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梁山“三人組”,一直追隨宋江,卻始終反對招安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雖然一百零八條好漢在梁山結拜,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條心。在梁山壯大初期,是以晁蓋為首的一派控制著梁山。然而,到了梁山發展中期,隨著晁蓋的早死,梁山的勢力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時候,以宋江為首的一派,開始成為梁山真正的掌控者。而晁蓋那一系,已經隨著晁蓋的死亡,被排擠到了權力邊緣。由於宋江受封建思想影響較深,不反皇帝,對統治者抱有幻想,所以在關鍵時刻妥協動搖,主動爭取招安。特別是在他成為一把手後,這種尋求招安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於是,梁山好漢中又開始分出兩個派別,一個是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一個是以林沖、武松、魯智深為首的反對派。而今天要說的便是這三人。

他們是梁山“三人組”,一直追隨宋江,卻始終反對招安

  林沖,綽號豹子頭,東京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因為他的妻子被高衙內看上,所以多次遭到高俅陷害,最終被逼上梁山落草。後火併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他是最反對招安的,不僅因為他與高俅的仇恨,還因為他曾在官府任職,深知官府黑暗,所以強烈反對。因宋江堅持,不得已而從之。最後,病死在回朝途中。

  武松,被人稱為武二郎,在血濺鴛鴦樓之後,為逃避官府追捕,改為行者打扮,又稱“行者武松”。他曾在二龍山落草為寇,後歸梁山。在保護梁山的戰鬥中,他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他在徵方臘時被包道乙砍斷左臂,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他們是梁山“三人組”,一直追隨宋江,卻始終反對招安

  魯智深,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出家後法名智深,因脊背上刺有花繡,人稱花和尚。他隻身一人,無家無業,長期的軍旅生活和下層軍官的閱歷,不只鍛煉出他一身好武藝,也造就了他疾惡如仇、見義勇為的思想和性格。梁山泊聚義後,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他在梁山為步軍頭領,是義軍的中堅力量,不只在反擊圍剿、攻州奪府中奮勇衝殺,而且對當權者認識較清,抵制宋江盼招安的錯誤主張,指出滿朝文武多是奸邪。出於同生同死的義氣,他沒有離開梁山,也隨之受招安,參與之後的軍事行動。由於看到兄弟們一個個戰死沙場,所以他滿腔悲憤,不願隨宋江還朝做官,最終在杭州六和寺坐化。

他們是梁山“三人組”,一直追隨宋江,卻始終反對招安

  ​這三人在梁山好漢中,代表了反對招安的一派。儘管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追隨宋江,但是他們對官府腐敗的看法其實是有先見之明的。所以他們最終並未跟隨宋江回朝廷接受封賞,也避免了再次受到迫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