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證券業增強線上服務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金融科技助力證券業增強線上服務

新華社記者劉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家券商積極利用金融科技,通過電子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增強線上服務,證券業務線上化轉型的趨勢正在加強。

以線上開戶為例,基於人臉識別、光學字符識別等技術,多家證券公司通過智能審核輔助工作人員提升客戶身份審核效率和質量,保障非現場服務效率。

與此同時,客戶線上交易的需求量也呈現出攀升趨勢。“疫情期間,我們的網上交易客戶數、在線客戶數都達到歷史最高值。” 中信證券總工程師宋群力表示,疫情以來該公司非現場客戶數佔比已達到99.98%,成交量佔比為99.78%。他表示,為了確保客戶服務,中信證券建設了充分的峰值冗餘能力,實時監控流量評估體系,未來還會根據流量發展情況及時擴容。

面對客戶諮詢量的上升,各家券商也通過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知識圖譜、多輪算法等技術,提升了智能服務的覆蓋範圍和服務質量。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許多投資者正在享受到越來越個性化的服務。

蘇州的周先生是東吳證券的老客戶了,炒股多年,以前一直習慣到營業部辦理業務。疫情期間,儘管不方便出門,周先生覺得自己得到的服務一點沒少。新股申購、中籤繳款、持倉的股票增發配股、持倉理財產品淨值變動、偏好個股的研究報告提醒……周先生不僅隨時接收到公司的各類金融服務提醒,在APP上動動手指就能對自己的投資情況盡在掌握。

“我們正在通過金融科技將‘千人千面’的服務信息推送到每個客戶的手機上。” 東吳證券總裁助理、經管委總經理潘勁松介紹,目前該公司成立了大數據中心,建立了經紀業務數據集群,以金融科技助力客群畫像體系的建設,深入挖掘不同客群的多層次金融需求。疫情期間,該公司的客戶經理在科技賦能下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金融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期間投顧服務需求顯著增加,諸多券商組織的線上視頻會議受到更多投資者關注。投資者普遍關注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和疫情之下的投資策略等,視頻會議就其關注話題,邀請投顧專家、基金管理人等一同在線開展服務,投資者在家即可參與。

“我們最近的線上策略報告會參會達到3萬人次,平均在線時長73分鐘。”宋群力介紹,從2月1日至今,中信證券公司內外部舉行的視頻會議合計約8400場,參與近24萬人次;電話會議也達到了8000場左右,參與人次突破8萬。尤其是投顧類視頻會議的形式與投資者的需求契合度高,收穫了投資者極大參與熱情,對於引導投資者理性客觀看待疫情影響、助力投資顧問服務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際上,客戶體驗不斷優化的背後離不開券商內部工作系統的不斷完善。在宋群力看來,在金融科技助力下,證券行業的內部運行及時適應了分散化辦公的實際情況,對風險管控系統和應急系統的操作和認識都有了提升。“這對整個行業未來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轉型有著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