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交雷人“口語化”站名何時了?

福州公交雷人“口語化”站名何時了?

   因閩侯縣上街鎮原烏龍江北大道早已更名併入旗山大道,而烏龍江西岸新建江濱路現使用“烏龍江大道”路名,為規範公交站點名稱,避免誤導群眾出行,從2月28日起,溪源宮路上的“溪源宮烏龍江大道”站悄然更名為“金嶼地鐵口”站,涉及41路、55路等公交線路,同時96路雙向增加停靠此站點。

  是的,你沒看錯,這個公交站不叫“地鐵金嶼”,也不叫“地鐵金嶼站”,而是實打實的“金嶼地鐵口”,至此福州公交系統中又多出一種全新的地鐵站對應公交站名的命名方式。這種雷人的“口語化”命名方式也讓通通感到一臉懵逼。

其實,這個公交站臨近地鐵2號線金嶼站C/D出入口,在命名上選擇“地鐵金嶼站”是合理的,若是有具體標識的需求,完全可以像部分城市一樣將兩側公交站分別命名為“地鐵金嶼站C口”、“地鐵金嶼站D口”,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叫做“金嶼地鐵口”,這和當年差點把“

葫蘆陣南”命名為“葫陣南”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福州公交雷人“口語化”站名何時了?


  近幾年,福州公交系統在硬件水平上有質的飛躍,但是在軟件方面一直「有待提高」,乘客體驗方面仍有所欠缺。在公交站點命名方面,主管部門在同樣類型的公交站點上有著不同的命名方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涉及地鐵站的公交站名之外,在靠近路口的公交站名中也出現了尤為嚴重的“格式不統一”現象,例如:

明德旗山大道路口(AA+BB+道路性質+口)

工業路白馬路口(AA+道路性質+BB+道路性質+口)

江濱曙光路(AA+BB+道路性質)

金榕南路浦上口(AA+道路性質+BB+口)

齊安三環路口(BB+AA+道路性質+口,前後路名「倒裝」)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命名方式的不統一「並非歷史遺留問題」,許多新命名或是更名的類似性質公交站也可能隨機採取上述某種命名方式。不過,這些混亂的站名僅僅是福州公交系統中

「問題站名」的冰山一角,還有諸如大學城一中校區、三江口八中校區之類的「倒裝」站名以及類似大學城客運西站、琅岐福州市一醫院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站名。

福州公交雷人“口語化”站名何時了?

  其實,對相同類型的公交站名採取統一的命名方式,在大數據建檔時能夠更精準的歸類,在進行數據處理時能夠

減少許多額外的問題,而現在的不規範命名無疑是在給自己「挖坑」。對於普通乘客來說,實行統一的命名格式能夠更方便乘客辨識,減少乘客「學習」的成本,提高乘客體驗。近年來,我們看到了福州公交系統在消滅“招呼站”和對古地名保護中作出的努力,但就站名規範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