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本規劃由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負責完成,聯合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編委會、濼尚有道文化創意諮詢研究院等組織合作完成。規劃由現任文化產業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主任、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昝勝鋒擔任規劃編制組組長。規劃課題組邀請校內外文化產業學者、文化企業家和相關主管部門領導,開展規劃編制指導和思路顧問,在前期深度熟悉地方文化產業實際、國內外先進城市優秀經驗基礎上,先後經歷多輪調研撰寫修改座談論證,廣泛徵求多部門各級意見,召開多輪系統性規劃論證會,最終提交完成,並獲得規劃評審論證專家和甲方高度認可。現將規劃摘錄如下:

【發展戰略】

(一)中心聚焦戰略

緊密結合“四個中心”建設目標,實施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中心聚焦戰略,著力實現產業聚焦、區域聚焦、政策聚焦、資源聚焦,以聚焦促進集聚、以集聚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

(二)項目突破戰略

大力推動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運營,力爭每年新上一批技術改造項目,新上一批擴大再生產項目、引進一批文化產業項目、新建一批文化項目,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組織、管理、協調、支持和服務。

(三)投資拉動戰略

精準把握產業轉移規律和趨勢,發揮投資對產業增長的關鍵作用,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通過項目招商、園區招商、委託招商、專業招商、參會招商、活動招商等多元途徑提升文化招商規模和質量。

(四)環境營造戰略

持續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法治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建設,營造親商、樂商、安商的良好環境,確保文化產業項目引得進、文化企業發展好、文化人才留得住。

【空間佈局】

(一)優化中心城區引領輻射格局

根據濟南城市空間佈局及相關戰略部署,確定中心城“一核、三區”的產業佈局。“一核”即濟南老城區,“三區”為東部產業先導區、西部產業拓展區、北部產業培育區。

(二)貫通縣域特色產業走廊

以中心城區為核心,貫通四條連接黃河北、長清、章丘等次中心城,濟陽、平陰、商河等衛星城的特色產業走廊,加快形成梯次分佈、互相銜接的文化產業空間格局。

東部產業走廊:自市域內沿經十東路、濟青公路,打造形成貫穿市域東部、連接中心城和章丘、輻射帶動東部地區的產業發展走廊。西部產業走廊:自市域內沿經十西路、國道220線,形成貫穿市域西部、連接中心城和平陰、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走廊。南部產業走廊:市域內自二環南路沿國道104線、省道103線,形成貫穿市域南部、連接中心城的生態農業和觀光旅遊走廊。北部產業走廊:市域內自中心城跨黃河向北,沿國道220線、濟鹽公路,形成貫穿市域北部、連接中心城和濟陽、商河、輻射帶動北部地區的產業發展走廊。

【產業體系】

“十三五”時期,著力激發我市傳統優勢行業活力,加快新興復合行業成長,深化跨界行業融合水平,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濟南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