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美國疫情肆虐,防疫物資緊缺。白宮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有錢有勢的人即使無症狀是否也會優先檢測。特朗普承認這種現象存在,稱“這就是人生。”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白宮記者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答記者問


疫情像一隻放大鏡,美國貧富差距在疫情下格外明顯。為了把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降到最低,有錢人不惜巨資:戴700元的口罩,乘私人飛機,更有甚者建造地下宮殿,儲備藥物、口罩、呼吸機等物資——這都是美國國家層面稀缺的資源!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美國富豪地下城堡效果圖


對某些富人而言,疫情成了搖錢樹。一些富人投資基因檢測和醫療物資行業。口罩被炒得有價無市:普通3M的8511口罩賣到24.95美元一個;在中國強制的免費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美國要排隊預約,一次檢測費用超過3000美元。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美國口罩價格


富人檢測,窮人等死。前期一芝加哥女性出現了感染症狀,決定花一個月工資去醫院檢測。醫院答覆:“我們不做檢測。”醫院轉接了新冠熱線,女孩被告知她很笨沒檢測資格。唯一得到檢測的方法,就是感染肺炎,被送進價格高昂的急診室。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疫情下因核酸檢測被拒絕望的女孩


在美國有些窮人甚至無力支付核酸檢測的費用。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只能擠在貧民窟裡整天祈禱瘟神不要降臨在自己身上。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美國的貧民窟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句話出自《聖經》中的《馬太福音》,所以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馬太效應。故事是這樣的:主人外出,交給3個僕人各100兩銀子打理。第一個僕人投資賺了100兩,共歸還主人200兩,主人賞他300兩;第二個僕人存儲賺了50兩,共歸還主人150兩,主人賞他100兩;第三個僕人將埋在地下的100兩挖出歸還主人,被主人痛罵一頓。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馬太效應》的故事




  • 馬太效應把美好分給富人,不好留給窮人

有錢人不僅會更有錢,而且會更有顏。有錢人將名貴胭脂水粉、美妝大牌視為家常便飯,衣服就買最貴最潮的,有錢人生得醜也不怕,甩出幾十萬便可整容成倩男靚女;窮人風吹日曬,勞碌奔波,本來收入就不多,哪有閒錢買潮牌護膚品,只能在顏值上認輸。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一位每年花250萬美元保養的51歲美國富婆


有錢人子女的格局和眼界更寬。人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電影《唸書的孩子》中有一個情節,農村轉學進城的凱凱不知怎麼賺錢,他的同桌是銀行家兒子,靠撿破爛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從去哪裡撿,怎麼撿,到僱人為自己撿破爛,他撿垃圾的策略讓凱凱大吃一驚。普通家庭的孩子從起跑線就輸了一大截。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唸書的孩子2》海報


有錢人子女受教育程度更高。九年義務教育下窮人孩子輟學事件減少了,但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上考研、出國深造的窮人學子大有人在。教育貧富分化永遠沒有消失。有錢人的孩子可以聘請名師,上高價輔導班,快速掌握方法技巧,讓學習迎刃有餘。2016年,北大公佈了當年新生的招錄數據,其中真正通過高考裸分入學的農村考生,僅僅只有180人,不到5%。寒門再難出貴子,富庶人家無白丁,這是殘酷的事實。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寒門子弟苦讀


有錢人更長壽。今年股神巴菲特89歲,亞洲首富李嘉誠92歲,他們照樣精神抖擻,運籌帷幄。毋庸置疑,長壽和基因、生活習慣有關係,但有錢人可以獲得更先進的醫療資源。疫情下,美國權貴可優先核酸檢測,那他們因感染耽誤治療而死亡的概率就小。當今生物科技快速發展,壽命也由我不由天,前提是很有錢。據報道,多位中國富豪千里迢迢赴烏克蘭,以60萬元人民幣的入門價,接受所謂的“胚胎幹細胞抗衰老治療”,據說花400萬可以年輕30歲。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赴歐洲“買命”富豪接受採訪


馬太效應的結果是:富者愈富。即使在我們想不到的領域,他們也必富無疑。權貴優先,不是美國專屬標籤,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因為權貴擁有眾多積極資源,必將吸引更多積極資源。



  • 窮人沒有未來嗎?

馬太效應的本質是,擁有特定資源的人,會吸引更多同質資源。金錢只是眾多積極資源聚合的某一外在表現,有錢人定有更多其他積極資源。例如積極樂觀,人緣很好,做生意可賺大錢,一帆風順,健康長壽一輩子。馬太效應讓積極資源串聯在一起:好性格、好人脈、好生意、好人生,而錢只是積極資源的一種。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馬太效應


窮人可以爭取更多積極資源。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從小家境貧寒,三次高考,屢戰屢敗,但他一直堅持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堅韌)。後在大學任教(高等教育),曾為了養活翻譯社,單獨去義務擺地攤(吃苦、擔當、放得下面子)。一次偶然去美國發現了互聯網,意識到這是未來發展趨勢(機遇),回國後創立阿里巴巴,吸引了很多創業合夥人(人脈),終成富豪(金錢)。從馬雲的奮鬥史可以看出,曾經他也不是有錢人,但通過不斷爭取更多積極資源,躋身上流社會。

馬太效應——疫情下權貴優先核酸檢測,美國不止有這波騷操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壞就壞在,在這個時代貧富差距以光速在加大;好就好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爭取更多積極資源,最終跳出窮人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