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京華煙雲》劇照

文學鉅著《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巔峰之作,這部鴻篇鉅著在內容上涵蓋了官場制度、禮儀、詩詞 、醫藥、服飾、飲食等諸多領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書,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時在書中描繪了眾多人物形象,且這些人物形象描繪與性格塑造都豐滿完善,各有其獨特的鮮明特點。

《紅樓夢》對於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頗深,為很多小說與文學作品提供了創作思路與靈感來源。林語堂先生所著的《京華煙雲》更是被後人稱為“現代版《紅樓夢》”,可以說在字裡行間流淌著《紅樓夢》的血液。

一、《京華煙雲》是對《紅樓夢》的繼承與映射

林語堂一直醉心於對《紅樓夢》的研究, 認為這部“想象文學”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創作,是想象文學的最高峰。林語堂所做的多篇散文隨筆,

如《家庭和婚姻》、《中國人的家族理想》以及《論泥做的男人》等,靈感均源於《紅樓夢》。

這部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京華煙雲》以民國作為時代背景,以曾、姚、牛三大家族為主線描繪了人們在軍閥混戰與抗日戰爭的動盪年代下的忐忑生活與顛沛流離的痛苦經歷,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林語堂先生曾直言不諱地承認,《京華煙雲》的創作正是借鑑了《紅樓夢》一書。與《紅樓夢》一樣,《京華煙雲》注重情節設置,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在諸多文化領域均有所涉獵,可以說是對《紅樓夢》的傳承與映射。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姚木蘭

1、對傳統文明的描繪方面

《京華煙雲》中同樣注重對於傳統文化的細節描繪,書中涉及了詩詞、對聯、甲骨文、瓷器、玉器、茶道等諸多方面,甚至同樣安排了中秋賞月品蟹這一情節,在線了大觀園中的經典場景。

2、人物形象借鑑方面

《京華煙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均脫胎於《紅樓夢》,或多或少都有著《紅樓夢》中人物的影子。林語堂曾在給郁達夫的信中稱,全書“重要人物約八九十,丫頭亦十來個。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雲,……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妹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幡,珊瑚似李紈,寶芬似寶琴,雪芯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玉……”。

眾多學者也曾將《京華煙雲》中的人物形象與《紅樓夢》進行對比研究,

認為女主角姚木蘭的性格描繪堪比《紅樓夢》中的史湘雲,既有男兒般的爽朗機智,又有女性的心思細膩,且詩詞文采非凡。木蘭的妹妹姚莫愁則與寶釵相似,舉止端莊得體,恪守傳統禮儀但卻有著自己的思想與主見。紅玉彷彿再世黛玉,才華橫溢卻性格孤傲、敏感多疑。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史湘雲劇照

二、深受《紅樓夢》影響的多種女性形象的“映照”

《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尤以眾多女性人物刻畫為主,是一部女性人物大觀。《京華煙雲》中也以女性人物刻畫為主,人物設置也仿照《紅樓夢》中的人物關係進行安排處理,是對《紅樓夢》最為明顯的藝術映射。

小說中的幾個經典女性人物形象莫愁、紅玉與曼娘更是在性格設置上與《紅樓夢》中的人物如出一轍。莫愁之於寶釵。莫愁雖與姐姐木蘭一樣淡定灑脫,處事妥帖大方,卻在心中仍然抱有舊時的傳統禮教觀念,雖心如明鏡,卻不願在別人面前“露臉”,從不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因此,如果說木蘭的性格恰如《紅樓夢》中的湘雲,那麼莫愁對應的則是處事得體、進退有度的寶釵。

莫愁並不羨慕那些所謂的“新女性”,她認為女子雖應讀書識禮,卻該恪守本分、溫柔敦厚,不該過分張揚。

莫愁為人現實,但卻並非貪慕虛榮或追名逐利,而是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踏實安穩的過著自己相夫教子的小日子。於是,這樣的莫愁也贏得了立夫的心,認為她“永遠像大地一樣堅強可靠”。

紅玉之於黛玉。《京華煙雲》中的紅玉飽讀詩書,尤其善於對聯,但才華橫溢的紅玉性格孤傲,而且敏感多疑,活脫脫的如黛玉再世。她與林黛玉一樣體弱多病,終日傷春悲秋眼中帶淚。林黛玉寄居賈府,總是感覺“寄人籬下”,無限悽楚孤獨。

紅玉的身世也與之相似,她借住在姚府,手中常常捧著《紅樓夢》,心內覺得自己的境遇與林黛玉無比相似,不但身世悽苦,又同是個多愁多病身。紅玉有著林黛玉般的纖弱敏感,也同樣有著黛玉一般的決絕。最終,紅玉也因自己久臥病榻,不願拖累迪非,而選擇焚詩投湖。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莫愁劇照

三、《京華煙雲》比紅樓有哪些創新之處?

林語堂受西方民主思想與人文思想的影響頗深,因此在創作這部“新《紅樓夢》”時,融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在小說中加入了許多西方文化情節的設置,而且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也不再單一符號化,而是令每個人物在具有獨立鮮明特點的同時,還兼具其他性格特徵,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除此之外,林語堂還在《京華煙雲》中豐富了反抗因素,融入了“國仇家恨”的時代背景。姚木蘭的出現,更是林語堂創新塑造出的完美女性,這不僅是對《紅樓夢》的創新,在林語堂先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是史無前例。

1、融入了西方文化與新鮮事物

《京華煙雲》完美繼承了《紅樓夢》中對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描繪,除了保留書中人物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與傳承,

更是融入了很多西方文化元素,例如書中人物或留學歸來,或出入咖啡廳,作者甚至在牛素雲與經亞結婚時安排了西式婚禮的情節,出現了白色婚紗與西洋樂隊的情節,這對於舊有的封建禮教制度形成了強烈衝擊。

正是這些新元素的出現,體現了新的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新”、“舊”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

2、反抗因素走向多元化

《紅樓夢》中反抗主要表現為賈寶玉與林黛玉對於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反抗,他們渴望自由,不願流俗於世。

而《京華煙雲》中的反抗則更加多元化,不再僅僅對只是反抗封建禮教制度,而融入了新的元素,既保留了對於舊的傳統禮教制度的批判,同時還加入了對於惡勢力與侵略者的反抗行為。書中以姚迪非為代表的一批進步青年,不僅勇於反抗封建制度、反抗黑暗的社會現實,更勇於同官場惡勢力鬥爭,反抗外敵侵略。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林語堂

3、完美形象的出現

林語堂筆下曾塑造出眾多的女性形象,卻從未有過一個完美的女性,直至《京華煙雲》中的姚木蘭出現。姚木蘭從小跟隨父親受道家影響頗深,性格容忍寬和,卻又受到新時代教育而勇於接受新鮮事物,成為兼具東西方美德與智慧的完美形象。

木蘭出身大家,卻毫無驕奢之氣,反而性情包容,對人處處體諒,即便是對丈夫的外室,木蘭即便傷心卻仍能真誠相待。而後來也正是木蘭的溫柔與包容使得蓀亞重新認識妻子,真正地愛上木蘭。

木蘭溫柔善良卻並不懦弱,她有著獨立自主的人格,而不是丈夫的附屬品。她願意付出真心默默等候,卻又不會拋下自尊去乞求丈夫,是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也正是木蘭的完美最終使她等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姚木蘭既擁有著東方女性的溫良恭儉,又具有西方女性的獨立與智慧,於是既可在家安然相夫教子,又可以在丈夫需要精神慰藉時紅袖添香,這恐怕不僅是林語堂先生心中的完美女性,更是普天下男人心中的完美女性。

4、人物性格與形象更加豐滿

《紅樓夢》中的黛玉敏感多疑、寶釵理性現實、鳳姐潑辣獨斷,每個人物形象特點極其鮮明,卻很單一。而《京華煙雲》中的每個人物形象卻都是立體的性格都是複雜多元的,不再是單一符號化。如木蘭似湘雲般性格直爽,卻言語謹慎妥帖得宜,又有大家女子的端莊持重;莫愁似寶釵時刻端莊得體,卻毫無寶釵的鑽營算計;桂姨似鳳姐一般潑辣能幹,卻又擺脫掉了鳳姐的狠毒貪婪。

流淌“紅樓”血緣的《京華煙雲》——看林語堂對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林黛玉劇照

四、總結

《紅樓夢》,任你“鮮花著錦”,任你“烈火烹油”,一切終不過是一場虛妄幻夢。由此脫胎的《京華煙雲》也不過是短短數十載的過眼雲煙。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不僅僅是對《紅樓夢》的傳承與映射,更是去除了《紅樓夢》中原有的舊社會封建糟粕,融入了新的元素,為人物賦予了新時代的鮮明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每個人物的性格都不再只是單一地符號化,而是更為多元化、立體化。

在保留《紅樓夢》中原有的對封建禮教制度控訴的同時,《京華煙雲》還加入了新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矛盾,使小說中的反抗因素不再拘泥於“人與人”或“不同階級”之間,而是上升為“中華民族對抗外敵侵略”的國家矛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女性和新青年適應了時代與社會的需求,給讀者帶來更大的啟發,使人們重新思索生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京華煙雲》

2.《女性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