換了意見,給諾瓦特的態度就是,俄羅斯同意減產,但減產指標需要讓沙特來完成。但最終維也納的會議卻以談判失敗收場了。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其實,普京的態度之所以比較強硬,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的經濟持續疲軟,2019年GDP的增速僅為1.3%,而石油、天然氣的出口佔據了GDP總量的40%,從這一點來看,如果俄羅斯採取石油減產計劃的話,肯定會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財政收入預算。再加上俄羅斯的股市還遭遇了大幅下跌,所以財政收入肯定不能受到影響。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但對於沙特而言,財政收入幾乎全靠石油,所以也是不願意背上減產重任的,於是沙特率先降低了石油的價格,並大幅降低了對歐洲、遠東、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與此同時,沙特還表示將增加石油的產量,每天的產油量將達到1000萬桶以上。正是由於沙特的“出手”,使得全球的油價均實現了下調,對於俄羅斯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而中國一直都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石油需求也隨之降低了,並對拉低油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再加上美國的制裁,使得部分石油進出口國的石油產量、需求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最糟糕的就是日本的經濟衰退了,在2019年,日本GDP的增速僅為0.7%,還創下了5年內的最大降幅。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相關人士還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19年的2.9%,全球的供應鏈、經濟也均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從歷年石油價格戰爭來看,那些用油體量大的石油進口國家將會獲益,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會造就原油進口的最好時點,也是增加原油戰略儲備的最好時機。其次,油價的下跌也有利於國內部分企業成本的降低,例如工業、交通運輸等。

國際油價降至“低谷”,各國“受災”,中國卻成大贏家,為何?


最後,油價下跌還有利於消費者的消費支出,刺激經濟增長。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油價下跌還能為中國開闢多元化石油進口通道帶來幫助,所以是有利於國內經濟增長的。也就是說,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油價下跌,中國可能會成為贏家,但也僅是全球多個贏家中的一個。那麼,大家認為油價下跌,會給國內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