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文|蘇雁濱)文化有時也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變得炙手可熱,他會讓“古人”說話,讓“真相”蒙塵;看似在歷史中探討裡尋找真相,在文化的碰撞中找尋答案;但透過本質去看:竟滿是銅臭!

想必,孔明怕也未曾想到,幾百年後,草廬那個曾經的“家”卻找不到了!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諸葛孔明作為自比管仲、樂毅的宗世奇才,他以“隆中之對”預言天下,以“東風之力”響徹四海(三國演義),以“渡化之方”撫民之心,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影響看看“流量”便可明白!他是智者的化身,文化的強者,也是神話般的存在!

因“隱居地”而引發的南襄之爭!爭論為何遲遲都沒有定論?我想原因可能源自這四個方面。

和稀泥的古人

的確,印證似乎是還原真相的好方法。史志、文獻、但反能拿出的雜文野集,只要有價值都能找到答案!但關鍵的是:正史竟也出現了含糊其辭、互相拆臺的言辭,如何能讓人折服?

《三國志》中明言在南陽,可《資治通鑑》卻回擊在襄陽,一時間,這邊有這邊的理由,那邊有那邊的方法!最後印證的結果成就了“和事老”的最好的答案!顧嘉恆知府便以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掛在武侯祠!安撫雙方爭議!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古文人與現代名人的碰撞

無論是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還是劉禹錫的“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還是岳飛南陽留“出師表”的心意抒懷;南陽似乎已經勝利在望了!

可襄陽聰明的把時機抓在當下!邀請當代的文人、名人到訪,選擇在教課書上註明襄陽,在有影響力的媒體上作廣告!名人到了襄陽、文人去了諸葛廬,自然不便說諸葛亮不在襄陽,媒體鉅額的廣告費,更是不能理性的思考!

因此算起來,襄陽還是棋高一招!即便是明神宗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裡似乎成為答案!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示弱與示強

在中國人的普遍心理裡,同情弱者是永恆的觀念!而通過蛛絲馬跡來破獲的答案,就似乎找到了真理。這也是國人喜歡“八卦”的原因,只是此八卦非彼“八卦”!

在南陽襄陽之爭中,南陽扮演的是強者,有言之鑿鑿的石碑、有文人墨客的親睞,有幾次大規模修繕“武侯祠”的歷史,有第一個紀念諸葛先生的蜀國舊臣黃權立詞!

相反,襄陽扮演著弱者,我有蛛絲馬跡可循,有史志上隻字片語的解釋,還有一顆永不服輸的心!明朝時,你香火鼎盛,我不惜告到朝廷!即便封在此地的明王為了“風水”拔掉我歷史的印記“草廬”,但我只要有心我便能重建!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背後的依靠

有依仗,似乎是激發鬥志和決心的力量!在襄南之爭中,襄陽始終以主動來論,南陽明顯處於迎戰之勢;

襄陽近年來,為了打造諸葛文化下了血本,文化節、名人訪、央視說,這是用錢換錢的投入帳,所以“爭的激烈”才能引來賺的盈餘!

而反觀南陽,似乎急於打造山水、風景,卻忘了文化才是推動人流的根本所在!門票費沒有用到擴大名人效應、挖掘文化內涵,打造諸葛亮文化相關的旅遊項目,而是用在了山水名城、月季美景身上,令人不解!

其實南陽的三國文化的挖掘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無論是博望、新野、還是關羽屯兵保百姓、劉備獨山屯奇兵,這些都能成為好看、好玩、又有宜的系列景點,可生生的把這些割裂開!令人惋惜!其次在兩省的博弈中,湖北重視旅遊的程度,似乎遠比河南要更賣力氣些!

4個“軟實力”較量,透視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


文化,有時就是這樣!在爭議中變得明瞭,在激烈中引人深思,因利益而爭,因得失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