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給“流量經濟”劃定紅線

該給“流量經濟”劃定紅線

新華社供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張全林

從今年3月1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施行。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85.1%的受訪者會因為《規定》的施行更加約束自己的行為。

網絡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延伸,社會治理現代化必然覆蓋網絡空間。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體現了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的現實需要,也是維護廣大網民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

數字時代的網絡,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深刻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然而,網絡暴力、低俗現象卻成為極不和諧的噪音,輕則讓受害人不堪其擾,重則可能摧毀一個人的精神和生命,人們在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無意中也深受其害。之所以“鍵盤俠”們肆無忌憚地宣洩情緒、博取眼球、突破底線,不外乎是鑽了海量信息管制難的空子。要還網絡以清朗,自律、他律都不可或缺。

明責、峻法,劃定紅線。《規定》更加明確了網民的權利和義務,一方面,將用戶舉報不良信息和違法信息的權利上升為法律權利,規定了平臺有義務受理和處理用戶舉報。另一方面,用戶使用網絡服務要遵守法律底線,不能非法交易、操縱賬號,不得侮辱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從點到面,從內容監管到生態監管,使內容生產者、平臺、網民都有了責任邊線。有了這樣一個責任體系,網絡空間治理長效化、常態化就多了一道保障。

網絡空間出現的汙濁現象,應該說與規則的制定關係重大。《規定》首次明確了平臺的算法責任,這是一大亮眼措施。在流量經濟中,作品是否被推薦上熱門排行榜,起決定作用的不一定是內容質量,而是算法。作品的點擊量、播放量、評論數、點贊數、轉發量等,都是作品展現機會的衡量指標,在背後操縱生殺大權就是算法。究竟是否應該“流量為王”,根本上是一個價值觀問題,反映到實踐層面,就是一個如何設計算法的問題。強化對算法等技術的監管,讓算法在網絡內容治理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對網絡空間治理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網無律不興。他律是倒逼措施,自律是內生驅動。網絡數據龐大,以現有技術手段,單靠信息服務平臺和監管部門難以對那些不良信息、違法活動即時止損,這就需要廣大網友自覺當好監督員,善用舉報系統,為維護網絡生態盡義務。85.1%的受訪者表示會更加約束自己的行為,說明具有網絡生態意識的覺醒者越來越多,但管好自己只是本分,善盡監督之責才更可貴。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该给“流量经济”划定红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