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客、諾華等藥企內部舉報頻發,國家鼓勵“吹哨”,還有獎金!


健客、諾華等藥企內部舉報頻發,國家鼓勵“吹哨”,還有獎金!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3月19日,國家監委調查組發佈《關於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有關情況調查的通報》,調查組的工作建議是:由於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訓誡書不當,執法程序不規範,建議湖北省武漢市監察機關對此事進行監督糾正,督促公安機關撤銷訓誡書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及時向社會公佈處理結果。

至此,對李文亮醫生相關事件的調查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醫藥界“吹哨人”正明顯增多。

3月18日,吉林藥監局公佈2019年投訴舉報數據。其中,藥械舉報佔比超過80%,來自企業內部人員的舉報明顯增多。

健客、諾華等藥企內部舉報頻發,國家鼓勵“吹哨”,還有獎金!

根據通報,2019年該省藥品投訴舉報平臺通過電話、網絡、信件、走訪等渠道接收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諮詢舉報信息共計4446件,其中舉報2513件,同比上升23.73%;諮詢1895件,同比上升25.83%。

上述舉報中,藥品類舉報數量最多,佔比達到70.61%;其次是化妝品472件,佔18.82%;醫療器械265件佔10.57%。

這些投訴中,虛假宣傳、違法違規生產經營產品、銷售假冒偽劣和來源渠道不明的產品、標籤標識不符合規定等都是主要內容。

從特點上看,企業內部人員舉報明顯增多,主要為藥品進貨渠道、銷售和存儲環境不符合規定等問題。

健客、諾華等藥企內部舉報頻發,國家鼓勵“吹哨”,還有獎金!

圖/ 視覺中國

吉林省藥監局表示,將繼續發揮好藥品投訴舉報平臺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舉報機制,加大有獎舉報獎勵力度,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藥品安全社會共治。

近年來,為有效遏制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對投訴舉報的獎勵力度持續加大。特別是企業內部人員,如果舉報內容得到證實,獎勵會翻倍,上限高達200萬元。

可以看到,健客網、恆瑞醫藥、復星醫藥、賽諾菲、諾華、百特在內的大批知名藥企,都曾遭到員工、前員工舉報。甚至最近還有創始人舉報自己企業的案例發生。

2018年,轟動全國的長春長生疫苗造假事件最初也由內部人士舉報,國家藥監局發起飛檢,才東窗事發。結果,一代“疫苗大王”破產拍賣,負責人終身禁入市場,一批相關人員遭到查處,還直接促成了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的面世。

在企業內部投訴舉報數量明顯增多的趨勢下,藥企將更加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鼓勵“吹哨”

國家提高獎金上限可達200萬

資料顯示,“吹哨人”制度最早出現在19世紀美國的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對於提供準確違法信息的“吹哨人”,也就是內部知情人士,會基於罰金、賠償等執法結果給予其10%到30%的獎勵。

在中國的食品藥品監管領域,專家們也普遍認為,企業內部的“吹哨人”能夠更早發現問題,如果能及時吹響哨聲,無疑可以大幅度降低監管成本。

一些人對這一制度有質疑,甚至稱其“有毒”,但是,已經有多個省份將相關內容寫入了規章制度,獎金也一路走高。

早在2017年8月,原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的通知》,將舉報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違法行為的獎勵上限,由原來的30萬元提升到50萬元。

獎金具體數額基於涉案金額或罰沒款,最高可達到4%。而且,內部舉報獎勵加倍。

此後,重慶、成都等多地在翻倍的基礎上,將上限進一步提高到了60萬元。

2019年9月,國務院也首次對“吹哨人”制度建設進行部署。

同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市場監管領域重大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將每起案件的舉報獎勵金額上限再度上調,至100萬元。如果舉報涉及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危害的違法行為,獎勵上限可以到200萬元。

很明顯,在食品藥品領域,監管部門在持續加大力度鼓勵內部舉報。

重要線索來源

大批知名企業因內部舉報遭查

事實上,藥企內部舉報的威力已經顯現。

前不久,知名醫藥電商平臺健客網因疫情期間哄抬物價、涉嫌銷售假冒偽劣口罩被廣州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起因正是來自內部人士而且還是創始人的舉報。

拋開投訴舉報背後的恩怨不談,如果健客網被查認確實存在10倍價格銷售口罩、售賣三無產品等行為,則將面臨退一賠三,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吊銷營業執照等民事、行政處罰,甚至涉嫌構成刑事犯罪。

今年年初,跨國藥企賽諾菲子公司安萬特,也遭前員工舉報,稱其假借慈善之名,向使用該公司旗下“明星藥”Lemtrada的醫保患者支付補償性回扣。賽諾菲為了平息此事,付出了1185萬美元的代價。

在更早些時候,國內知名藥企恆瑞醫藥、復星醫藥子公司重慶醫工院等都因受到內部舉報陷入麻煩,涉及數據造假、管理混亂等問題。

健客、諾華等藥企內部舉報頻發,國家鼓勵“吹哨”,還有獎金!

圖/ 視覺中國

諾華更是因為被員工實名舉報在華洗錢、帶金銷售等問題而被衝到風口浪尖。

投訴舉報已經成了涉藥案件的重要線索來源之一。國家藥監局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各級監管部門查處的超10萬件藥械案件中,至少有5%是來自投訴舉報。

而醫藥企業作為信息不對稱行業,很多問題只有內部人能夠發現。特別是生產環節的GMP管理數據記錄、文件管理,灰色利益輸送等問題,都極具隱蔽性,容易造假,而且難以發現。因此,來自內部的舉報對於有效監管更加重要。

在獎勵力度持續升級之下,內部舉報數量還會進一步提高。這將使藥企如履薄冰,也將倒逼整個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