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漢武帝金屋藏嬌的阿嬌為何會被廢,讓舞女出身的衛子夫所代替?

點點文史


“若得阿嬌為妻,當作金屋貯之”——這是曾經漢武帝對陳阿嬌要許諾。

“金屋藏嬌”是漢武帝許給陳阿嬌的一個夢幻般的愛情。當劉徹登上皇位之後,雖然沒有建造金屋,不過冊封了阿嬌為皇后。算是完成了當初的承諾。劉徹已經當上皇帝,阿嬌一生被人嬌寵慣了,即使當上皇后,也不收斂自己的脾氣,和漢武帝漸行漸遠。

阿嬌把婚姻當成愛情,漢武帝把婚姻當成政治的手段。

劉徹為了太子之位娶了陳阿嬌

因為當時漢武帝,需要陳阿嬌母親館陶公主劉嫖的幫助,當上太子登上皇位。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而漢武帝劉徹就是一個想要當皇帝的皇子。

而劉徹也被封了膠東王,因為當時劉徹的母親王娡非常得漢景帝的寵愛,不顧自己當時還活著,打破規定冊封王娡為,膠東王太后。加上劉徹自己本身也很優秀,漢景帝愛屋及烏也非常喜愛劉徹。當時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已經立了太子。只要劉徹運用的得當,還是很有機會當上太子的。

恰巧長公主劉嫖,想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當太子妃,不過當時太子劉榮的母親不喜劉嫖,更加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阿嬌。所以拒絕讓太子娶阿嬌。而長公主劉嫖被拒絕之後非常生氣,因為太子的母親現在都敢對她這樣,以後太子登基了之後,那還能有劉嫖的好?所以太子的母親惹惱了劉嫖,沒好果子吃。

劉嫖這個典型的二世祖,父親是皇帝,母親是皇后,父親死了之後,當皇帝的還是他親兄弟。在大漢朝劉嫖可以說橫著走,權利頗大。與其如此,不如換個太子。劉嫖和劉徹,一個想重新換個太子,一個相當太子。就這樣,兩個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協議。劉徹娶了陳阿嬌,和劉嫖的勢力綁在了一起。

娶了個媳婦,還能得到江山,對劉徹來說,這真是一本萬利的事。

當上皇帝的劉徹,和嬌縱的阿膠越走越遠

  • 如果阿嬌當上皇后,能夠收斂自己的脾氣
  • 如果阿嬌當上皇后,能夠隱忍
  • 如果阿嬌當上皇后,能夠察言觀色
  • 如果劉徹,能夠顧念當年的扶持之情
  • 如果劉徹,能真心的對待阿嬌
  • 如果夫妻兩人,能夠琴瑟和睦

事實上沒有如果,尤其是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阿嬌雖是皇后,卻沒有母儀天下的典範。在劉徹的眼裡,陳阿嬌為人驕縱,喜歡粘酸吃醋,嫉妒狠毒。陳阿嬌沒有遇困境而重生,一生順水順風慣了,難道漢武帝對她漸漸疏遠的時候,就沒有感覺嗎?肯定能夠感覺到的,阿嬌並沒有去改變自己,可能因為阿嬌自己的驕傲,也不想去改變自己。或者認為劉徹會念舊情。

“沒有我母親的幫助,你能當上皇帝嗎?”

沒有劉嫖的幫助,劉徹就不可能登上皇位。在阿嬌的心裡,劉徹是靠著他們家當上的皇帝。可是這種觀點,流露出來的次數多了,就是普通人也是會生氣的,劉徹身為一個皇帝,能不惱怒嗎?終於在阿嬌的不斷折騰下,劉徹的縱容下,最後因巫盅案被廢掉陳阿嬌的皇后之位,遷居到長門。

衛子夫出現的時機恰當

在劉徹廢掉陳阿嬌之後,之所以冊封了衛子夫為第二任皇后。因為相比陳阿嬌來說,衛子夫實在是太會察言觀色,很得聖心。阿嬌嬌縱,而衛子夫乖巧懂事。阿嬌盛氣凌人,而衛子夫在劉徹面前一直是小鳥依人。劉徹娶阿嬌是為了皇位,也是政治利益的作用。正是因為衛子夫乖巧懂事,以劉徹為主,很會察言觀色,可以說衛子夫滿足了一個皇帝的驕傲和一個男人的心。相比阿嬌來說,劉徹愛的人是衛子夫。

衛子夫能夠代替陳阿嬌成為繼任皇后,說明衛子夫出現的時機好,能夠抓住帝王的心。劉徹對衛子夫還是有感情的,從衛子夫當了38年的皇后,就能看出來。隨著衛子夫年老色衰,太子兒子又是盛年,孃家勢力又如日中天。昔日的愛情已經漸漸遠去,年老的漢武帝忘記了當年的相互扶持感情,隨著歲月的流失,只剩下猜忌。所以衛子夫也是受巫盅案牽連絕望自殺。

相比陳阿嬌,衛子夫的結局也並不好。不管是陳阿嬌還是衛子夫,最後命運都和巫盅案有關。陳阿嬌輸了,而衛子夫也沒有贏, 最多是比陳阿嬌多當了很多年的皇后。最後也是落的丈夫離心,女兒,兒子被殺,自己絕望死亡,和皇帝不要談感情。


青史匯


漢武帝之所以會金屋藏嬌,除了的確比較喜歡陳阿嬌之外,也是為了討好館陶公主。在當時,劉徹並不受皇帝喜歡,在皇宮中的地位並不高,但是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卻非常的有權勢,可謂是呼風喚雨。漢武帝成為皇帝之後,也的確是立了陳阿嬌為皇后,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但是最後又廢掉她,據小編分析,可以從以下3點來看。

1、館陶公主在成為皇帝的丈母孃之後,變得更加有權勢,也更加的飛揚跋扈,經常向漢武帝提出一些要求,讓她不勝其煩。館陶公主總是以皇帝的恩人自居,覺得他之所以當上皇帝,自己有較大的功勞,變得越來越目中無人,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2、陳阿嬌成為皇帝之後,越發的驕縱野蠻,而且非常的善妒,經常把後宮鬧得雞飛狗跳,再加上館陶公主的一些做法,也讓皇帝越來越討厭她。

3、衛子夫雖然是一個舞女,但是長得漂亮,而且心機也非常的深沉,用自己的溫柔大方,來反襯陳阿嬌的蠻橫,也讓皇帝越來越厭惡她。陳阿嬌的無理取鬧,也給漢武帝提供了理由,最終失去皇后之位。


郭老侃歷史


歷史上算得上英明的皇帝,如果要廢除皇后的話,大約有兩種情況:皇后作死和皇后無子。被漢武帝金屋藏嬌的陳皇后被廢,是什麼樣呢?

我是三少,為你答疑解惑。

陳皇后美麗的愛情故事——金屋藏嬌

漢武帝劉徹的父親劉啟,和陳皇后陳阿嬌的母親劉嫖,是一母所生的親姐弟。大約在劉徹四歲的時候,兩位母親就定下了他們的婚約。那個時候,劉徹只是膠東王。

但是,劉徹非常受父親漢景帝的喜歡。

有一日,長公主劉嫖來宮中玩。她望著少年的劉徹,越看越喜歡。於是就把幾歲的劉徹抱起來,指著左右的女官,笑著問他:"你想娶媳婦嗎?"。

長公主問遍了身邊一百多位女侍女官,劉徹都沒有點頭。

隨後,長公主又指著自己的女兒,問道:"你娶阿嬌好不好?" 劉徹抬頭望了望母親,看見母親的目光中有笑意,就大聲回答說:好!

劉徹接著又說:"如果能娶阿嬌做媳婦,應該修建一座金屋讓她住。"

長公主非常高興,就向景帝請求賜婚,景帝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長公主劉嫖是個非常有心計的人,而且在宮中有權有勢。在她不知不覺的努力下,漢景帝廢除了太子劉榮。不久,改立7歲的劉徹為太子。

太子大婚的時候,陳阿嬌如願以嘗地當了太子妃。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陳阿嬌以太子妃的身份立被為皇后。

陳皇后作死之——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劉嫖,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唯一的長公主,她的母親是林心如在《美人心計》裡飾演的竇漪房。長公主雖是個女的,其地位卻如同諸侯王,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照理說,這長公主劉嫖除了沒有皇位,人間的金銀珠寶,榮華富貴應該是應有盡有了。她不需要挖空心思,去追求什麼物質的東東了!

可是,偏偏她的私慾好像怎麼都填不滿,她的性格也因為自己的出生,而飛揚跋扈。

不用說,她的女兒陳阿嬌在母親的培養下,和她一樣的優秀。即使貴為一國的皇后,仍不知收斂,招惹了數不盡的是非禍患。

而劉嫖,總覺得在劉徹立為太子的時候,自己出了很大的力。常常以一種恩人的身份自居,並因此向漢武帝討要好處。一次兩次,劉徹可以給。要多了,皇帝哪有不煩的呢?

更何況,每次劉嫖沒有如意的時候,陳皇后總會給皇帝吹枕邊風。漸漸地,漢武帝對陳皇后的寵愛,開始慢慢地衰退。

受到冷漠的陳皇后,當然不甘心!

在日常的生活中,陳皇后越來越驕橫嫉妒,把整個後宮搞的烏煙瘴氣。而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丈母孃劉嫖,還經常在皇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面前說:

"皇帝沒有我是不能繼承帝位的!”

有這種作死的丈母孃,又有藉此驕橫尊貴的女兒,哪個皇帝能忍受呢?

陳皇后作死之——亂殺無辜

陳皇后生性驕橫善妒也就罷了,她承受皇恩獨享寵愛多年,卻始終沒能生下一男半女。母女倆尋遍名醫,花了很多很多錢財,都終究沒能治癒皇后的不孕之症。加上母女倆一直以為陳家是皇帝的恩人自居,漢武帝對陳皇后的寵愛退色。

公元前139年,在姐姐平陽公主的引薦下,皇帝結識並臨幸了歌舞出生的衛子夫。陳皇后知道後,多次尋死覓活,劉徹對陳皇后更加不滿。

第二年,衛子夫懷了身孕,陳皇后更是嫉妒得不要不要的。她的母親因此策劃了抓捕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的行動,欲殺衛青以恐嚇衛子夫。

當時,衛青正在建章宮當差,莫名其妙地就被人抓了。在緊要關頭,和衛青相交不錯的公孫敖聽到消息後,急忙率領壯士趕去救下了衛青,使得衛青免遭一死。

後來,漢武帝劉徹知道了此事的來龍去脈,大為憤怒。當日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並且連續幾天,賞賜衛青多達千金的錢財,衛青的哥哥衛長君也被封為侍中。

最後,皇帝又封衛子夫為夫人。此後衛夫子和皇帝的感情漸漸恩愛,衛夫子在皇宮的日子節節升高。

可想而知,陳皇后的日子,是什麼樣子了!

陳皇后作死之——勾結巫師

受到皇帝尊寵的衛夫人,努力造人,為漢武帝生下三位公主。陳皇后的肚子呢,當然沒有任何的動靜。

公元前130年,女巫楚服對陳皇后說,她能夠幫助皇后使之重獲皇上的寵愛。

於是,陳皇后聽楚服的話,建立了祠堂日夜祭祀詛咒。那個叫楚服的女巫則穿著男人的衣服,與陳皇后一起飲食寢居,如同恩愛的夫妻一般。

漢武帝聽說後,特別生氣,派御史大夫張歐負責徹查此案。

結果就是,陳皇后勾結巫師,利用媚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實屬大逆無道之罪。最後,楚服被斬於市,受此案牽連被誅殺者300多人。

同年7月,當了11年的皇后的陳阿嬌,以惑於巫祝被廢,退居長門宮。有什麼法呢?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做鬼,那就去長門吧!

公元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皇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后,做了椒房殿的新主人。郎官枚皋作了一篇《戒終賦》,獻予衛皇后,希望衛皇后永遠傳承良好的品德作風。

聰明的衛夫人始終銘記,枚皋送給自己的那篇勸誡之賦!

在她為皇后的38年中,安分守己。多少年後,她已是美人遲暮,皇帝的寵愛漸淡。在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相繼離世的17年內,漢武帝依然尊重並信任衛子夫!

三少說: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三少yun


導言:被漢武帝金屋藏嬌的陳阿嬌被舞女出生的衛子夫代替,既有陳阿嬌自己的原因,又有衛子夫的原因。

“金屋藏嬌”這一成語便出自漢武帝與自己的表姐陳阿嬌。幼時的漢武帝劉徹偶然間碰見了陳阿嬌,一見鍾情,並說道要得到陳阿嬌一定會“金屋藏之”。長大後,劉徹當了皇帝,陳阿嬌也成為了皇后,可好景不長,兩人情感漸漸淡化,最終陳阿嬌被廢,糾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陳阿嬌與劉徹一直沒有孩子。皇帝是需要後代來傳承基業的,而與陳阿嬌結婚數年,阿嬌一直沒有身孕,這讓劉徹不滿。且在漢朝也有因不孕被皇帝冷落的先例。

二,陳阿嬌的恃寵而驕。陳阿嬌是是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的女兒,出生高貴,後臺強大。而當時的劉徹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母親王夫人並不受景帝寵愛。為了爭奪太子之位,進行政治聯姻,娶了陳阿嬌,依靠其強有力的幫助,一舉成為太子,順利當成皇帝。

成為皇后,陳阿嬌卻因自小嬌貴,行為舉止大失一國之母。最為重要的是,她常常向漢武帝提及“要不是我母后幫你,你能有今天”之類的話語,這讓劉徹無法容忍。

三,衛子夫的善解人意,賢良淑德。18歲的劉徹臨幸了平陽候府的歌女衛子夫,性情溫順,善解人意的衛子夫讓受氣的劉徹很是著迷。衛子夫也很爭氣,幾次臨幸後,衛子夫就懷孕了,母憑子貴嘛。陳阿嬌的一系列反對衛子夫的行為反而進一步促進衛子夫地位提升。後來受不了冷落的陳阿嬌不智地用巫蠱之事嫁禍衛子夫,被劉徹知曉廢了她,後改立衛子夫為皇后。

四,武帝的雄心壯志。在武帝登基是,朝中實力強大的無疑是館陶公主和陳阿嬌皇后一脈,武帝的權力處處受限制,其中還有太皇太后竇漪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帝。劉徹為了擺脫這一局面。便不斷髮展衛族一脈實力,衛青,霍去病便是武帝提拔的。劉徹的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剪除館陶公主一脈實力,廢后之心早已產生。


肖塵


金屋藏嬌是漢武帝和皇后阿嬌的故事,當時漢武帝劉徹是太子,景帝離世後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幫了他一把,讓漢武帝劉徹很順利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漢武帝與阿嬌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漢武帝劉徹年幼的時候奶奶問他長大後想要娶一個什麼樣的妻子?劉徹說: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娶阿嬌併為她蓋一座金屋子,後人稱之為金屋藏嬌。

漢武帝當上皇帝以後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蓋了一坐金碧輝煌的皇宮,封阿嬌為皇后住進來,

兩人恩恩愛愛。到了後來身為皇后的阿嬌越來越蠻橫無理,橫行霸道。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更是以恩人自居,跟自己的親人一起幹政,這母女倆的行為讓漢武帝非常厭惡。

阿嬌還有一個毛病好妒成性,自己的愛情不願意被別人分享,不許漢武帝親近其他後宮女子。做為皇后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是不能懷孕,終因不能為漢武帝生下一男半女被廢。阿嬌是被母親館陶公主政治利用的犧牲品。最後讓舞女出身的衛子夫一步登天,從一名家奴成為皇后取代了阿嬌的地位。

阿嬌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嬌生慣養,榮寵嬌驕,母親和家人有恩於漢武帝,不肯阿諛奉承,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老色衰,與漢武帝感情產生了裂痕,愛了一生痛了一生,青梅竹馬愛恨一場,金屋藏嬌最終不過是一場春夢。






老帥民間文化


導語: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跟他後來的皇后陳阿嬌是脫不了關係的。陳阿嬌的母親是漢景帝的親姐姐竇太主館陶公主。

漢景帝對他這個姐姐言聽計從,自打漢武帝和陳阿嬌定了婚事以後,館陶公主一直都在為漢武帝說好話,最終漢景帝答應改立劉徹為太子。

所以陳阿嬌在漢武帝家裡,那地位我們就能瞭解了。他們家的榮華富貴都是因為陳阿嬌得來的,甚至漢武帝的皇位,都是因為陳阿嬌得來的。

01竇太后的死,是陳皇后下臺的重要原因。

漢武帝不是個文藝青年,他不苛求什麼真正的愛情。當時對漢武帝來說,最好的選擇,那就是自己的表姐陳阿嬌。

作為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漢武帝前面還有一大堆的皇子等著做接班人。怎麼算都輪不到漢武帝。而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只能說是一般受寵,所以漢武帝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皇后,堂邑大長公主女也,無子,妒。大長公主聞衛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時給事建章,未知名。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同母昆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孺為太僕公孫賀妻。少兒故與陳掌通,上召貴掌。公孫敖由此益貴。子夫為夫人。青為大中大夫。---《史記》

對漢武帝來說,要想成為皇帝,唯一的機會,那就是自己的姑姑館陶公主。館陶長公主劉嫖,又被成為竇太主。

因為劉嫖的母親竇太后權傾朝野,而竇太后一輩子就生了三個孩子,劉嫖是老大,也是最受寵的一個。漢景帝劉啟是老二,做了皇帝她也不愁。梁王劉武一直都是竇太后的心病,因為竇太后希望自己的倆兒子都做皇帝,劉武差點成為了漢景帝的接班人。

  1. 由此可見竇太主劉嫖在宮中是怎樣的地位。為此漢武帝的母親王娡主動找到劉嫖希望結親,結果就有了這麼一個政治聯姻的聯盟關係。
  2. 陳阿嬌是在這種條件下成長起來的,自然是嬌氣得很,誰也不能得罪她,就連漢武帝也不能。新婚的前幾年,兩個人的關係還算相敬如賓,畢竟姑姑和奶奶都看著漢武帝。
  3. 可是後來漢武帝逐漸掌握權力以後,恰逢竇太后又去世了,陳阿嬌的暴脾氣漢武帝再也不想忍受了。漢武帝寵愛其他美人的時候,陳阿嬌就會暴怒,甚至在衛子夫入宮懷孕以後,陳阿嬌因為嫉妒,居然安排人把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給殺了。

好在衛青命大躲過一劫,否則西漢攻伐匈奴的路上,就少了一位戰功卓著的猛將了。竇太后死了以後,漢武帝不再容忍陳皇后,以陳皇后擺弄巫祝的名義,將其廢黜。

02衛子夫上臺,是漢武帝培養自己力量的開端。

漢武帝的性格,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應該說沒有人可以駕馭。竇太后還活著的時候,劉嫖和陳阿嬌有靠山,所以漢武帝稍微還有點收斂。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史記》

但是竇太后去世以後,劉嫖和陳阿嬌失去了靠山,所以漢武帝果斷按照自己的意願將陳阿嬌給廢了。

不過擺在漢武帝面前的困難還不止如此,他面前有一座大山掣肘他的權力,那就是外戚力量。

  • 不管是竇太后遺留下來的外戚力量,還是自己的生母王太后新晉的外戚力量,那都是掣肘漢武帝皇權的重要障礙。
  • 漢武帝想要完全掌握皇權,就必須要想辦法除掉這些外戚力量。倒不是說漢武帝反感外戚力量,而是這些外戚力量並不代表他本人。
  • 所以漢武帝需要培養屬於自己的外戚力量,這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丞相竇嬰還是田蚡,都不是漢武帝的嫡系,他需要培養自己的嫡系。

而陳阿嬌做為漢武帝的皇后,背後依舊有著竇家人的影子。讓陳家人作為自己的外戚,這是不可取的。

這個時候衛子夫入朝,其實就象徵著漢武帝打算培植自己的外戚力量了。衛子夫不僅為漢武帝生了一堆兒女,而且成為了漢武帝的皇后。

這標誌著漢武帝開始著重培養衛子夫背後的衛家外戚力量。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便成為了漢武帝非常器重的大將,後來更是做到了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

03衛子夫家族足夠乾淨,沒有權力糾葛。

衛子夫起於微末之地,她的弟弟衛青是平陽公主府裡的馬伕,她的姐姐衛少兒是平陽公主府裡的丫鬟。

這是一個相當乾淨的家族背景,完全沒有其他外戚力量的參與。這對漢武帝來說是最合適的,況且他們全家基本都出自平陽公主府上。

  1.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姐姐,跟漢武帝關係非常好。所以漢武帝任用她府上的人,其實也是在壯大屬於自己的力量。
  2. 那是一個政治聯姻的重要時代,就連與匈奴都要採取和親政策,才能化解漢朝邊境的威脅。而漢武帝偏偏就不喜歡跟世家大族聯姻,他拋棄了陳阿嬌,也就等於是拋棄了竇家所有的力量。
  3. 漢武帝不喜歡舊勢力的幫助,他希望尋求屬於自己的力量。完全由他提拔起來的外戚力量,才能真正百分之百成為他的臂膀。

此後漢武帝的所有行為,也證明了這一點,他不斷提拔衛青,給衛青各種建功立業的機會,最終將衛青培養成了帝國的大司馬大將軍。

衛子夫立為皇后,後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一二曰發乾侯,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史記》

此外他又培養衛青的外甥衛少兒的兒子霍去病,將他培養成為了帝國的大司馬驃騎將軍,為征戰匈奴添磚加瓦。

總結:漢武帝是一個理性之人,不會被感情所左右。

衛子夫家族的崛起,其實是一個奇蹟,是漢武帝創造的奇蹟。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完全延續下去,伴隨著衛青霍去病的去世,衛家在朝中的地位也逐漸衰敗。

漢武帝到了晚年以後,覺得衛子夫家族是尾大不掉的權力,不應該再在朝堂之上存在。所以把衛青的幾個兒子都給撤了爵位。

失去衛家外戚的支持,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太子劉據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在奸臣江充的挑撥下,漢武帝逼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據,甚至殺光了劉據全家,只留了一個重孫漢宣帝劉詢。

衛子夫也因此而上吊自殺,這個時候開始衛家勢力徹底消失,從崛起到消失,衛家始終掌控在漢武帝一個人的手裡。

當漢武帝在選取新的繼承人時,看中了年僅8歲的劉弗陵。不過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實在是太年輕,為了防止後宮亂政的情況出現,漢武帝狠心殺掉了鉤弋夫人,這才將劉弗陵扶上皇位。

《漢書》

《史記》


江湖小曉生




這個問題很好!

這個阿嬌,就是歷史上的陳皇后陳阿嬌,成語“金屋藏嬌”的典故出自於她身上!從昔日的後宮之主,母儀天下,到後來被廢,鬱鬱而終。縱觀她的一生,落下如此的結局,其中的原因多多!而衛子夫的出現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主要是陳阿嬌自己本人的問題:仗著母親當初擁立劉徹為太子之功,飛揚跋扈。又喜忌妒,更要命的是:嫁給漢武帝多年,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這在封建社會的後宮是“母憑子貴”的地位保障!陳阿嬌的皇后之位已是搖搖欲墜了!加上後來巫盅之禍成為了導火線,賢淑的衛子夫更出眾,於是漢武帝令旨一下:阿嬌的皇后之位就此被廢!



一,在後宮,飛揚跋扈的人幾乎不能善終,似乎已成定律。阿嬌也不例外!

陳阿嬌,是開國元老陳午的女兒,母親是館陶長公主劉嫖!

這個長公主其實很有政治的眼光,原本想把女兒嫁給當時已經是太子的劉榮,沒有想到被拒絕!長公主感覺自己傷了自尊,就問另一個己封王的侄子劉徹,願不願意娶阿嬌時,沒有想到小小的劉徹擲地有聲:

如娶阿嬌,金屋藏之!

這句話,讓劉嫖吃了定心丸,就發揮了自己的勢力幫助劉徹徹底底的打敗冊立了的太子劉榮。

接下來,劉徹順利立為太子,到登基為帝!長公主的功勞最大!

所以,劉徹上位後,原本家裡就富有的長公主,還是不停的向漢武帝索要財物,他還是儘量滿足了劉嫖的請求!不久舉行了婚禮,冊立陳阿嬌皇后,讓長公主一家大長榮寵!

這個阿嬌由於受到了長公主的影響,也就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格,就是對劉徹也常常橫眉怒眼。更別說對朝臣和府中的下人了!

倆個人結婚後,隨著新婚神秘感褪盡,阿嬌的本性一覽無遺,漢武帝劉徹對她越來越失望!



二,衛子夫的出現,讓陳阿嬌的皇后之位開始動搖了!

衛子夫,是一個舞女,一個非常漂亮的舞女,又是劉徹的姐姐介紹彼此才認識的!

衛子夫不僅僅是舞跳的好,又特別的漂亮,還非常的賢淑!這種品德,在後宮自古以來很稀缺,這讓見慣了阿嬌飛揚跋扈的劉徹,有耳目一新之感!

還有更重要的事:阿嬌跟著劉徹多年,也沒生下一男半女,而衛子夫呢?三女一男順順利利,接踵而至!

在後宮,母憑子貴!漢武帝也想自己的萬里江山後繼有人,多少年來盼望阿嬌的肚子爭氣。可是……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而衛子夫利利索索,兒子的出生直接奠定了她在後宮的位置!加上她的為人淑賢,與人為善,恰恰跟阿嬌的飛揚跋扈成為了鮮明的對比!

而阿嬌主演的巫盅之禍就是導火線,讓她的皇后之位不保!



由此可見:後宮,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是爾虞爭奪,又詭異四起!無才無德的陳阿嬌被廢也在意料之中!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扯淡孝武陳皇后之前還是先說點掃興的話,關於金屋藏嬌的典故其實出自一本叫《漢武故事》的志怪小說,在魏晉時期成書,可信程度不高。另外《史記》也好、《漢書》也罷,均沒有記載陳皇后叫阿嬌,鼓搗中國歷史不小心就會掉進民間故事的坑,想想也真夠悲催。

不算怎麼浪漫的結合

陳皇后的父親是堂邑侯陳午,先祖陳嬰其實是跟項羽混的,項羽死後才降了劉邦,所以算不上什麼顯貴。但她的老孃很給力,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在陳皇后年幼時劉嫖的目標就很明確,女兒要嫁的是皇帝。

直接給漢景帝是不可能的,那尼瑪是亂倫,劉嫖把目光投向了景帝的兒子們,最初是希望給太子劉榮,奈何劉榮的母親慄姬拒絕了。之後的事情史書沒有啥可信記載,從後來的言行推測劉嫖應該是轉而開始支持還是膠東王的劉徹。

但從《史記》中我們不難發現,劉徹是先被立太子,後娶陳氏為妃的,也就說是說漢武帝娶她很可能只是酬功,進而繼續拉攏館陶長公主。而且這個決定顯然也不是劉徹本人作出的,那時他應該才7歲左右。

也不算怎麼和諧的婚後生活

對於這種政治婚姻劉徹大抵也不算怎麼反對,待陳皇后不算親密,也不算惡劣。只是從性格上說武帝應該屬於逆反心理較重的人,專心喜歡和別人對著幹,不巧的是陳皇后也是這樣的人。


因為母親擁立有功,陳皇后在宮中一直驕縱強勢,不巧的是劉徹這哥們也很強勢,這兩口子等於擰巴到一塊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徹對權力更加重視,兩個重大問題讓他不得不重視。

首先陳皇后無子,這在皇家是要命的事兒,帝國得有繼承人,因為沒有兒子,劉徹的親舅舅田蚡都認為以後堂叔劉安會登基,開始早謀出路,那可是當朝的太尉!只是生兒子這事兒得兩人配合,劉徹一時也整不清楚到底是誰不行,只能先忍著。

第二件事兒就是劉徹乃至整個漢朝甩不開的狗皮膏藥——外戚問題,漢朝號稱孝治天下,偏偏女的又特別長壽,外戚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劉徹深受祖母竇家、母親王家這些外戚掣肘,眼看又要多一個媳婦兒陳家,這可就真沒法再忍了!

然而不能忍劉徹也得忍,這裡面千頭萬緒的不是快刀斬亂麻的事兒,事情就這麼吊到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的春天,這天劉徹被一票外戚折磨的借祭祀之機到姐姐平陽公主家散心,故事也就順其自然的發生了。

用完就忘的劉徹

要說漢朝人就是比現在奔放,到了姐姐家平陽公主表示看你鬱悶這個操性,姐給你整幾個姑娘吧!然而劉徹眼光極高,公主費心從民間收集的姑娘他全沒看上。無奈之下平陽把自己家養的歌姬都拿出來湊數,還偏偏歪打正著了!

劉徹這傢伙一眼就相中了那個頭髮很漂亮的姑娘,這個急先鋒連天黑都等不了,藉著換衣服(漢朝出行和飲宴要穿不同的衣服)的機會就把這個叫衛子夫的丫頭幸了。他姐姐也樂得做順水人情,把衛子夫和弟弟衛青一起送進了皇宮。

接下來你以為衛子夫就享受專寵走上人生巔峰了?錯!劉徹這孫子回宮以後就把衛子夫給忘了!整整一年沒再見她!後來皇宮驅逐多餘的宮人,衛子夫打算藉機混出去,偏巧居然又被劉徹看到了。

攤上這事兒衛子夫的心態徹底崩了,哭著求劉大官人放了自己,我實在不想就這麼老死在深宮。劉大官人一看梨花帶雨的衛子夫,非但沒有表示同情,丫高高興又把人家給幸了,大概這次劉大官人火力比較猛,衛子夫懷孕了。

衛子夫這邊懷孕留在宮裡,陳皇后那邊聽說後心態也崩了!老孃嫁你十來年也沒懷上,憑什麼一個小宮女起手就梭哈?掀桌子!陳皇后的老孃劉嫖隨手就把衛青給綁架了,準備弄死,還好衛青有幾個武功高強的遊俠朋友把他救了出來,不然未來的大漢名將就掛了。

尋死覓活加跳大神的陳皇后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徹的心態也崩了,他的逆反心理徹底被激發,你不是不讓衛子夫好過嗎?我偏要讓她舒舒服服的!他當著陳皇后和劉嫖的面把衛子夫封為夫人,地位僅次於皇后,就是要打你們的臉!

發現自己地位受到威脅的陳皇后開始了她的表演,史書記載叫“幾死者數矣”,這句話其實有點歧義,可以理解成好幾次差點把自己折騰死,也可以理解為好幾次差點弄死衛子夫,吐槽機是個善良的人,更願意相信前者。

然而劉徹肯定不是個善良的人,他對陳皇后更加厭煩。被整得懷疑人生的陳皇后覺得大概自己的某些功夫不如衛子夫,於是開始向其他資深女士學習,不小心被劉徹發現,繼續鄙視。發現怎麼都無法挽回丈夫的陳皇后就此開始扎小人報復社會,可悲的是居然又被人給舉報了......

搞封建迷信的後果很嚴重

元光五年(前130年)秋,作妖了快十年的陳皇后終於讓漢武帝徹底不耐煩了,他派出酷吏張湯徹查皇后勾結巫女楚服扎小人的事情,三百顆腦袋滾滾而落,陳皇后連丈夫的面都沒見到,直接被(有司)扔了一份廢后書。

好在劉徹還算沒渣到入骨,對陳皇后留了幾分面子,讓她上交印璽後去長門宮待著,那裡曾經是她母親的園子,有她少女時期的記憶。到了魏晉時期,大概是世人同情陳皇后,民間故事裡又多了千金買《長門賦》的傳說,在故事裡陳皇后和漢武帝和好如初,可惜那也只是個傳說。

其實劉徹可能不知道,為了求一個兒子,他那個驕縱的皇后足足花了9千萬錢,沒有孩子並非只有劉徹自己著急。最終在數年後陳皇后逝世,連具體哪一年都不清楚,她葬在長安城外霸陵郎官亭東面。後位空懸兩年後,沒有外戚之患的衛子夫拿到了她交出去的印璽,最終也和她一樣在巫蠱之禍中隕落。


總結起來吧,陳皇后並沒有被金屋所藏,她和漢武帝本就談不上如何恩愛,在無後和外戚的雙重隱患下,她的被廢只能說順理成章。如果不是還有個強勢的孃家,她的下場可能更慘,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與兩個人的出身和性格有關。陳阿嬌出身皇室,恃貴而驕,要獨享專寵;衛子夫出身奴隸,低眉順眼,懂得知恩圖報;漢武帝性格霸道,一世為征服而生,凡是跟他過不去的人,都要受打擊。因此,陳阿嬌被衛子夫替代也就很好理解了。

(陳阿嬌劇照)

身份對比兩重天,性情差異不一般。

陳阿嬌的身世,無比顯貴。她的祖上是西漢開國功臣陳嬰,她的父親是世襲堂邑侯陳午,母親是漢武帝的姑母-大長公主劉嫖。陳阿嬌不僅身份高貴,而且她的母親大長公主對漢武帝有再造之功。沒有大長公主的運作,漢武帝劉徹只能當他的膠東王。原先,大長公主是要將阿嬌許配給太子劉榮的,但劉榮之母粟夫人惱恨大長公主插手後宮,致使其它的妃嬪受寵程度都高於她,她覺得報仇的機會到了:你大長公主也有有求於我粟夫人的時侯,我偏不答應這門親事,氣死你。誰知,這尊佛根本得罪不起。大長公主轉而把目光投向王夫人的兒子劉徹,劉徹願以金屋藏嬌,大長公主有意與王夫人結為親家,王夫人求之不得。此後,大長公主便特意在文帝跟前講粟夫人的壞話,抬舉劉徹如何聰明懂事。於是文帝更加不喜歡粟夫人,並廢了她兒子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徹為太子。文帝崩,劉徹即位,封阿嬌為皇后。阿嬌自恃出身高貴,其母又有功於漢武帝,越發驕縱,發現武帝寵幸其它妃子就生氣,並橫加幹渉;加上大長公主自恃扶立武帝有功,經常向武帝索要財物,弄得漢武帝很不高興。

一天,漢武帝從灞上回來,順便看望姐姐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給弟弟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歌舞表演,但是漢武帝一個也瞧不上。最後,平陽公主安排衛子夫上場,衛子夫一番表演後,漢武帝眼前一亮:漂亮的容顏,柔媚的舞姿,溫文爾雅的氣質,這不正是自已所喜愛的類型嗎?當天漢武帝就在車輿上臨幸了衛子夫,並笑納了姐姐這份厚禮,將她帶進宮內。

衛子夫是個什麼人呢?她是平陽公主府的歌舞教習,其母衛媼是平陽侯府的侍者,衛媼和不知名的衛姓男子私通,生下長子衛長君、長女衛長儒、次女衛少兒。這三女一子就在平陽侯府長大,成年後依然在此當侍者,身份地位可想而知。衛媼後來又與平陽小吏鄭季生子衛青、衛歩、衛廣,之所以姓衛而不姓鄭,想來也不是明媒正娶,見不得陽光。長姐衛長儒光明正大嫁給公孫賀,次姐衛少兒與以縣吏身份在平陽侯家供事的霍仲儒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儒回家後可能是礙於衛少兒的低賤身份,無視她們母子的存在,又娶妻生子。

不知什麼原因,衛少兒進宮一年有餘再沒有被臨幸過。趁著一次清退老弱宮女回家的機會,衛子夫哭請漢武帝將她放出掖廷。衛子夫和著美麗的柔弱喚醒了漢武帝的記憶,他再次臨幸了衛子夫,就在這一次,衛子夫懷孕了,為漢武帝生下了一個女兒。此後,漢武帝對她俞加寵愛,衛子夫不僅沒有恃寵而驕,反而感恩戴德,對漢武帝俞加恭順,儘量替漢武帝分憂。

一個失意人妒火中燒要報復,一個幸運兒母儀天下揚賢名。

眼看衛子夫尊寵日盛,而陳皇后十餘年竟沒能生下一男半女,氣不打一處來,陳皇后之母大長公主心疼女兒,決定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衛子夫,她命人秘密逮捕當時還未出名的衛青,幸好衛青的好友公孫敖將他救下,才免於一死。漢武帝知道此事後,更加冷落陳阿嬌,而將衛青提拔為建章監,加侍中官銜。此後,衛子夫又為漢武帝生下兩女一男,漢武帝欣喜若狂,命東方朔等才子作賦紀念。而陳皇后也想努力改變命運,她花費9000萬錢治不孕之症,終不能隨願,鬱鬱寡歡。與此同時,衛子夫對漢武帝更加體貼入微,凡事做得井井有條,深得漢武帝信任。漢武帝俞發親近衛子夫親屬,讓衛青、霍去病領軍出征,得以建功立業;讓幫助過衛青的公孫敖升官晉級;讓遭人遺棄,又與西漢名臣陳平之孫陳掌有私的衛少兒,風風光光地嫁給陳掌;讓公孫賀當大漢丞相;讓衛長君也當了官。眼見一個奴隸出身的女人要蓋過自已,陳皇后妒火中燒,行婦人媚道要厭勝衛子夫,奪回寵愛。不料,事情敗露,漢武帝大怒,追回陳阿嬌的皇后璽綬,貶陳阿嬌退居長門宮。此時,阿嬌的外婆太皇太后竇太后早已過世,母親大長公主也已離世,再無保護傘可用了。

(衛子夫劇照)

衛子夫恩寵至極,家族也跟著沾光,佔據多名朝廷要職,五人封侯。人言道:“生兒無喜,生女不憂,豈不聞衛子夫獨霸天下!”,這句話是羨慕她有福氣。但衛子夫明白水滿則溢,月圓則虧的道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不僅自身謹小慎微,行事穩重,公平待人,而且對家族勤加勸勉:不驕傲自大,不仗勢欺人,以皇帝為中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衛家人的為人,衛青立下大功後,漢武帝賞他一千金,他當即拿出五百金來孝敬漢武帝的新寵李夫人。時任中大夫的主父偃,鑑於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寵愛,以及她母儀天下的品行,提議立衛子夫為皇后,漢武帝欣然准奏。從此,椒房殿在空缺了一年之後,又迎來新的主人。

陳阿嬌在偏遠、荒涼的長門宮孤苦寂寞。為了表達她對漢武帝的思念,她出一千金請大文豪司馬相如作《長門賦》。傳說漢武帝被其悽婉的言辭所打動,竟有熱淚湧出,但是時過境遷,覆水難收。沒過幾年,可憐的陳阿嬌客死長門,香消玉殞。


春秋風雲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前言

“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司馬相如為陳阿嬌所寫之《長門賦》

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她是漢武帝的姑姑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她與漢武帝可謂是親上加親,然而,陳阿嬌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廢的命運。元光五年,阿嬌被廢,漢武帝邂逅了又一位傳奇女子衛子夫,上演了一場灰姑娘嫁王子的人間喜劇。

那麼這個被漢武帝“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的陳阿嬌為什麼被廢?漢武帝與衛子夫又是如何邂逅的呢?

陳阿嬌,是個不簡單的人物,她是漢武帝一生中遇到的第一個女人,也是漢武帝的親表妹。她和她的母親劉嫖對漢武帝是有恩的,她們慫恿漢景帝廢掉了皇長子劉榮,讓皇十子劉彘登上了太子之位。

那麼陳阿嬌這麼一個有恩於漢武帝的皇后為什麼會被廢?

其實,它涉及到了後宮一場非常複雜的鬥爭,實際上是四個人(陳阿嬌,劉嫖,衛子夫,漢武帝)博弈的結果。

二、陳阿嬌被廢,她自身的原因

(1)性格驕橫

首先,皇族家庭出身的貴族身份(漢武帝的表妹)給陳阿嬌帶來的是驕橫,她缺少的是溫柔。

再者,陳阿嬌是有恩於漢武帝的,如若沒有他們之間的聯姻,沒有她母親長公主的扶持,漢武帝這個皇十子成不了皇太子。

所以在陳阿嬌的心中,看到她的丈夫,她就覺得她是他丈夫的恩人。

這樣的一個性格和漢武帝交往起來那就是蠻橫專斷,而漢武帝的性格也是專斷蠻橫,他倆是一個樣,性格完全一致。

漢武帝劉徹先是皇太子,後來是皇帝,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他的手裡。再者,漢武帝是一個個性十分張揚的人,他不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他的地位,他的權力,加上他的性格,可以說他和陳阿嬌是天生的一對。

一個蠻橫專斷,一個專斷蠻橫,這倆人碰到一塊兒,我們可以想象,他們之間的溝通和諧會是怎樣的一幅場面,兩個字——甭談。

所以,他們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個女霸天,一個男霸天,強強相對,結果可想而知了。

對於陳阿嬌來說,她是該忘的沒有忘,該記的沒有記。俗話說,我們人是既健忘的,又是善記的,人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

有恩於己健忘,有恩於人善記。

(2)阿嬌無子

在古代,皇后最害怕的一大弊端就是沒有孩子。陳阿嬌從太子妃到皇后,始終沒有為漢武帝生下一兒半女。無論責任在誰,這在封建帝王看來其責任都是皇后的。當然了,這個我們根據史料可知,漢武帝在六十二歲時還和鉤弋夫人生了一個幼子劉弗陵,從這個來看,漢武帝在生育上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這個責任是在陳阿嬌的身上。從相關文獻記載,陳阿嬌為了治不孕不育症花了九千萬錢,結果還沒有治好。

這就是一個把柄了。這是一個讓漢武帝說得出口又拿得出桌面的把柄。

(3)阿嬌失寵,施巫蠱害衛子夫

因為無子,阿嬌逐漸被漢武帝冷落,特別是衛子夫的出現(建元二年出現在漢武帝的視野),漢武帝和阿嬌的關係就明顯疏遠了。陳阿嬌的心裡就不平衡了。她是皇后,而且又有恩於皇帝,要是沒有她,劉徹怎麼能當上皇帝?

可偏偏漢武帝就是不聽這一套,冷落了阿嬌。

隨之而來的就是陳阿嬌的怨恨、嫉妒。加上她的無奈與無知,於是她便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巫蠱(古人很迷信,他們覺得刻一個木偶,寫上一個人的名字,將它埋在地下,然後天天詛咒,這個人就可以得病、早死。)

阿嬌找了一個叫楚服的女巫,然後詛咒衛子夫這些被漢武帝寵信的人。

巫蠱在我們古代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是牽扯到皇族的話,那就是犯罪了。

然而,沒過多久,這件事情就暴露出去了。漢武帝震怒,讓酷吏張湯去審查這個案子。結果張湯一下子查出了300多人,最後女巫楚服被殺,陳阿嬌被廢長門宮。

首先陳阿嬌驕橫的性格,其次沒有給漢武帝劉徹生下一兒半女,再者加上巫蠱事件,於是她被漢武帝廢於長門宮。

縱觀陳阿嬌這個人物,我們會發現她很愚蠢,她做得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對的。所以即便她的母親再有恩於漢武帝,阿嬌依然沒有逃脫被廢的命運。根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阿嬌被廢后,在長門宮裡憂鬱而終。

三、陳阿嬌被廢,母親長公主劉嫖的原因

劉嫖是漢武帝的姑姑,別稱“竇太主”。她女兒陳阿嬌的被廢,她也有責任。

(1)貪婪

劉嫖當年就是出於貪心,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慄姬的兒子慄太子劉榮,慄姬嚴詞拒絕了她。在慄姬那兒碰壁了以後,她就去找王夫人(劉徹的母親)求親。

故而,在劉徹當了皇帝以後,劉嫖這個丈母孃就更加得貪婪了。用“索求無厭”來形容也不為過。她不斷地向漢武帝提各種各樣的要求。

《資治通鑑》記載:“竇太主恃功,求請無厭,上患之。”

劉嫖倚仗對漢武帝有功,不間斷地提要求,讓漢武帝感到厭倦。從而導致陳阿嬌這個皇后的寵愛衰落了下來。

所以,陳阿嬌的被廢,是受到了她母親的牽連。

(2)糊塗

長公主劉嫖是個很糊塗的人。

首先她認識不到她的女兒跟漢武帝的婚姻是個政治婚姻,政治聯姻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感情基礎,儘管當年的劉彘說了一個既美麗又浪漫的話——“金屋藏嬌”,但其本質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一點,作為母親的劉嫖應當非常清楚,但她卻意識不到。她期望阿嬌專寵,她希望漢武帝能夠永遠只愛她的女兒。這就又是大錯特錯了。她沒有意識到她的女婿不是一般的男人,他是大漢的皇帝。要求皇帝專注於愛情,這可能嗎?

阿嬌沒有這個認識,她做母親的應當認識到啊,然而事實很殘酷。

(3)沒有及早干預

陳阿嬌跟漢武帝婚姻的破裂是有一個過程的,當阿嬌開始鬧的時候,長公主劉嫖就應當干預這件事情了。但是她不僅沒有干預,反而還一味縱容阿嬌。所以在母親的縱容之下,阿嬌越走越遠,從尋死覓活發展到巫蠱,一步一步走上了絕路。

在處理阿嬌和漢武帝的夫妻關係上,長公主沒有及早的干預,這無形之中縱容了阿嬌的跋扈,由此,阿嬌的悲劇命運也就註定了。

所以,阿嬌的被廢,她的母親長公主劉嫖要負很大的責任。

四、陳阿嬌被廢,跟衛子夫干係甚大

在建元二年,漢武帝去姐姐平陽公主的家,平陽公主就把她府裡十幾個美女全部獻出來,結果漢武帝一個都沒看中。其後,在吃飯喝酒的時候,來個一個歌女(衛子夫),衛子夫的歌唱的非常好,拿到現在來說,“中國好聲音”的冠軍非她莫屬。


漢武帝聽後驚為天人,被她吸引住了,看上了她。非常瞭解弟弟的平陽公主就叫衛子夫去侍奉漢武帝。於是,衛子夫就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

在《太平御覽》中記載:“(衛子夫)頭解上(漢武帝)見其髮髻,悅之。”衛子夫的頭髮一解開,那一頭秀髮馬上就吸引住了十八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於是,漢武帝就把衛子夫帶回皇宮中去了。

《史記·外戚世家》載:“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衛子夫這個楚楚可憐之態,梨花帶雨之容,小女人姿態讓漢武帝不能自拔,深深迷戀。

所以,衛子夫的出現,在阿嬌傷痕累累的心口上又撒了一把鹽。她邂逅漢武帝,漢武帝對她一見鍾情,這導致了阿嬌的尋死覓活。其後,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寵愛並且懷孕,更是讓漢武帝寵愛不已。阿嬌的蠻橫專斷,相比於衛子夫的柔情似水,少了女性的陰柔之美,這也讓漢武帝越來越疏遠阿嬌,最終導致陳阿嬌無計可施,走上了巫蠱的道路。

故而,陳阿嬌的被廢,衛子夫也有很大的責任。

五、陳阿嬌被廢,丈夫漢武帝的責任

阿嬌皇后之位的被廢,漢武帝的責任很大。因為最後廢除阿嬌皇后之位的這個決定,正是他的丈夫漢武帝劉徹做出來的。

從上文我們知道,漢武帝廢陳阿嬌有兩個強硬的理由,一是無子,二是巫蠱。在古代,光是無子這一條就足夠廢后的了,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巫蠱不但是廢后的理由更是殺頭的理由,因為巫蠱不是一般的問題,巫蠱是犯罪。

漢武帝雖然在處理陳阿嬌這個問題上沒有太大的過錯,但他畢竟是阿嬌的丈夫,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況陳阿嬌這個從小與他青梅竹馬的結髮妻子。在阿嬌的心裡,她是深愛著漢武帝的,但漢武帝卻毫不留情面,一紙詔書將阿嬌廢於長門宮,導致阿嬌最後鬱鬱而終。

作為丈夫,他不僅不能寬容、包容他的妻子,和他的妻子好好溝通,解決矛盾問題,一起互愛互助,還將妻子打入“冷宮”,讓她鬱鬱而終,這是他該負的責任。

然,作為帝王,這確實家常便飯,所以,在漢武帝的一生中,有無數的女人圍繞在他的身邊,阿嬌只不過是他的第一個犧牲品而已。

六、結言

自小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陳阿嬌,更是被幼時的漢武帝許以“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長大後的她,竟也嫁給了這個要把她“金屋藏嬌”的男人。但其結局,卻與之天差地別,這個男人親自把她打入了“不見天日”的長門宮,最後她鬱鬱而終。

回顧阿嬌的一生,她原本是可以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婚姻,但她蠻橫的性格,加上她母親對她的一味縱容,讓她的丈夫漢武帝劉徹漸漸疏遠了他。而衛子夫的出現,更是加劇了漢武帝對她的厭倦,最後終於還是狠下心廢了這個他要“金屋藏嬌”的女人。


這,不禁讓人唏噓。

我是點點文史,以上均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點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