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期間,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戰爭的走向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狼君歷史


當時日本已經瞭解到黑龍江大慶地區可能會藏有石油,但是並沒有勘測到,日本是一個戰略資源十分狹小的國家,戰爭資源幾乎依靠進口,所以日本十分珍惜一槍一彈。那麼假設日本發現大慶油田會怎麼樣哪?日本戰敗並不是資源枯竭,而是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重打擊,所以日本戰敗依然是必然,但是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日本必然會造成更多的殺戮。我們需要了解兩點第一大慶到底有多少油,第二日本在戰爭後期資源都有那些枯竭。

第一大慶到底有多少石油

1959年9月26日,就在這一天上午,東北松遼盆地的松基3井噴出來油流,工作人員很快就確定,這裡的石油儲量能夠保持穩定可靠的生產,因為當時已經臨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大慶的日子,因此當時的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建議將這裡改名叫做大慶。

這就是我們今天國人耳熟能詳的大慶油田的來歷,大慶油田作為新中國最大的油田,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的大油田,到今年為止,已經持續為共和國工業建設提供了號稱“工業血液”的石油長達60年之久,累積生產原油23.7億噸。什麼概念,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消耗的石油也才3億噸,可見大慶油田有多富,大慶油田幾乎以每年5000萬噸的出油量一直是世界前茅的的大型油田。可見如果日本擁有大慶油田會是多大的幸事,也將成為中國之不幸,參考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最後,知道自己已經失敗,就喪盡病狂的點燃境內油田,美軍最後不得不依靠噴氣式飛機來滅火。新中國幸好有大慶石油的支撐才有工業發展。


第二當時日本資源都有那些枯竭

日本帝國主義後來之所以不惜偷襲美國珍珠港,進攻南洋英美等國殖民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美國等列強的禁運之下,到1941年8月,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已經不足1000萬噸,這個儲備量,大概只能支撐日本維持20個月的正常經濟運轉。20個月都是樂觀估計一旦遭遇大型戰爭更本不足以戰爭使用。日本海軍和軍工業極度依賴從海外運送進來的鋼鐵和石油,而日本國內還依靠中國和東南亞一帶的糧食生產,而這些統統要從海路運輸,43年下半年,美國潛艇成功封鎖日本後,原油、粗加工後的石油、鋼鐵、糧食運輸受阻,日軍對受損航母的修復工作大大放慢,日本海軍出航海巡的次數也受到限制,而商船的護航艦也大大減少,而這麼做得結果就是,日軍商船損失更加慘重,直到44年中旬,日本國內已經鬧起了一定的饑荒,戰艦連柴油都分不到,而美軍的空襲又更加頻繁,日海軍損壞的戰艦已經完全沒有資源可以修理了,到44年末期,日本海軍的航母甚至必須用未加工的石油當做燃料被迫出海作戰,其戰鬥力可想而知,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對日封鎖,嚴重打擊了日軍的後勤補給線,沉重的打擊了日本海軍,為美國轟炸機後來的對日空襲中提供了勝利的機會,同時也保護了同盟國海軍的運輸線和海軍艦隊,對日的封鎖,其實就是為太平洋戰役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所以如果日本有充足的燃料必然會為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說要改變戰局很難,因為美國掌握了核武器。


闡釋君


如果二戰期間,日本發生了大慶油田,戰爭的轉向我是這麼認為的。

大慶油田要是被日本發現,最多的可能就是這一油田會被迅速開採出來,儘可能多的運回國內,因為大家知道日本是個資源稀缺的島國,所有的石油資源都需要進口,這一資源對於戰爭來說是非常需要的。二戰期間同盟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資源封鎖,所以它很難從國外獲得。

另一方面日本為什麼戰爭期間決定發動東南亞戰爭,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想獲取石油資源,自己沒有,特別是日本的海軍和航空兵部隊是急需要石油這一資源的,如果發現大慶油田並且開採出來,有可能日本會改變南進政策,而轉向北進,從東北對蘇聯發起進攻,和德國二面夾擊。造成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二戰時間有可能拉長。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石城艾倫


如果日本人及時的發現了大慶油田,他的最終結果也還是戰敗。

發現大慶油田的存在並不能改變改變日本人的命運,最多就是改變了日本在二戰中的進程,增強了日本人抵抗同盟國的決心,儘管同盟國需要花費更加巨大的代價,但是日本戰敗的這一結果確實不變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日本從1937年開始侵略中國,一開始確實是越打越猛,但是這是建立在日本能夠持續獲取戰爭資源的情況下的。隨著日本與中國的戰爭從一開始的一面倒的形式,到後來成為與中國的拉鋸戰,可以說到了1942年,日本基本上就被拖在了中國的戰爭泥潭中。

這個時候的日本開始為了尋求更多的戰爭資源,比如:石油、鋼鐵等。所以就爆發了珍珠港事件,因為日本向控制海上的石油,因此為了防止他的海上生命線被美國人封鎖,所以日本人決定冒險,先下手為強。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日本如果在中國獲取到了石油資源以後,雖然能夠提高日本的戰爭效率,但是隻要有美國對日宣戰看,那麼日本就是必輸無疑的。

當時的美國實在是太強了,強到了幾乎可以橫推日本,無論是在陸軍規模,還是在陸軍的軍備,海軍、空軍,美國都可以做到橫推當時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蘇聯都要略遜於美國。


這個歷史很正


日本二戰都缺什麼資源?

要想維持戰爭,是要耗費大量資源的。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自然資源都比較稀缺。二戰時日本的鋼產量不到德國的十分之一,鋼鐵資源主要從美國進口。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靠東南亞進口。

以戰養戰緩解壓力

日本發動戰爭是長期準備的,通過在外國特別是中國的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源.戰爭期間又以戰養戰的政策。先入侵東北是為了戰爭所需的煤鐵糧食資源!但是,日本缺的不僅僅是糧食和煤鐵,石油橡膠錫礦同樣稀缺。但是,這個時候還可以維持軍隊運轉,所以沒有和英美撕破臉。

日本東南亞戰爭示意圖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對於物資的消耗也越來越多,美國又實行了斷供政策,日本盯上東南亞這塊肥肉。東南亞戰略位置重要,對日本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日本奪取東南亞,向南可以進攻澳大利亞,擴大在大洋洲的勢力;向西可以進攻印度,奪取印度這塊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獲取印度的豐富人力和礦產資源,並可以策應德國,和德國會師中東;向東可以為太平洋作戰提供戰略支撐,有助於日本對抗美國;此外,佔領東南亞還能包抄中國,並切斷中國的國際援助,早日解決中國這塊硬骨頭。

麥克阿瑟撤退

發現油田後會怎麼樣?

發現油田後會一定程度上緩解日本對石油的需求。說不定日本陸軍還會大大方方的讓給海軍一點。但是,日本需要的不僅僅是石油,對於二戰時的日本,東南亞的人口,糧食,礦產,橡膠都是急需的資源。日本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有英國美國的存在。

所以即使有大慶油田,日本也不會放棄東南亞,最多是延緩侵略的步伐。對於二戰整體影響不大。


淺議輕談


坦率的講,如果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發現了中國東北地區的石油資源的話,那麼二戰的勝負還真的尚未可知,二戰日本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源物質匱乏所導致的。否則以當時日本軍國主義那種瘋狂的架勢來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就範的。

事實上早在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後開始前,美國人就已經對東北地區進行過石油勘探工作,當時美國人信奉石油生成理論都是海相石油理論,所以在美國勘探石油的時候把大慶和松遼等地區都給排除在外了。所以美國人沒有找到石油,因此美國人也聲明中國無油。日本人當年佔領東北後,也是著急忙慌的四處尋找石油,但日本同樣也是海相生油理論的擁護者,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勘探設備和技術要比美國差很多,自然日本的勘探也是白費功夫了。所以日本人在東北並沒有找到石油,這也導致日本一直處於石油極度缺乏的狀況之中。

一直以來日本的能源物質,尤其是石油方面,幾乎全靠美國供應。即使在二戰爆發後,日本的大量石油進口也依舊是美國人在供應。美國人對於日本人也是嚴加防範,雖然一直在供應日本石油,但並沒有不限量的供應。所以日本一直深受缺乏石油之苦。日本人不願意被美國人遏制住石油供應,所以日本在開闢中國戰場之外,還南下東南亞想要獲取石油產地,也因此日本侵犯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利益。在日本南下東南亞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禁運和封鎖。這就導致日本的能源物資供應出現問題,什麼東西都運不回國。日本人受不了這個氣,所以發動了珍珠港戰役想要給美國人一個教訓,也因此引發了美日開戰,這也直接導致了日後日本戰敗的命運。

試想一下,如果日本人在東北找到石油會發生什麼呢?日本就不會受到美國的鉗制。有了在東北掠奪的鋼鐵,煤炭和石油。日本的軍事發展就會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到時候雖然美國強大的軍工製造業依舊可以壓制日本。但日本也不會毫無還手之力。戰爭後期為什麼日本根本打不過美國?就是因為石油缺乏,飛機沒有油料,艦船也同樣沒有油料出海。這就是日本在戰爭中後期所面臨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有了石油日本就不會南下東南亞引起美國的反彈。

美國扶持日本發動二戰,其目的就是要日本去和蘇聯死磕。但為什麼日本沒有侵略蘇聯,而選擇侵略中國呢?一方面當時的中國非常弱小,容易得手。另一方面就是東北能源物資富饒。而東西伯利亞地區當時並沒有發生多麼富饒的能源物質,相反當時的東西伯利亞地區被認為是不毛之地。所以日本毅然決然的侵略了中國東北,如果沒有中國東北的能源物質供應,日本根本停不了多長時間。也慶幸日本沒找到石油,否則戰爭會更加殘酷,結果也猶未可知。想想真實不寒而慄。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假如日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現了大慶油田,那麼日本就會改變相持階段的作戰策略。當然日本北上的戰略因受到了蘇聯的致命打擊基本放棄,因此南下才是日本的戰略方向,有了充足石油資源的日本是不會放棄入侵東南亞的。

日本海軍會配合陸軍南下而不會去偷襲珍珠港

1940年9月日本對東南亞展開了軍事行動,美國隨即對日本廢鐵鋼材以及石油實施了禁運和制裁政策,由於日本國內資源匱乏美國的禁運政策對日本經濟和資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戰爭狀態下的日本承受不了資源匱乏的窘境的。

  • 德國攻佔歐洲使得東南亞的英國法國荷蘭無力抵抗

希特勒的閃電戰迅速將法國、荷蘭等國家佔領,雖然和英國的空戰失利但是德國將英國壓制在英倫三島動彈不得。東南亞作為法國荷蘭以及英國的殖民地在失去母國支援的情況下很難抵擋日軍的進攻,因此日本決定執行南下策略。

日本堅信德國會將英國打敗,會登陸英國進行毀滅性打擊。此時的日本並不知道希特勒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蘇聯,而日本為了南下卻想和蘇聯修好。

  • 擁有大慶油田就不用再偷襲美軍的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因為美國的石油禁運,日本假如有大慶油田就不愁石油了,有了石油戰爭就可以繼續下去,那麼日本海軍就不會再去偷襲珍珠港了。日軍會對東南亞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為東南亞也有豐富的石油和橡膠資源以支持戰爭。

但是美國和英國畢竟是盟友,美國不會坐視東南亞被日本吃掉,假如日本穿越緬甸進入印度那麼整個歐亞的局勢會變得更加複雜。

與美國的碰撞遲早會發生,但日本失敗的結局很難避免

美國本來就制定了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重點支援英國蘇聯和發展本國力量,假如日本順利將東南亞佔領併入侵印度,那麼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 日軍進入印度就會威脅到蘇聯的後方對蘇聯威脅極大

1941年的德軍和蘇軍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展開了殊死搏鬥,假如此時的日軍穿越了緬甸進入印度,那麼蘇聯的後方就會變得不安全。二戰中亞洲英軍和印度軍的戰鬥力差的要命,想抵擋住日軍顯然難度很大。

假如日軍滲透至斯大林格勒後方導致蘇聯分兵而不能全力以赴,極有可能被德國打敗,戰敗的話蘇聯的局勢就變得很艱難了。因此美軍會很自然的行動起來召集國民政府在印度或者緬甸參加對日作戰。

  • 美國遲早會參戰因為美國不會放任日本德國打敗蘇聯

即使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軍也會參戰。因為等到蘇聯被打敗再參戰自己就非常被動了,因此美國會改變自己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直接幫助印度的英軍拖住日軍,將東南亞的局勢扭轉過來。

假如美國的重心有所轉移,裝備物資能源源不斷的運到印度,那麼翻盤日軍也不是難事。因此美國參戰是遲早的事情,只要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那麼日本戰敗是不可避免的。

結語

日本假如真的發現了大慶油田也許日本真的會調整自己的戰略,至少會避開同美國直接開戰,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美軍參戰是必然的結果。也許日本不偷襲珍珠港戰爭會持續的時間更久,但日軍失敗的結果是不會改變的。


秋雨魯北說歷史


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我來回答!

背景

在太平洋戰爭沒爆發以前,日本和美國一直都是利益關係,美國人是瘋狂的在其中撈好處的,所以,在日本前期侵華的戰爭中,其實都有美國人在其中撈好處收取大量的銀子,到後來,美國封停日本石油,那是因為日本動了美國更多的利益,所以也是引發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部分原因!說白了就是為了資源。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日本石油至少有80%是來自於美國的。


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日本在當時根本就沒有發現,第二種說法就是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可惜的就是日本在當時沒有技術和條件鑽取大慶油田,畢竟大慶油田和普通的東北油田不一樣,總之是各種說法都有,大慶油田在當時的石油儲存量高達五千萬頓以上,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大油田。


如果當時日本發現大慶油田的話,抗日戰爭肯定會無限期放緩的,戰爭可能真的就不是1945年結束那麼簡單,以日本當時的那種情況,挺個幾年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日本的結局還是會失敗,畢竟大勢所趨,不可能靠一個油田就翻盤,只會讓彼此損失更加巨大而已,日本是資源非常緊缺的國家,不光缺石油、缺鋼鐵、缺橡膠、缺物資供給,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和“入侵東南亞”的直接原因,東南亞物產豐富,這才是根本目的。石油的確是很重要,但是畢竟不能吃石油、喝石油。所以,總的來說,日本就算是發現大慶石油也是無濟於事,反而受損失的是中國。



鵬正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軍石油短缺問題,但不會在根本上左右戰爭進程。

日本本土資源貧瘠,只能以"以戰養戰"的方式維持戰爭,所缺資源也不僅是石油一種,東南亞的橡膠礦產石油勞動力都是日軍緊缺的資源,張鼓峰諾門坎戰役的慘敗使日軍意識到蘇聯的強大,北進基本無望。而蘇德戰爭的爆發使日本認為蘇聯無暇東顧,因此南下自然勢在必行。

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日漸強大將對位於東太平洋的美國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美國必然不會放任日本為所欲為。因此即使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太平洋戰爭依然不可避免。


306室長


二戰珍珠港以前,美英已經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封鎖,也就是說已經在打壓日本,抓著日本的命脈石油資源。如果二戰珍珠港前日本發現大慶油田,有可能美國會提前攻擊日本,掌握主動權。所以明面上看是日本先攻擊的珍珠港,但實際是美國首先發起石油封鎖,先動手扼住日本的脖子,所以即使日本發現石油,美國也會提前動手,日本也是必敗的,實力差距不是一座石油能大幅改變的。


邕州砍柴人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也不會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因為美國是不會讓日本壯大的,如果日本擁有了巨大的資本就要和美國一較高低,美國也不希望天下的好處都讓日本的了 ,能分一杯羹,何樂而不為 ,上有蘇聯,中間有中國,下邊又美國,在上中下,三位一體的打擊中,只剩下日本一國,戰敗只是早晚問題,在世界發展史上,任何一場非正義戰爭都將敗的一塌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