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稻”路“單改雙”農戶算好“增收賬”

層巒疊嶂之中,三墩鄉秦坊村團團簇簇的油菜花開正豔,在微風的輕拂下,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

3月18日上午,種植大戶李湊宜捲起褲腿,帶領著10多個農戶整平田土,一一抹開倒灌進秧盤的泥水,播撒稻種。李湊宜今年承擔著包括秦坊村在內5個村的集中育秧任務,幾天來輾轉在各村育秧,為下一步的拋秧做好準備。

山区“稻”路“单改双”农户算好“增收账”

“集中育秧,能讓大家省時省力,種子是政府農技人員幫忙挑選的,生育期短,病蟲防治、肥料使用都有技術人員跟進,大家感覺豐收有望。” 李湊宜笑著說,他今年在家鄉承包了200畝田,改種雙季稻,預計比單種一季要多600斤每畝。

三墩鄉農業主管凌永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由於多數勞動力外出務工、稻穀市場價格低迷,農戶種植收益不高,秦坊村所在的瑚珮片區已經30多年沒有種植過雙季稻了。

山区“稻”路“单改双”农户算好“增收账”

今年,為減少疫情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正逐步恢復雙季稻面積。為此,三墩鄉政府免費為農戶發放早晚稻種子、薄膜、秧盤,儲備了近600噸複合肥和尿素,集體安排農機翻耕田地、拋秧,由5戶育秧主體進行集中育秧。此外,還復工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修繕水塘、水庫,暢通水渠的灌溉及洩洪功能,有序推進春耕生產。

連日來,三墩鄉召開鄉、村兩級會議,動員黨員組長帶頭種植,並上農戶家走訪宣傳,開出“營養餐”,詳細介紹相關政策,以及“單改雙”的增產增收變化。

山区“稻”路“单改双”农户算好“增收账”

“有農機來操作,二三天就能搞定,政府還每畝補貼300元給我們,這樣的好事誰不樂意呢。”散戶陳細中算好了賬,喜上眉梢,家裡的5畝水田都改成了雙季稻種植,“糧食緊缺,多種點自己吃方便,富餘的部分,國家需要也可以賣一點出去。“

目前,三墩鄉在秦坊村、新興村、中武村等9個村新增“單改雙”水稻種植面積2500餘畝,實現雙季稻種植面積達到6000餘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