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蔡康永曾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疫情中,有多少人因為隔離在家不能外出工作而讓生活陷於艱難?有多少人因為不會網絡辦公而讓工作陷於停頓?又有多少人因為不懂電商而讓自己的生意瀕臨關門?

仔細想想,其實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1.“要是那時候我再熬一熬就好了”

“能借給我三千塊錢嗎?”表弟在電話那端問我。

“怎麼了?”我回問道。

“要還房貸、車貸,家裡沒錢過日子了!”表弟焦慮地說。

“哦——”我略微遲疑了一下。

“你放心,等我上班後掙了錢就還你!你不幫我,我也不知道還能找誰了!”表弟焦急地說。

“好吧!要是當初你不辭職,現在哪兒能這樣呢?”我答應了他,又不無惋惜地說。

“可不是麼,要是那時候我熬一熬就好了!”電話裡表弟也不無懊悔地說。

表弟原本是一名事業編幹部,可是上班還沒兩年,他就因為瑣事太多、工作太累選擇辭職了。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好多人都勸他再熬一熬,畢竟經濟低迷的時候,做什麼也都很難,還不如守著一份穩定的工作沉澱一下自己。

可是他不聽,非要出去闖一闖。其時,他剛結完婚,身上還有房貸、車貸需要還,女朋友又沒工作,全靠打工維持生計。這樣的家庭條件,按說不應該再冒這麼大的風險。可是,表弟卻執拗的非要那麼做,還說再這麼熬下去他就老了,再也沒有了闖勁兒了,幹什麼也都幹不成了。

辭職後的表弟,跟著朋友幹起了裝修。工資倒是比上班的時候多不少。可也正因為錢來的快,他花起來也就更加隨意。平時,他有一多半的時間都在飯館裡吃。不僅如此,他們家幾乎每天都有快件取。這種生活方式,自然攢不住更多的錢。

在東北,冬季的時候是裝修的淡季,原本生意就不多,他們掙得又是計件工資,自然收入就比平時少了不少。可是房貸和車貸並不會因為他收入的減少就給予照顧,所以他自然就覺得捉襟見肘了。

尤其是疫情期間,幾乎所有人都被隔離在家,裝修的生意自然就得停下來。沒了收入,表弟的生活自然就日漸困窘。手頭的錢還完房貸車貸之後,也就所剩無幾了。家裡的老人收入不高,他們結婚時已經花光了他們多年的積蓄,不可能再有錢資助他,借錢也就成了他維持日常生活的必然。

可是,如果當初他不辭職,現在的他不也一樣有著固定的收入?雖然錢不多,可是至少能夠保證他正常的生活需要啊。現在倒好,竟要靠借錢過日子了。那份難受與窘迫,恐怕不是當初他辭職時所能想的到的吧?

“要是當時我再熬一熬就好了!”

“要是當時我能好好學就好了!”

“要是當時我不辭職就好了!”

……

多麼熟悉的話語!可是,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的要是呢?

仔細想一想,這些熟悉的話語裡,哪一個的真相不是怕累、怕苦、怕難?哪一個不是暗藏著想要偷懶的逃避?

要是當時不那麼懶,不那麼怕,今天的生活或許就是另外的樣子。


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有些問題,你始終都無法逃避

2.人生沒有如果,也不會再給你更多機會去試錯

我們總是會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後悔當初,抱怨自己當時的膽小、懶惰和安於舒適。

可是,現在的我們又能比當初強多少呢?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不是因為遭受了磨難,真的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我們不還是會跟以前一樣的固守當前?

所以,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併為此付出切實的長期行動,就不要妄言只要努力還有機會。因為人生沒有如果,也不會再給你更多機會去試錯。

這次疫情,就如同一面放大鏡,可以讓我們更加真切的看清自己。讓我們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安然地度過生活的危機,知道自己在面臨危機時都有哪些可以抵抗的手段;知道工作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具體位置,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護佑全家周全的那份能力。

經此一疫,我們都看清楚了,我們也都知道了,單純只靠死工資的我們都不過是弱不禁風的社會底層,我們遠沒有平時看上去那麼強大。疫情裡,單是房貸、車貸和家人的日常,都足以讓我們苟延殘喘,叫苦連連。

我們都該反思,自己在平時的日子裡是不是太懶,以至於錯過了太多學習提升的機會和時間?如果失去了賴以存生的工作,時間一長,我們誰還能維持家人基本的生活不變?

如果不能,那就問問自己,究竟擅長什麼,可不可以把那作為謀生的另外一種手段。

你現在經歷的難,都是人生前期偷過的懶

反思自己,會讓你更好的看清未來

3.厲害的人,都對自己挺狠,也有更強的謀生本領

那些疫情中依舊能維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的人,都是比我們厲害的人,同時也都是對自己挺狠的人。這些人對自己狠的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正因如此,他們也有著比我們更強的謀生本領。

朋友老王,是一箇中學的校長,已經四十八歲了,一直在寫作,還在頭條、簡書上發表文章。

疫情隔離期間,他在家裡堅持寫作,以每天1500字以上的頻率在各個平臺上更新著自己的文章,收穫了大批的粉絲,公眾號也做得風生水起,並有著十分不錯的收益。

用他自己的話說,那些收益足夠日常開銷了。

相比於他,我雖然也保持著日更,但卻一直沒有達到他那樣的文字水準,也沒能擁有像他一樣的大批粉絲和相對不錯的收益。

當然,我之所以無法達到他那樣的水平,是因為我寫作的時間沒有他長,經驗也沒有他多。他從二十歲起就寫日記,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他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這麼多年堅持的結果。而我,二十歲的時候也曾寫過,只是寫寫停停,最近這三年才開始堅持日更。

一直以來,我都十分羨慕那些依靠寫作謀生的作家,並希冀著自己也能達成那樣的目標。現在有眾多的平臺為像我這樣愛好寫作的人提供了這種可能。可是,捫心自問,我真的夠堅持嗎?我對自己的要求夠狠嗎?沒有,完全沒有!

看書多了,我會嫌累;寫作久了,我會嫌煩;甚至有一段時間每一天的日更對我而言都是一種難言的負擔。所以我會偷懶,並給自己找出十分正當的理由,所以我才會有今天的高不成低不就。有些稿子自己覺得還不錯,可卻始終難入編輯們的法眼,以至於總是懷疑自己和否定自己。

沒付出那麼多的努力,怎麼可能有那樣美好的收穫。現在我明白了,人生前期偷過的懶,都會用日後的不如意來還。

所以,如果你還有夢想,如果你對自己還不曾失望,那就對自己狠一點,從現在開始去學習和提升自己。

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惟願下次面對生活的劫難,你我都能比現在更從容,更淡定,也有更多應對和解決難題的手段。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