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500萬噸石油?

琅琊利劍


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使得伊拉克負債高達800億美元,其中欠下科威特的債務則達140億美元,當時伊拉克的主要經濟支撐和海灣國家一樣都是依靠石油,因此伊拉克希望通過減少石油輸出來提高國際油價從而緩解他的債務危機,但顯然它一人出力是不行的,還得聯合其他國家,但其他國家對於薩達姆的窮兵黷武已然看不慣,特別是科威特,其甚至還通過石油增產來迫使伊拉克在與其有爭端的領土上讓步。

兩伊戰爭,伊拉克軍隊人數直接從40萬人升至120萬人,有這樣的實力支撐,伊拉克怎會退步,他一方面以沙特和美國、以色列走的過近為由,積極將其塑造成一個反美鬥士,然後要求其他中東國家免除其債務,一方面又暗中準備入侵科威特,作為“海灣明珠”,科威特不僅石油儲量豐富,在國外還有近千億的資產,除此在外在西方一些國家的企業中科威特還持有大量的股份,如果入侵科威特成功,那伊拉克不僅債務危機能得到結局,經濟實力還會進一步上升。

在海灣地區,伊拉克的實力的確很強,1990年8月2日,僅用一天的時間伊拉克軍隊便佔領了科威特全境,此後又不斷加駐軍隊,最後駐軍達到20萬人,當天美國為了阻止伊拉克軍方便發起“沙漠盾牌”防禦行動,航母艦隊率先行動起來,此後聯合國也通過了對伊拉克的制裁決議,並限定1991年1月15日伊拉克軍隊撤離,否則聯合國將授權成員國對伊拉克動用武力。

薩達姆希望將佔領科威特的行動做成既定事實,也做好了戰爭準備,但他卻沒有預料到戰爭的方式跟兩伊戰爭會完全不同,美國空軍、海軍佔有極大優勢,戰爭伊始伊拉克軍隊便完全喪失了制空權,指揮中樞更是被盡數摧毀,這種不對稱的戰爭讓伊拉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雖然他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導彈希望拉以色列下水,但在美國的安撫下,以色列保持了剋制,如何將美國拖入其擅長的地面戰爭,那伊拉克軍隊便還有一戰之力。

於是薩達姆下令點燃了1100多口科威特境內的油井,並向波斯灣內傾倒石油,這一做法直接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也達到了部分其想要的目的,美軍艦隊不能停靠在波斯灣內,美軍戰機在遮天蔽日的濃煙中受到了影響,但即便如此薩達姆此時已經無力迴天,在初期的攻勢中大批軍隊投降,美軍採取了地面戰後,在武器、兵員素質的差距面前,伊拉克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接受停火協議,海灣戰爭宣告結束,但薩達姆這一做法卻招致世人普遍的反對以及詬病,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受到嚴厲制裁,經濟只維持在了“石油換食物

”這一層面。


戰甲裝研菌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做出了讓世界轟動的舉動——點燃科威特境內700多口油井,造成超過100多萬噸石油洩露入了周邊水域,同時還向波斯灣海域傾倒超過500萬噸的石油,一時之間波斯灣被大規模汙染,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石油汙染事件之一。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的敗局已定,而薩達姆點燃油井傾倒石油,主要還是對於戰爭的結果抱有一絲絲幻想。薩達姆寄希冀於這種旁門手段,想要阻止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對於伊拉克的進攻。當然,這種古怪方法不僅沒能成功,反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還有經濟損失,至今都被各國所詬病。


海灣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產地,全球20個最大油田有11個都位於海灣地區。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拖欠了阿拉伯各國大量的相關債務,當時伊拉克希望科威特等阿拉伯各國減少石油產量提升國際原油價格,用轉來的錢償還債務。然而科威特等不僅沒有同意伊拉克的要求,反而大幅提升了自己的石油產量。

長久以來,伊拉克都對科威特虎視眈眈,對於伊拉克來說獲得的不僅是巨量石油,還有寶貴的海岸線。伊拉克常年都對科威特垂涎,卻也一直找不到藉口,正好科威特大幅提升原油產量,讓伊拉克趁機發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科威特雖然非常富有,但畢竟國力微弱,也很難抵擋伊拉克的進攻。


伊拉克的舉動,不僅破壞到了當時中東的整體環境,更加妨礙到了西方在海灣地區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各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讓伊拉克吞下科威特,進而在中東地區坐大。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宣佈其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19省”後當天,美國等各國就以“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為由對伊拉克發動攻勢。美國的兩艘航母為首的兩支海軍戰鬥群進入戰鬥區,並且聯合國也通過決議對伊制裁。

在第二年1月美軍等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正式爆發之前,伊拉克已是內外交困頹勢顯現。除了美國之外的多國聯合軍隊,對伊拉克發動大規模進攻,僅是航母就出動了9艘,還有大量的戰鬥機編隊與其他戰鬥艦艇。伊拉克周遭可謂被重重包圍,根本就沒有後退的餘地。原本的伊拉克憑藉原油,曾經也非常富裕強大,但經過兩伊戰爭後早就元氣大傷,根本擋不住。


不過,被逼入角落的薩達姆仍舊在做困獸之鬥,依舊想要負隅頑抗。薩達姆也不知道從哪兒想出來的餿主意,竟然點燃了科威特700多口油井,一下子100多萬噸原油洩露入波斯灣。除此以外,薩達姆還向波斯灣傾倒了500萬噸原油。一時之間,波斯灣中北部的水面全都被原油覆蓋,而油井燃燒造成的濃煙遮蓋了海灣北部大面積天空。

薩達姆想用這樣的方法,阻止當時的多國聯合軍隊的戰鬥機還有艦艇等靠近,但當時的薩達姆很顯然太低估現代科技的強悍了。薩達姆的做法使得波斯灣北部受到嚴重環境汙染,科威特的原油燃燒,每天損耗的原油量就相當於當時全球每日的原油消耗總量,直到7個多月後才被撲滅。這樣的做法除了造成大量經濟損失還有環境破壞,根本就沒攔住各國對伊拉克的進攻,最終伊拉克還是一敗塗地。


澹奕


兩伊戰爭,持續打了八年,雙方可謂兩敗俱傷,讓先前依靠石油出口富得流油的伊拉克,竟然欠了一屁股債務,其中,僅欠科威特就高達140億美元。

於是,伊拉克希望科威特少產石油,據此提高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並免了伊拉克欠其的大量債務;威特非旦不同意免了伊拉克的債務,還藉機以領土糾紛和伊拉克談判,且故意提高石油產量,以此逼迫伊拉克在領土問題上就範。

惱羞成怒的薩達姆,出動了10餘萬大軍發動了入侵科威特的戰爭,並迅速佔領了科威特全境,隨即宣佈科威特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外交干涉包括制裁無果的背景下,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國組建多國聯軍,對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進行了打擊,史稱“海灣戰爭”。

由於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用巡航導彈和戰機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炸燬了伊拉克軍隊的地面雷達設施,以及通訊指揮控制中心等,在徹底掌握了制空權以後,聯軍採用戰機以及各種精確制導的武器,對伊拉克軍隊進行了高強度多波次的的持續空襲,令伊拉克軍隊損失慘重,毫無還手之力,戰爭逞一邊倒的態勢。

薩達姆,第五任伊拉克總統,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為了削弱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實力,居然下令將500萬噸的石油倒入波斯灣,造成了幾千平方公里的石油汙染帶,使得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一旦美海軍水面艦艇靠攏,就足以採取火燒戰術,焚燒軍艦,此其一。

其二,美國為首的聯軍,自海灣戰爭打響,就以摧枯拉朽之態勢重創了伊拉克軍隊,薩達姆預感迴天無力,在敗局已定時,選擇了傾倒掉寶貴的石油資源,寧可浪費掉,也不願為聯軍所得,事實上是一種對美國的宣洩行為,舒緩內心深處對美國的極度憤慨。

其三,薩達姆傾倒石油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了以美軍為首的聯軍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戰鬥力,原來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大都駐紮在沙特阿拉伯,沙特是依靠淡化海水來解決民眾的飲用水問題。

其四,包括薩達姆下令點燃油田,油田燃燒產生無窮無盡的滾滾濃煙,極大地干擾了聯軍戰機的的轟炸,一定程度上確實能減緩聯軍對伊拉克軍隊的進攻速度。

但是,薩達姆的險惡之舉,除了給波斯灣造成嚴重的汙染,影響了往來波斯灣的船隻,造成難以估量的海洋生態災難以外,仍然沒有扭轉戰局態勢,最終,伊拉克軍隊只得灰溜溜地從科威特撤軍。

即便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撤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依然未放過伊拉克軍隊,長長的伊科公里上,數千輛伊拉克軍隊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軍用卡車等被聯軍的空中打擊,炸得七零八落,許多車輛都成了一堆堆無法再裝配的機械零部件。


國平軍史


海灣戰爭是指的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當薩達姆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只能出此下策,為的是利用石油燃燒造成的煙霧組起一道屏障,遮擋美國為首的聯軍視線,讓聯軍不好找到伊拉克軍隊的目標。薩達姆出此下策,也沒有阻擋住聯軍的進攻,照常是一敗塗地。





王春來342


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百分九十以上的電視機普及率。

因此當海灣危機爆發之時,我國的大部分民眾得以有機會觀看了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因為兩伊戰爭的緣故欠下了鉅額的債務,為了消除本國的債務危機,薩達姆遂決定一舉拿下科威特。

拿下科威特的好處有兩點:第一不用再償還科威特的鉅額債務。

第二科威特盛產石油,可以以此來增加伊拉克的經濟收入。

另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那就是在伊科邊界有一個大油盆,這個大油盆的中心點在科威特國家之內,而伊拉克卻只佔了一個盆沿。


以科威特的石油生產能力,伊拉克幾乎抽不到多少石油。

於是,薩達姆大手一揮,命令伊拉克軍隊越過伊科邊境拿下了科威特。

但是薩達姆做夢都沒有想到,此舉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其實,當時的美伊關係還是相當的不錯,薩達姆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也曾向美國暗示了他的意圖。

但是美國卻表現的非常平淡,並沒有表示出要干涉的樣子。

於是薩達姆彷彿得到了美國的聖旨,放心的做他的事去了。
但沒想到的是,在事後美國卻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僅號召國際社會一直的譴責薩達姆的入侵行為,而且還命令伊拉克軍隊在1991年的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

對美國態度始料不及的薩達姆顯然不會這樣灰溜溜的撤出科威特,他還在死撐著面子硬充好漢。

不過薩達姆的死撐也是有道理的。

第一,此時離越南戰爭結束才十幾年的時間,美國人在越南的噩夢還尚未完全去掉。

第二,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的沙漠戰爭,有豐富的沙漠作戰經驗。

而美國大兵在中東地區非常不適應當地的沙漠氣候。

第三,當時冷戰還尚未結束,蘇聯雖說經濟不行,但它龐大的軍備還在,雖說此時的美蘇關係已經大大的改善,但是對峙了好幾十年,哪能說握手就握手。

所以,薩達姆的如意算盤就是一旦和美國交惡,就完全倒向蘇聯。

薩達姆的這一打算雖說落空,但也不無道理。

如果不是當年還有一個強大的蘇聯存在,薩達姆就不僅僅是被趕出科威特那樣簡單了,哪裡還能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但是,即便如此蘇聯到底也沒能幫上什麼大忙!
薩達姆的固執和強硬最終令戰爭爆發,別看在戰爭尚未打響之前,薩達姆表現的非常強硬,牛皮吹破天。

但真正的打起來就不是他想象的那樣簡單了,美國的高科技、全方位和立體式打擊,伊拉克軍隊哪能招架得住?

伊拉克薩達姆戰前準備的一切等於白費,飛機不敢應戰、高炮射程不夠。

基本上就像是一名實力不夠的拳擊手,抱著腦袋幹捱打。

無奈之下的薩達姆祭起了最後的鎮山之寶,先是把科威特境內的所有油井全部點燃,繼而又把幾百萬桶石油倒入海中。
這些情景當年在電視機前看的清清楚楚:科威特境內的油井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在波斯灣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層厚厚的油層,一直海鳥裹在油層裡痛苦的掙扎著。

薩達姆此舉有兩種用意:第一,眼看科威特要守不住而不得不放棄,我薩達姆得不到的東西也不能讓科威特得到。

第二,遮天蔽日的濃煙可以給不斷進行轟炸的盟軍飛機帶來麻煩,使轟炸的精確度大為降低。

而倒向波斯灣的那些厚厚的油層,可以給企圖登陸科威特的美海軍陸戰隊帶來麻煩。

但薩達姆自己不知道,他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他的這種行為被國際社會冠以反人類罪行,盟軍的轟炸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的瘋狂。

無奈之下的薩達姆不得不接受蘇聯提出的建議:撤出科威特。

戰後大薩達姆仍沒有忘記說大話的毛病:伊拉克並沒有戰敗!

第一次海灣戰爭,薩達姆之所以還能好好的活著,這要感謝當時還有一個蘇聯。

雖說美蘇已經和解,但在某些地方隔閡還是有的,一般來說當年的美國之所以沒有一舉搞掉卡扎菲和薩達姆,就是因為有蘇聯罩著。

再看蘇聯消失以後的世界格局,卡扎菲、薩達姆、穆巴拉克、本拉登這些人的結局,如果有蘇聯存在,這些人哪裡會有這個悽慘的下場!


東方評史


1991年,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被美軍打得大敗而歸,一想到被兄弟出賣、被昔日的朋友設計坑害,薩達姆很沮喪,心裡也充滿了恨。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滿目瘡痍,經濟倒退了二三十年不說,還倒欠了幾百億美元外債。

薩達姆本打算賣點石油改善一下民生,但就在這個時候科威特卻一直提高油產量,石油價格起不來,伊拉克的日子更加難過了。

想當初打伊朗時,科威特兄弟長、兄弟短,鼓搗著伊拉克替阿拉伯兄弟國家出頭,如今打得這麼慘,它卻在背後捅刀子。

薩達姆想到此處氣不打一處來,就想教訓教訓科威特。但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美伊關係雖然還不錯,但薩達姆也不敢貿然行事。

於是他召見了美國駐伊大使格拉斯皮,探探對方的態度。格拉斯皮回覆道:“你們阿拉伯兄弟之間的事,你們自己解決,都是朋友,美國就不摻和了。”

薩達姆一聽美國還很夠意思,憑伊拉克的實力,打科威特不是手到擒來嗎?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全面入侵科威特,僅一天時間就佔領了科威特,薩達姆洋洋自得,宣佈“要把科威特變成伊拉克第19個省”。

就在這時,東方大國的一位副總理飛抵巴格達,他勸誡薩達姆說,美國不到一天時間就已大兵壓境,說明它預謀已久,在聯合國開會決議之前撤軍還來得及, 否則伊拉克將全面陷入孤立。

但薩達姆就是一個莽夫,吃到嘴裡的肉他豈肯吐出來?由於他的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海灣戰爭爆發。

在美軍海陸空全方位打擊下,伊拉克潰不成軍。伊拉克軍隊在落荒而逃時,燒燬了科威特境內的幾百處油田,同時向波斯灣海域傾倒了4.62億加侖的石油。

薩達姆之所以這麼做,無非三個原因。首先是報復科威特,同時威懾其他海灣國家。

其次,沙特用水基本都是依靠海水淨化,汙染了水資源,既可以報復沙特,又可以給駐沙特美軍造成供給困難。最後一個因素就是遲緩美軍的追擊。

薩達姆的魯莽行為不僅讓科威特白白損失了600多億美元,更是給海灣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從表面看受傷的是科威特、沙特,但實際上從長遠看,伊拉克的損失更大。

由於薩達姆這個“暴君”的存在,阿拉伯國家不得不依賴美國的保護,使美國得以長久在中東駐軍,這對薩達姆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薩達姆的魯莽行為,讓伊拉克陷入全面孤立,他自己也徹底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花木童說史


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個國家打起來,這個時間裡,伊拉克欠了很多外債,而且還欠了科威特的錢,但是兩個都是石油出口國家,伊拉克想讓科威特減少石油出口量,從而提高石油的價格,這樣子對兩個國家都有好處,伊拉克可以儘快還科威特的錢,但是伊拉克和科威特這兩個國家一直存在著領土紛爭的事,伊拉克對外稱科威特一直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兩個國家打起來以後,那麼美國在越南戰爭以後,也想實驗一下美國的武器,看看他們的實力,所以美國帶頭拉了好多國家一起攻打伊拉克在斯科特的軍隊,在美國的強大的武器的攻擊下,伊拉克的節節敗退,只能退出來,但是薩達姆在波斯灣的時候,倒入了500萬多噸的石油到波斯灣的,這樣就可以給在飲用波斯灣水的美軍,給美軍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薩達姆還下令燒了很多的油田,在那個時候浪費的時候,是世界使用石油的十分之一。

薩達姆的目的就是就是個讓美國的空軍受到影響,而且讓他們軍隊飲用水遇見很大問題,這個就是薩達姆的目的,所以說薩達姆的心狠手辣是出名的,就算敗了,也要給美國製造麻煩。

在美國沒有打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號稱自己是世界的第三軍團,但是現在美國來那麼一出,讓薩達姆摸不清方向,同時也惹怒了薩達姆內心強大的自尊心。


用戶104786453198


說到海灣戰爭,實屬薩達姆咎由自取!

兩伊戰爭後,薩達姆野心不減,直接入侵了科威特,將科威特打成了自己的第19個省。美國總統老布什看不下去了,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以美國為首帶領的百萬聯合國大軍直接發動對伊拉克的局部戰爭,也就是海灣戰爭。

這場戰爭打得也是毫無懸念,美國有著最先進的戰機和導彈,一片狂轟濫炸之下,伊拉克那是一邊倒的被揍局面,整個國家也成為了一片廢墟。海灣戰爭一共就打了40多天就結束了!

不過在海灣戰爭打到20多天的時候,薩達姆曾做了一件超乎尋常的事,那就是向波斯灣倒入了超過500萬噸的石油,還下令點燃了科威特的所有油田。此舉直接導致波斯灣幾千平方公里的汙染,再加上熊熊烈火,大量海洋生物毀於一旦,波斯灣沿海十幾公里,瞬間成為了油汙帶!

我們都知道,石油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黑金”的美譽可不是白叫的。薩達姆就算再如何富可敵國,這500萬噸石油說倒就倒,這可是當時生產石油的總量,浪費的財富簡直無法統計,薩達姆瘋了嗎?此舉何為?

都說有夢想的人是最瘋狂的,薩達姆此舉的原因其實就是兩個字:陸戰!

海灣戰爭爆發後,美國和聯合國軍以脫離式的戰鬥形式,只是對伊拉克進行空戰和海上發射導彈攻擊,這一舉動直接讓伊拉克徹底失去了制空權,薩達姆的戰機壓根不敢升空作戰。

而薩達姆自以為是的殺手鐧,就是要和美軍進行面對面接觸的“陸戰”。他認為,也只有陸戰,才能對美軍有殺傷力,一旦美軍的傷亡超過一定數量,自然而然就會退去!

戰爭開打後,出乎薩達姆意料的是,美軍壓根就不願意跟自己進行陸戰,而是靠著強大的空中以及導彈優勢牢牢掌握著制海權和制空權。再這樣打下去伊拉克完全沒有任何機會,於是薩達姆就在石油上做文章了。

500萬噸石油倒入波斯灣,同時點燃了科威特的全部油田,對薩達姆而言是成功的,直接逼迫美軍登陸作戰。

首先是因為當時美軍部隊主要是在嚴重缺水的沙特,而美軍的淡水資源的來源是對波斯灣的海水進行淡化。石油帶來的海水汙染,直接影響了伊拉克百萬對手的喝水問題。

其次就是點燃科威特的全部油田後,產生了大面積的濃煙,在整個波斯灣都籠罩在巨大濃煙的情況下,美軍先進的戰鬥機很難發揮作用。起飛就是一個難題,即便飛起來後也很難鎖定目標進行轟炸。

薩達姆這一毒招奏效了,美軍不得不登陸作戰,薩達姆想著終於可以和美軍正面硬鋼了。但是令薩達姆沒想到的是,人家美軍依靠著先進的武器裝備,進行迂迴作戰,自己不但傷亡微小,卻對伊拉克的陸軍造成了致命的打擊。薩達姆的確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海灣戰爭持續了40多天,就以伊拉克慘敗結束了。

戰後,薩達姆對於傾倒石油造成大面積的環境汙染一事還不承認,說什麼是因為美國的轟炸導致石油洩露。這責任推卸的,似乎世人都是傻子一般,如果是石油洩露,會有500萬噸如此龐大的數量嗎?


三顧歷史


薩達姆乾的這個絕對不是人事,不僅把富裕的小國科威特變成了人間地獄,還在波斯灣乃至更大的範圍內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生態災難,甚至在珠穆朗瑪峰都飄起了黑色的雪花。

1991年2月,眼瞅著自己的軍隊快要擋不住聯軍的攻勢,薩達姆下令實行策劃已久的“環境恐怖襲擊”。

一方面,從1月下旬開始,薩達姆已經下令自己的軍隊往波斯灣裡傾倒石油,前前後後總共倒了有上百萬桶原油,在科威特沿海地區形成了十幾公里長的石油汙染。

薩達姆希望通過這些倒入大海的石油,惡化淡水的質量,影響沙特東部海水淡化工廠的生產,影響沙特、美軍等的淡水供應。

此外,漫長的石油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對美軍軍艦的行動造成一定阻礙,如果美軍軍艦一旦靠近,伊拉克人可以放火,在海面形成熊熊烈火帶,阻礙美軍的海上攻勢。

另一方面,在薩達姆預感到戰事不順,準備撤軍之前,薩達姆下令軍隊點燃科威特境內的所有油井,一直到伊拉克軍隊完全撤出科威特,他們一共點燃了科威特境內的700多個油井。

一時間,1萬多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小國頓時變成了黑乎乎的人間地獄,科威特所有的油田都陷於大火之中,每天被燒掉的石油相當於當時全世界日消費石油量的十分之一。


而除了燃燒的油井,從油井中噴出的原油還在廣闊的地面形成了動輒深一兩米、縱橫幾公里的石油湖泊,人在其中,難以前行,而這些石油湖泊的下面,到處都是伊拉克軍隊埋設的地雷,這也是薩達姆的險惡之初—雖然你們勝利了,但是我也不會讓你們有安靜的日子過。

當時,即使戰鬥機飛越科威特上空,飛行員也籠罩在灰色的大氣裡,當時無數油井燃燒產生的濃煙一直蔓延到6千米的高空,整個科威特全境、波斯灣部分、周邊鄰國部分地區,白晝也變成了黑夜。

老薩的衝動之舉,給科威特帶來空前的災難,給波斯灣的生態帶來了幾十年都無法恢復的災難。

當時的電視畫面裡,無數的海鳥因為翅膀沾滿了油汙而無法飛翔,最終只能活活餓死,無數的海洋魚類死亡,波斯灣北部成了徹徹底底的“死亡之海”,濃煙籠罩了波斯灣整整八個月,八個月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員才撲滅了這些油井大火,而海洋上的石油汙染,清理花費了更久更久的時間。

當時的科威特,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24小時都是黑夜和黃昏,當地人被迫不斷逃離家園,等待火災被撲滅後再返回家鄉,而來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員出於職責和使命,在極其艱鉅的條件下,在地獄般的環境裡,花了8個月的時間,終於撲滅了700多口油井的大火。

這些消防員是極其令人尊敬的,他們面臨的環境之嚴酷,幾乎讓他們隨時面臨死亡,但他們還是夜以繼日,一口一口的撲滅了油井大火,最終讓科威特恢復了往日的美麗。

當然,薩達姆的石油攻勢最後還是落了空,他的幾十萬軍隊被聯軍炸成了渣,最終不得不狼狽地逃回伊拉克。


雲中史記


1991年2月24日,在實施了長達38天的空中轟炸後,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終於開始發動地面作戰行動。2天后,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宣佈從科威特撤軍,放棄對它的佔領。不過,在匆忙狼狽撤軍時,伊拉克軍隊還是抽空大肆破壞科威特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它的石油設施。

伊拉克軍隊點燃炸燬了科威特大量的油井、輸油管道、煉油廠。事後統計有650多口油井被點燃,6000多萬桶原油被白白燃燒浪費掉。因為沿海的輸油管道被破壞,還導致800多萬桶原油流入波斯灣,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問題。

伊拉克軍隊做出這種喪心病狂的行動並不是一時興起,沒有目的的。在整場戰爭中,號稱海灣地區“頭號軍事力量”的伊拉克軍隊面對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時,根本沒有佔據任何優勢,無法發動有效還擊。為了扭轉局面,獲得喘息的機會,伊拉克軍隊做出很多瘋狂的舉動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除了點燃油井,向海中傾倒原油,伊拉克還做出向以色列、沙特發射“飛毛腿”導彈、突然發動對海夫吉城市的攻擊等舉動,無非是為了試圖挽回敗局罷了。

不得不說的是,伊拉克軍隊點燃油井,向海中傾倒原油這幾招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點燃大量的油井後,熊熊燃燒的原油產生了遮天蔽日的滾滾濃煙,有些地方甚至是幾米之外看不見人影。滾滾濃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偵察衛星和各類偵察飛機的對地偵察、監視能力。多國部隊不僅空中情報獲取能力降低,派出戰機進行空中打擊/火力支援的效果也在下降。

向海中傾倒原油則給科威特、沙特等國帶來嚴重的海洋生態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例如因為海水嚴重汙染,沙特部分地區無法進行日常海水淡化生產,造成淡水供應緊張。同時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切斷了科威特的海上運輸航線,讓美海軍艦艇無法通過這些海區投送登陸兵力、物資進行作戰。另外還迫使沙特、美國等國分出精力處理這些海洋環境汙染問題。

不過,無論伊拉克軍隊使出什麼招數,最終還是難逃一敗。其實早在戰前,美國國防部就動用過軍用仿真技術,模擬過伊拉克點燃科威特境內全部油井時會造成的所有作戰、環境、社會影響,並對此做出相對應的作戰方案調整和應對措施準備,實際上,伊拉克軍隊在開戰前就已經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