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漫談之四】陰陽五行

【中國文化漫談之四】陰陽五行

【中國文化漫談之四】陰陽五行

世界上最牛的一種辯論方式,就是貼上“不科學”的標籤,沒有之一。大抵因為貼標籤是最不用動腦子的事情了。即便是某主義,也不得不扛起科學的大旗。這事兒本身就不科學。今天中醫治好病了,說那是誤打誤撞,偶然的。明天西醫把人治死了,說是病入膏肓,沒得治了。弗洛伊德說句“力比多”,不少人呼叫“真高明”呀。老祖宗說個“太極”,一波人就說“封建迷信”。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不服不行。我猜測老祖宗命犯太歲,造出如此多的不肖子孫,連聽他把話說全乎的機會都不給。

我有時甚至覺得,一個民族沒文化並不算可悲,最可悲的是,腦子裡裝滿了別人的文化,根本不會去認真瞭解一下自己民族的文化。五千年文明,不全是誤打誤撞走過來的。如若這樣,運氣這麼好的民族,不也是一種驕傲。

不得不說,一些人,就像我在《YAN人生產線》一文中所說一樣,已經成為YAN人,並不自知。批判要建立在瞭解對手的基礎上,不瞭解就批判,那不是正是我說的YAN人嗎?

中國文化,如果只講仁義禮智信,那隻不過是表皮、現象。只有從其底層邏輯開始,才能真正深入到中國文化中。而太極以及我馬上要講的陰陽五行,就是中國文化的底層邏輯。

好了,言歸正傳。

上一節講到,宇宙萬物,古人認識的方式是,將萬物放到一個能量場中。這個能量場,就是“太極”。物物一太極,所以宇宙中有無數太極。每一太極都是一個自給的循環系統,不僅能完成內部的循環,還能完成與外部的交換。可以說,太極這個能量場,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巴西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得克薩斯州就能有一場颶風。這就是一個太極的表現。

有人會說,無數個太極,無數件事物,那為何不取無數件事物研究,而單取太極呢?這是古人的智慧。無數個太極,遵循一個“道”,就是陰陽。而物各有性,千變萬化,不外乎能量的交互。現代話來說,這也是一種抽象,只抽取了力,而不管其結構。或者說,這是一種定性方式,和定量方式有區別。科學以定量分析為主要研究手段。在物理學中,也有陰電陽電之說。如果放到更微觀的世界中,量子世界,不外乎一個能量場。這一門學問,我連門都沒進入,有請高人。

比如人吧,不管人體如何複雜,對外釋放的,不過陰陽二力,或者陰陽二氣。男性陽氣多一些,女性陰氣多一些。古人認為,萬事萬物不過如此。所以,在古人的眼中,宇宙很簡單,就是由能量構成的,所有實體,不過是能量聚合體而已。由此,整個宇宙,就是“陽”和“陰”的關係組合。翻譯成現代語言,宇宙就是由“0”和“1”相互作用的能量場。

這是古人的宇宙運動論。天象如此,地理如此,人也如此。但由於是以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所以人又有了“德”的衡量標準。如果沒有人,宇宙不過是“無極”狀態。所以古人講,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由陰陽而五行。大家都清楚,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我的理解中,五行不是指五種物質,而是指陰陽的五種不同的程度。古人講東西,能近取譬,總拿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做類比。比如神,看看《黃庭經》,一系列的小人兒,都在人體內。其實不然,古人不過是打個比方,讓人更好理解和傳播而已。要不,人體內擠上多個小人兒,那多憋屈。至於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的,要注意了,那是體內真有了小人兒。道家稱這種現象叫“奪舍”,也就是別人奪了你的窩了。

我猜想,古人為了更有助於認識宇宙及利用各種能量,所以將陰陽做了一定程度上的量化。陽呢,就分為少陽(金)、太陽(火);陰呢,分為少陰(木)、太陰(水)。如此,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就構成了四象,再加一個陰陽均衡之態的土,就構成了五行。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中國文化漫談之四】陰陽五行

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相乘相侮。大家一翻書就知道了,我就不在此佔篇幅了。

五行的生剋制化,是種種關係。所以古人認識宇宙,是對能量之間關係的認識。這不是宇宙生成論,而是宇宙運動論。至於宇宙生成,那是無極狀態,我說不好。

太極內部是如此。比如說,五臟的生剋制化,五倫的生剋制化,五音五色同樣如此。這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理一分殊”。在這種關係中,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都是關係中的一員,少了誰都不行。所以,不要把五行關係,尤其是在人倫中體現的五行關係,視作一種等級關係。只有五行合一,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哪一個五行弱了,就人體來說,會生病。就社會而言,會失控。

太極外部,也是如此。太極一旦與外界發生關係,那此太極就成為大太極中五行的某一行而已,視其主要屬性而定。比如地球,是一太極,有五行運動。但放到太陽系中,那地球就是五行中的一行。具體是什麼,我沒深入研究。

如此,一個個五行在運動的太極,就構成了宇宙的整個運動。陰陽五行論,就是這樣簡單。大道至簡,不過如此。

五行運動,構成一個嚴密的平衡體系。這種平衡,就意味著邊界。健康的人體,五行各歸其位,各盡其職。一旦有外邪入侵,就會引起內部的不平衡。根據五行生剋制化,用不同的要,或補益,或清洩,把外邪排除出去即可。因此中醫治病,是針對系統的平衡,而不針對系統中的個體。健康社會,也是如此。中國文化中,音樂和美,甚至德,同樣如此,平衡為上。生剋制化,是一個合化的過程;平衡狀態,就是和的狀態。這個以後會詳細講。

最後強調一點,自然也是一個太極。但自工業文明以來,我們對自然的攝取,大於對自然的補益,致使自然五行不平衡,所以才會有種種災難出來你。這次疫情的爆發,就是一個明證。無論其有沒有陰謀,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堤壩已經有了裂縫,如不加以修復,隨時可能引起垮塌。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