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低矮傢俱的誕生

低矮傢俱的誕生階段是在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發展的時期。

當時儒家文化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的理論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

在這個時期,傢俱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形態,色彩變得十分豔麗,低矮傢俱在貴族階層已比較普遍。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也有較大的提高,漢代時期貴族們使用床榻已經普及,民族之間頻繁交流,使得少數民族的傢俱進入中原,高型傢俱開始萌芽。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春秋——色彩豔麗,種類繁多

春秋時期是中國封建制社會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在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儒家文化最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

"百家爭鳴"的局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矛盾的激烈和政治鬥爭的複雜。在這一時期,隨著鐵器的出現和耕牛的普遍使用,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力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

在傢俱製造方面,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形態,木工匠師們不但掌握了木材的烘乾和施膠等技術,還創造了許多新的榫卵工藝,以便適應各種傢俱構件發展的需要,為傢俱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時期,低矮傢俱在貴族階層使用已經比較普遍,傢俱的色彩也開始變得十分豔麗。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漆飾在春秋時期被廣泛使用,不僅在車輛、樂器、祭祀用具、妝奩上使用,傢俱上也大量使用漆飾。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依然保持著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因此,傢俱的品種主要是幾、案等。如何區別幾和案呢?形體較窄的是"幾",它的高度與人坐下之後身體側靠或前伏的高度相適應,主要是用來供人倚靠的傢俱。"案"和"幾"的區別在於"案"是長方形的桌子或者是把一張長木板架起來,用它來代替桌子的工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春秋時期,幾的種類非常多,根據資料記載,當時已經有玉幾、雕幾、彤幾、漆幾、案几等多種形式的"幾"類傢俱了。

另外,在《荀子・大略》中記載:"天子內屏,諸侯外屏。"

說明當時已經有屏風出現,而且由於等級森嚴的緣故,屏風使用也有嚴格的規定。夏商周時期的"榻"發展到春秋時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床。

在《詩經》中,有"或息偃在床"的記載,還有《小雅・斯干》中"載寢之床"等,這些都說明了木床作為一種作息的用具,在春秋時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能工巧匠的推動,春秋時期,著名的匠人層出不窮,魯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木匠,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傢俱大師。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春秋時期的木工已經學會運用規矩準繩等測量工具,以取方圓平直。

墨子主張"以矩尺量方,以圓規量圓,以繩量直,以懸垂量垂直,以水定平"。可見,當時已經有比較系統的測量方法。

戰國——造型古樸,用料粗碩

戰國時期,人們依舊是以席地跪坐的起居方式為主,這是我國低型傢俱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傢俱紋飾,打破了商朝的神秘色彩和西周的井然有序,開始變得富有鮮豔的色彩,在傢俱製作中,許多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和紋飾被應用其中,而且動物形象惟妙惟肖,具有濃厚的現實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戰國時期傢俱,在造型上表現為古樸渾厚,在用料上粗碩厚重,在裝飾上表現為漆飾單純粗獷,有豐富多樣的品種和裝飾。比如,當時的傢俱工藝已經有燕尾雄、凹凸榫、格肩榫、銀榫等多種形式,這為後世榫卯的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在戰國時期,案的應用相當廣泛,案是一種放置食物的工具,又被稱為食案。當時人們習慣於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所以案的高度有限,而且案還有不同形式,有圓形長方形等,也有一些特殊的供多人用餐的食案,這一類食案比較大,呈長方形,案下有四足。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從出土的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楚墓來看,其中的雕花木幾、金銀彩漆案和彩繪漆木床等,不僅製作精細,而且漆飾彩繪絢麗多彩。彩繪木床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臥具,其運用的浮雕、透雕手法,開後世傢俱雕刻的先河,被廣泛應用於傢俱裝飾之中。

在戰國時期的傢俱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楚式漆木傢俱,它是形成中國漆木傢俱體系的主要源頭。

楚式傢俱的品類包括各式各樣的楚國俎、精美絕倫的楚式漆案漆幾、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等,可謂品類繁多,這些傢俱都有著令人歎服的工藝水平。楚式傢俱還有個特點是,裝飾以龍風雲鳥紋為主題,有著絢麗無比的明麗色彩,並且受到社會影響,紋飾中充滿著濃厚的巫術觀念。但是楚式傢俱作為種工藝美術的早期形式,其簡約的造型,對後世傢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漆傢俱是戰國時期的主流傢俱。在中國傢俱的發展史上,漆一直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就在於它不僅可以使傢俱看上去更加美觀,而且還增加了傢俱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年限。戰國的漆傢俱包括幾、案、床等。

根據考古發現,在1978年,我國於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個箱子,它採用的是框架結構和榫卯連接並用的方法,用黑漆做底,用硃紅色的漆在箱子上畫著北斗和青龍、白虎等二十八宿天文圖像。

另外,還有更早些時候,在1958年,我國於湖南常德戰國墓出土的漆幾等。這些文物都具有造型淳樸、漆飾華麗的特點。在木匠工藝中有一種叫"拊"的手法,它是在幾、案類傢俱的足底加一根橫木,起到支撐和固定器足的作用。這些結構經不斷改進、發展,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傢俱的重要特徵,並沿用至今。


春秋戰國,席地而坐造就了低矮傢俱——貴族生活久了,腿也麻


除了木製傢俱之外,戰國的青銅傢俱也有發現。比如在1960年,雲南江川滇族戰國墓出土了一件虎牛青銅案。

它的結構是由二牛一虎組成,主體為一頭站立的牛,牛的四足分別作案的四足,案面由呈現橢圓形狀的牛背構成,一隻猛虎呈現撲噬牛尾的形狀,用它來做案耳,還有一隻小牛犢藏身母體下避難。立牛造型健壯,肌肉豐滿,牛的雙角向前伸展呈現攻擊狀態,整個青銅案造型均衡穩重,其技藝之精良,令人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