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為何被鐵鏈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戶61402240


“槐樹本生在煤山,原本無喜也無冤,只因吊死明崇禎,惡言鐵鏈加在身”。

1644年4月,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來到煤山自縊身亡,老歪脖子樹的命運,就這樣被捲入滾滾歷史洪流中!

歪脖子樹何罪?竟被鐵鏈無情捆綁近300年?只因它吊死了中原人的希望,吊死了那個被世人寄予厚望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無疑是漢人的領袖,他年少有為,雖有些剛愎自用,但人們對他的評價還是挺高的。漢人對崇禎皇帝有多麼不捨,從後來“朱三太子”在清朝的影響力就能看出一二!

因為,朱三太子的影響力,只是崇禎皇帝號召力的延續罷了!

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苦苦等待的勤王大軍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出現,李自成大軍攻入紫禁城中,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在親手殺死自己兩個女兒,並命眾嬪妃自盡後,前往煤山。


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清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隨即猛攻李自成部,李自成敗退後,清軍開始清算“害死”崇禎皇帝的另一個罪魁禍首!

老歪脖子樹很淡定的:“請開始你的表演”,於是清軍用鐵鏈將老樹無情捆綁,並對外宣稱,清軍擊敗李自成,並懲處老槐樹,崇禎皇帝大仇得報!

於是乎,眾多明臣,順勢歸順清軍,說他們是替天行道,為民除害,為崇禎皇帝報了仇,是順應天意,其實根本就是他們自己怕死。


老槐樹看著眾人的表演,面無表情的唱到:“該配合你演出的我卻視而不見”,原本,我只是想安靜的做一個美男子啊!

就這樣,鐵鏈加身,直到破四舊時,被人砍倒在地,封建社會強加再老歪脖子樹上的無情枷鎖,被消滅了!


Mr茶農姚


槐樹本無罪,奈何吊死過皇帝。這位皇帝還不是一般皇帝,他是明朝末年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一個被大家口口聲聲說成是勞模的皇帝。因為吊死了崇禎,所以槐樹身上被上了枷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爬上景山上吊。

其實早在潼關失守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末日到來了。所以他趕緊發出命令,讓地方上帶兵的將領們都回來勤王。但是沒有人來,有的是地處偏遠,消息還沒傳到,比如說雲南的沐王府、四川的秦良玉等。有的則是壓根不想來,比如說湖北的左良玉、山海關的吳三桂。

眼看著李自成就要進城了,崇禎帝知道援兵前來相救已經沒什麼希望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原來混的這麼慘,手下沒有一個聽使喚的將領可以任用了。

亡國之禍加上援兵不來的雙重打擊,使得崇禎精神上出現了問題。他先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隨後就在後宮大肆殺戮,殺了自己好幾個女兒、后妃。

在這之後他便跑上了景山,景山就在故宮後面。故宮就是挨著景山建造的,崇禎皇帝可以從景山上俯視整個紫禁城的風貌。

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發現紫禁城被攻佔了,李自成正帶著人馬在紫禁城中燒殺搶掠。崇禎皇帝萬念俱灰,選擇在這棵歪脖子樹上上吊了。從此這棵歪脖子樹,就不是一棵普通的樹了,他被施加了帝王光環。



槐樹招誰惹誰了?為什麼要被鐵鏈鎖住?

李自成不爭氣,打下了北京城卻沒有坐穩江山。在山海關戰敗以後,李自成立刻帶著人馬和財寶逃回了西安。

而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擁護下,入主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以後,多爾袞為了安撫大明臣子之心,立刻吩咐人將崇禎皇帝以皇帝禮儀安葬,並且給這課歪脖子樹掛了一圈鐵鏈,並且將其命名為罪槐。

這棵樹表示非常冤枉,自己什麼都沒做,為什麼要給自己套上鐵鏈,又被命名為罪槐呢?難道就因為這個不相干的人在這裡上吊了?

還真是因為如此,當時滿清入關的時候,所打著的旗號可不是奪取天下,而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那明朝的官員們對滿清自然好感倍增。

所以當時不知所以然的官員們全都投靠了滿清王朝,甚至有人認為吳三桂帶領清兵入關,其實是跟他們達成了合作協議,是吳三桂請來複國的救兵。

天真的大明臣子們很快就意識到了一點,清軍入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奪取天下。包括安葬崇禎皇帝,包括命名罪槐,都是為了奪取大明的江山。

沒有高人指點,多爾袞是想不出這麼一招的。

順治皇帝還小,壓根就不懂事,所以朝中大權一直都是多爾袞把持著。他雖然文武雙全,但是對漢人的習俗文化並不是很瞭解。

而且多爾袞當時就打算佔領燕雲十六州的領地,甚至都沒有渡過黃河的想法。那麼是哪位高人指點了多爾袞呢?這個人叫范文程。

我們需要記住這個人的名字,因為沒有范文程,壓根就不會有滿清王朝276年的統治。當年多爾袞所率領的滿洲八旗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二十萬人,所以要他們奪取天下,誰都不相信,包括他們自己都不信。

可是范文程告訴多爾袞,滿清不僅可以奪取天下,而且可以穩定地治理天下。范文程是漢人,但是一直都在東北長大,所以最初入士就是在努爾哈赤手下做官。

他可是一心向著滿清王朝,所以他告訴多爾袞,入關以後,一定要善待明朝的官員。善待他們最好的辦法,首先就是要好好安葬死去的崇禎。

既然崇禎皇帝已經死了,那就完全可以拿他來做文章了。范文程的想法十分深邃,因為他明白要想坐穩江山,就必須要奪取人心。

他自己是漢人,所以非常清楚漢人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當年吳三桂投降多爾袞,范文程的功勞也是不小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槐樹成了罪槐,被鎖住了兩百多年,而滿清王朝也跟著這棵槐樹一起延續了兩百多年。

罪槐已經不在,現在看到的是替代品。但是那段歷史還在那裡,不得不說,范文程這一招實在是太厲害了,給了一個漢人將領投降滿清的好藉口。

結局:罪槐在之後遭到剝皮鏟毀,下場淒涼。

其實被套上鐵鏈也就算了,畢竟沒有真正傷害過罪槐。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他們更是把這條鐵鏈給順走了,也算是搶掠到了極致。

別看現在那些英國貴族上層們一個個都以貴族自詡,其實往上數三代,他們都是強盜的後人。哪有什麼天生的貴族?還不都是搶掠了別人的財富得來的?

再說回罪槐,其實他的命運遠沒有這麼結束。在1966年,罪槐遭遇到了它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因為它的皮被紅衛兵們給剝了。奄奄一息過了五年時間,1971年,這棵罪槐終於被連根拔起。

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原來的那棵槐樹了,現在所種植在那裡的,據說是跟當年罪槐一模一樣的歪脖子樹。可憐罪槐一生無辜,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

崇禎帝除了自殺,其實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就算他南下,也不可能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所以他只能選擇自殺。

而滿清入關以後,不管他找哪棵樹上吊,那棵樹都要變成罪槐。這是為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畢竟給一棵樹定罪,還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江湖小曉生


給那棵歪脖子槐樹栓鐵鏈,是滿人高明的統戰策略所致。

滿人入關,為籠絡漢人。幹了四件漂亮之事。

第一,順治皇帝專遣官員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廟,表明滿人尊孔,拜孔子為師。

第二,厚葬崇禎,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朝廷眾臣、八旗貴族集體弔唁。

第三,給崇禎的次女長平公主朱媺娖完婚。

長平公主十六歲時許配給都尉周顯,因李自成闖軍直逼北京未來得及完婚。在崇禎皇帝最後時刻,為防止長平公主被闖軍玷汙,用寶劍對其斬殺,公主下意識用左手臂遮擋,被斷臂昏厥,五天後才恢復意識。滿人發現後繼續給予公主禮遇,並尋找到了周顯,按照公主嫁駙馬規格為他們完了婚。

第四,給吊死崇禎的那棵歪脖子楊樹取名“”罪槐”,並拴上鐵鏈懲戒。

——寓意崇禎是正統皇帝,命不該絕。而這顆槐樹有罪,從而暗喻闖軍有罪。而清兵入關,是來為崇禎皇帝報仇的。要將作孽的槐樹戴上鐵鏈,要將闖軍斬盡殺絕。

這副鐵鎖鏈一直拴在哪顆槐樹上,還有更深的意思;

——朱皇已死,愛氏皇帝已立,這顆樹是改朝換代的見證,也是清朝存在合法性的證明。

清朝順治皇帝下令,但凡臣子路過這顆“罪槐”時,必須下馬以示敬畏。

——這當然顯然不是敬畏這棵槐樹,而是要求敬畏(那位吊死的)故宮皇帝。而故宮雖換了新皇帝,那也是必須要敬畏的!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這副鐵鏈作為珍貴歷史文物,被法國士兵盜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世紀文革十年中,這顆歪脖子槐樹被視為封建迷信之物,被無知無畏的紅衛兵鄙視並破壞,逐漸枯萎,經批准後被砍伐。為1996年,為尊重歷史、刺激旅遊,在原地重新移栽了一顆百年槐樹補缺。

諶人


這是清朝政府在收買人心。

說到這棵樹,我是老北京人。小時候經常去景山公園玩兒(|1957至1963年),從景山的東門進入,順著道路往南一拐,走幾步。路西的坡上,可以見到這棵樹了。

那時只有景山公園對少年兒童免費開放,離家不遠經常去,當時那棵樹還在,好像還沒完全死,沒看見什麼鐵鏈,這棵槐樹並不是歪脖兒,而是從根兒上就斜向東方長的,向坡下傾斜,當時由於保護措施不到位,小孩順著斜樹杆上下爬著玩。早就沒了樹皮,樹幹磨得非常光滑,為了怕樹倒了,樹幹中部下邊有個門字形木裝置支撐著。

後來就幾十年沒去了,等結婚生子帶孩子就玩,那棵樹就不見了,只剩下一個有文字說明的牌子立在那裡,也沒有石碑。



老北京人142857A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古有替罪羊,今有替罪樹,這棵槐樹的命運挺慘。


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之所以被鐵鏈拴了200年,是因為他被當成了替罪樹,是當初為了平復民間的情緒而定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砍殺了後宮的嬪妃、公主等女眷,然後跟太監王承恩逃亡煤山,據說崇禎逃亡的路上,走得很急。

鞋子都還掉了一隻,但他還是來到了煤山,看到一顆歪脖子樹,最終在樹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崇禎的死還是有那麼一絲悲壯。


這棵老歪脖子樹是一個槐樹,由於崇禎在它上面自縊,也被清代的順治帝纏上鎖鏈,稱為“罪槐”,來告慰民心和臣子。自此以後,這棵樹不僅僅是單純的一棵樹了,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和象徵,是歷史的見證。

它見證了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無限淒涼,堂堂一代帝王,勵精圖治,不貪圖美色,不享受榮華富貴,生活簡樸,忙碌於剷除宦官閹黨,每天想著如何平定遼土,治理朝政,讓國家興盛。


結果呢?清軍還在關外,叛臣就攻進王都了,自己不是亡國之人,卻無奈成為了亡國之君。秉持著“君王死社稷”的理念跑到了煤山之上,吊死在老歪脖子樹下,這棵樹見證了這段屈辱的歷史。

到了清朝的時候,各個帝王都會把它保護起來,一來是為了見證清朝的崛起和強大,二來是為了保存前朝屈辱的象徵,三來也可以警醒當朝的文武百官和自己,如果不努力,將來也會是同樣的下場。因此,它可以被保留了數百年,它也見證了整個清朝的興盛和衰落。

這棵滄桑的老槐樹卻被順治皇帝定罪為“罪樹”,著實的背了一個黑鍋。到了現代,十年浩劫的時候,這棵老樹也走到了它的生命盡頭,被當作“四舊”砍掉了。


但是如今的我們又正視了它,看著這棵老歪脖子樹所記錄的歷史。


江水趣談


說起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為何被鐵鏈栓住,就不得不提崇禎皇帝的一生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是一個悲劇,在其幼年時雖說生在帝王家,衣食無憂,但是並沒有享受到父母的呵護,小時候過的並不幸福,在五歲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已經撒手人寰,後來先後被兩個庶母帶大,直到父親去世,哥哥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檢被封為信王,日子才好過了一點,然而僅僅過了七年,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便早早歸天了,由於天啟皇帝沒有子嗣,便在臨終前傳位弟弟朱由檢,至此朱由檢開啟了他的皇帝生涯,改年號為崇禎,後世稱崇禎皇帝。

明朝傳到崇禎皇帝的時候,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按照歷史王朝的興盛規律,明朝此時已經是晚期衰落時期了,社會弊端已經暴露無疑,且深入骨髓,此時的大明王朝,如同一個身患重疾的老人,行將就木。就算沒有天災,外敵等因素,明朝當時的情況也極不容樂觀,更何況天災,人禍,外敵不斷。

崇禎皇帝可謂是極其勤政,節儉。然而一個合格的皇帝並不是僅僅節儉和勤政,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勤奮的皇帝並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衰落,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敢於大膽的放權用人,讓人才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而不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崇禎剛愎自用,生性多疑,既不知人也不會用人。崇禎在位十七年,任用輔臣前後多達五十人,更換之頻繁,前古未有。這本來就給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當時天下大旱,百姓流連失所,加上瘟疫橫行,而此時為了抗擊遼北滿清,朝廷又加大對百姓徵稅的力度,本就生活不下去的百姓紛紛起義,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更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皇都,縱然崇禎皇帝讓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一齊上身,怕也無法收拾如此局勢。

李自成的大順軍很快便攻破了京城,親眼目睹皇宮的慌亂,四散逃命的人和正在城中燒殺搶掠的大順軍,崇禎皇帝明白自己的大明王朝完了。於是他派人將三位皇子偷偷送出去,為不讓妻兒收到玷汙,便親手殺死一女,砍斷一女手臂,逼死一妃一後。

然後自己帶著太監王承恩,去了景山,在整個紫禁城最高點,目睹了整個皇城的大火,他已經沒有了逃跑的勇氣,明朝皇室祖訓便是天子守國門,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規矩絕對不可以破的。

於是崇禎在一件袍服上留下了絕筆:“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隨後便在一顆歪脖子槐樹上,上吊自殺。

原本只是一顆普通的槐樹,結果皇帝在上面上吊自殺了,這可開創了千古第一次,這顆聽普通長的還有點歪的槐樹,因為被施加了帝王光環,變得極不一般,它不在是一顆樹,因為它見證了一個王朝最後的衰落,它變成了一個象徵。後面的事我們就不一一贅述,直至清軍如關,佔領京城,順治皇帝率軍入關後,首先做的不是燒殺搶掠,而是第一時間厚葬崇禎皇帝,並且以帝陵的規格為其修了陵墓思陵。並且懲罰了這顆歪脖子槐樹,用鐵鏈將其鎖住,並起名叫‘罪槐’,這很好理解,就是犯罪的槐樹,它的罪就是因為崇禎皇帝在它身上自殺了,這一切不過是滿清在粉飾自己而已,做給天下人的,以收買天下人的心,這一招果然有用,當時滿清入關時才二十多萬人,根本不得民心,很多人視滿清為蠻夷之人,結果此招一處,民心穩定不少,天下人對滿清的看法也大大改善。

事實上順治帝在入關時才幾歲,這一切根本可能出自他手,而是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是一名武將,這麼精妙的辦法不太可能出自他手,多爾袞身邊必有高人,他叫范文程,本是萬曆年間的秀才,但是不得志,便轉身投靠了滿清,為滿清入關立下汗馬功勞。

在他的建議下,多爾袞將槐樹用鐵鏈鎖住,並起名‘罪槐’,槐樹本無罪,奈何成了政治犧牲品,在此後的兩百多年裡,‘罪槐’一直鐵鏈加身。歷史總是那麼奇妙,同樣的事在滿清統治者身上同樣出現,一九零零年八月,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滿清統治者遠沒有崇禎皇帝的氣節,率先逃跑,八國聯軍在京城大肆搶掠,竄至景山,把鎖在‘罪槐’樹上的鐵鏈當做戰利品搶走了。

在身上鎖了兩百多年 的鐵鏈終於鬆開了,樹若是有意識想必定然開心不已,時間到了一九六六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熱血青年衝上景山,扒光了‘罪槐’的樹皮,並且截斷樹枝,不知此舉有何深意。沒有樹皮樹枝的‘罪槐’苟延殘喘到一九七一年,完全枯死,被領導下令剷除。

自此見證兩個王朝的衰落,並且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走完了一生,畫上了句號。後來景山作為旅遊景點,景山公園工作人員又從別處移植過來一顆槐樹,據說和以前的‘罪槐’一樣,到底一樣不一樣誰也不知道,天曉得當初為何要扒光它的樹皮,截斷樹枝,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究竟有多少珍貴的文物和象徵被毀掉,我們也無從得知,至今景山公園在‘罪槐’原來的位置,還長有一顆槐樹,只不過是一個替代品。


一個老男人歷史


崇禎帝是歷史上一個很特殊的亡國皇帝,他在治理國家和軍事上都很有作為,但是因為他繼位的時候,國家已經是一個爛攤子,雖然他勵精圖治,但還是免不了亡國。無奈之下,他選擇了一顆歪脖子樹自盡了,後來的清朝統治者給那棵樹起名罪槐,給帶了200多年的鐵鏈。

大明朝是朱元璋建立起來的,一共經歷了十幾位帝王,最後在崇禎帝的手下亡國了,其實從崇禎帝的父親明光宗繼位的時候國家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明光宗不理朝政,只喜歡吃一些丹藥,求長生,在繼位後的一個月就死了,後來是崇禎的哥哥繼位了,但是他只喜歡做木匠活,對朝政也是不管不顧,那個時候大明朝的國家,已經快要到亡國的邊緣了,崇禎的哥哥死了之後,這個爛攤子就被崇禎皇帝拾起來了。

崇禎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只是生錯了時代,他雖然勵精圖治,但是明朝的氣數已經沒有了,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崇禎皇帝還苦苦的支撐了17年,但是最後也沒能逃過亡國之君的命運,李自成打進來的時候,他為了自己的最後尊嚴,決定自殺,他先殺了自己的女兒,又逼迫皇后和貴妃們自殺,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安排好後,留了一封遺書,就去找了一顆歪脖子槐樹自盡了,連他的太監也跟著自盡了。

崇禎皇帝死了以後,清朝的統治者還厚葬了他,又把吊死崇禎皇帝的那顆歪脖子樹給戴上了大鐵鏈子,還賜名罪槐,可憐的這棵槐樹一共戴了200多年的鐵鏈,後來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變成了一棵枯樹被砍了,改革開放以後,為了發展旅遊,當地的人又重新栽了一棵槐樹,做罪槐的替代品。

古人迷信,認為吊死崇禎帝的那棵樹上沾著真龍之血,可能會附有強烈的怨氣,所以後來建立的王朝為了自己的國運就把那個樹用鐵鏈鎖了起來。

還有種說法就是,讓國人記住漢族的滅亡史 銘記歷史。以防再次亡國滅族。






陳家大神


有人說罪槐的大鐵鏈是被八國聯軍掠奪走的,這八國聯軍也夠沒出息的,運費都比鏈子貴,一副好身板都被智商糟蹋了。

還有人說此罪槐非彼罪槐,這倒是真的。

話說原來的老槐樹有夠倒黴,老人常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你多換幾棵樹嘛,偏偏要在這顆老弱殘軀上平白添上100多斤分量。幸虧後面的太監常聽老人言,不要在同一棵樹上吊死,老懷(槐)甚慰。

多爾袞是不懂這套的,那時候投降的不少,天知道哪個壞種攛掇多爾袞借順治的名頭下旨給老槐樹拴上了鐵鏈,稱之為罪槐,老天爺也難救該死的鬼,老槐樹想躲也躲不開呀,真冤,多爾袞邀買人心,老槐樹躺槍遭殃。

好不容易人和鏈子都給老槐樹摘了,沒過幾十年,到了運動的年代,一把火就把老槐樹燒了,民國時期所立的思宗碑也一斷兩截,廢物利用當成了石桌,招誰惹誰了這是。

1644年,天知道是誰從城內為李自成打開了城門,說法倒是很多,但都是口口相傳最後落下筆記,不足為憑,如果那麼肯定的話,也就不會那麼多種說法了,其中被矛頭所指最多的自然是曹化淳。

比如楊博,就屬於既要賣皮肉,又要立牌坊的那種人,那時候文官投降者眾,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他是既投降了還要表忠心,既表了忠心還要裝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態度,怎麼彈劾曹化淳的呢?

“李自成到了北京城下,是曹化淳主動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李自成剛剛進入城門,曹化淳就撲上去服侍伺候,現在清兵進入北京,又要投降大清(合著只能你楊博投降),曹化淳這樣的賣國賊,砍死一萬次都難以服眾。”

曹化淳對楊博的彈劾沒當回事,只是淡淡的說了句“該部知道。”,意思是說,我究竟開沒開城門楊博知道,算是軟軟了回敬了一記,後來謠言竟然傳到了南方地區,再又傳回了京師,俗話說三人成虎,曹化淳坐不住了,於是寫詩一首:

“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史不真。”

甲申殉國,曹化淳早就回老家養病六年了,怎麼開城門?純屬異地躺槍,由此可見,誰打開的城門得看傳謠的人恨誰······這個問題無解,而且當時攀誣成風,多為藉機報復或者刷存在感、對新主表忠心,沒譜的事也就不必深究了。

總之,李自成沒費半點力氣,大搖大擺的長驅直入,佔據北京,再後來就是追贓助餉、兵敗逃亡,李自成的存在,像是帶著任務來的,完成任務後,自己也就歸天交差去了。

讓他慢慢折騰去吧,單說崇禎帝,“諸臣誤我”也不完全都是推卸責任,本來可以妥妥的跑去南京,至少能夠安排幾個兒子過去以備不測,但是群臣反對,為此他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除了小部分被廢物利用以外,其他人都遭受了刑罰和毒打,死了一千多人,京官有一半還多都死在劉宗敏的手裡。

崇禎甩鍋一輩子,最後關頭還在等著臣子們首先發表南遷的意見,臣子們也不傻,一旦自己開口,今後等大家都轉移到安全地帶,必定有人彈劾,而自己也必定會被清算,比如談和的陳新甲,死狀歷歷在目,別管是其隊友還是陳新甲的政敵,對此都很心寒,所以對這類事都是敬而遠之,說不跑總是沒錯的,於是崇禎就在等待中錯過了最佳南遷機會,當然,沒錢也是原因之一。

窮到什麼程度呢,勤王詔令下達後,只有唐通回防到位,而賞賜的銀子和打發叫花子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徵集新軍錢不夠,到後來勤王部隊即便能來,連到南京的“移動費”也都不夠了,沿途也沒有安生地方,最後就只能在京師等待厄運的降臨。

吳三桂呢,被冤枉幾百年,他是盡全力往回趕的,撇去良馬的因素,並不比八旗的強行軍速度慢,只不過崇禎作死一樣的把勤王流程走的太繁瑣了,吳三桂根本趕不回來,50萬民眾的速度嚴重拖慢了吳三桂的行程,而且吳三桂只是總兵而已,頭上還有個薊遼總督王永吉。

等首長從關內遵化跑到寧遠吳三桂才能開拔,帶著50萬普通民眾,而且是領導在先直奔山海關,吳三桂斷後,外加軍民混編趕路,根本快不了,所以即便吳三桂到了山海關稍事休整就開拔直奔京師,中途並無半絲拖沓,也只是走到半路而已,城破君亡的消息就已傳來,為什麼帶著民眾呢,因為崇禎帝說了,是撤防,而撤防是要毀城,毀掉一切敵軍可利用資源,包括運不走的輜重糧草,然後帶著人口資源一起走。

汝何故生我家?絕望的崇禎優待了周皇后,令其自盡,袁貴妃也受到了所謂的善待,自縊身亡,其他嬪妃包括幾位公主都是崇禎帝親自動手斃命,只有長平公主倖免,崇禎帝的心已經先肉體一步死了。

崇禎慢慢朝煤山走去,顧名思義,那裡是平時的存煤之地,這偏僻地方,崇禎怕是一次都沒來過,他當然也不會看到大清進駐後將這裡改造成了花園般的存在,又怎樣呢,即便知道也和自己沒關係了。

血書早已寫好,絕筆大意就是諸臣誤我,無言面對祖宗,你們可裂我屍,但卻不要傷害百姓一人!對於崇禎帝的囑託,李自成做到了,他沒有傷害一個人,他傷害的是一城人。

崇禎帝很可憐,生母是被打死的,不受待見的程度可想而知,自小養成的暗黑性子長大以後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可以說小時候別人如何對他,他就是如何對待大臣的,刻薄寡恩,睚眥必報,推諉責任,毫無擔當,當斷不斷,猶豫彷徨也叫選擇困難症,如果他能安心吃喝玩樂說不定大明能多活兩年,該縱容的縱容了,該殺的也都殺了,崇禎自小養成的性子造成他誰都不信,17年換了50個首輔,賠本賺吆喝,就只圖個熱鬧······

甲申國難的發生,崇禎的原因只佔一部分,大明確已積重難返,但想完全撇清責任也是不可能的,登上煤山後,鳥瞰四方,以往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變成了充滿硝煙的殘酷戰場,不知他當時作何感想,1644.4.25,1644年死了2個我,心先死,身亦死。

近四百年滄桑,時過境遷,老樹終究沒有逃過一劫,思宗碑也是建而復拆,拆而後立,就像幾百年來的時代變遷一樣,體現的都是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相同事物的不同認知,體現的也都是最特色、曾經最時代的東西。

老槐樹被當做四舊燒燬,那現在景區內的槐樹是哪兒來的呢,根據文獻記載,現存的老槐樹是移植而來,精挑細選的樹齡和樹形,感謝有關部門的作為,想得很周到,這麼有名氣的歷史事件發生地,這麼有名氣的景點,如果沒有極具歷史意義的老槐樹,還真會覺得缺憾不少。就像珍妃井,為了滿足大眾探尋心理,特地做了高仿的珍妃井,這樣既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同時也解決了以頭探井的安全問題。


古今通史


1644年3月18日,崇禎皇帝在煤山留下最後一道聖旨,然後把頭伸進歪脖老槐樹上掛著的白綾裡,結束了他的一生。


崇禎的聖旨說: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說諸臣誤我,好像很委屈。真的嗎?

崇禎在位的時候,殺了不少大臣,內閣首輔殺了倆,兵部尚書殺了倆,都督督師殺了十一個,其中包括袁崇煥,包括替他背鍋的陳新甲。

殺了這些人絲毫沒有扭轉大明的頹勢,反而導致了群臣和崇禎離心離德,後來李闖兵鋒直逼京師,崇禎有遷都的打算,希望手下的大臣提議,為啥沒人急皇帝所急呢?

人們都怕變成兵部尚書陳新甲。

當年陳新甲是崇禎心腹,奉崇禎之命去和後金談議和。



由於保密工作沒做好,事情暴露,清黨上書彈劾,崇禎下旨把陳新甲斬首,用陳新甲的血向大臣證明這事兒都是陳新甲乾的,和我沒關係啊,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大臣們都是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的人精,這麼大的事兒,沒有皇帝授意,給陳新甲八個膽他也不敢啊。

大家心裡明白,不說而已。

李闖打來,崇禎動了遷都的念頭,他曾找內閣首輔陳演來和自己唱雙簧,讓陳演動議南遷,自己一附和,這事兒就成了。

陳演不是傻子,有陳新甲珠玉在前,這次不管遷都成功或者不成功,大臣們肯定有不同意見。



以崇禎的品性,翻臉比翻書快,他一定會拉自己替他背鍋,陳演知道只要自己建議遷都,不管成敗自己都會和陳新甲一樣在鬧市被殺,再悲慘點全家都會被連累,殺的人頭滾滾。

畢竟,這種事崇禎皇帝幹了不止一次了。

所以崇禎想要南遷時,群臣皆不言,崇禎又拉不下臉了自己拍板遷都,遷都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崇禎錯失了最後一個翻盤的機會。

事後他大怒,但是卻無法把這憤怒發到陳演身上,陳演成功保住了性命。

皇帝沒有自己的團隊,大臣們和皇帝離心離德沒人替他著想,這個王朝也就走向了沒落。

17年前,崇禎登上帝位時,他接手的大明王朝局面不好但是離崩潰還遠。

邊關有兵馬抵抗金人,朝局也在皇帝的掌控中,大臣們不管是文官還是手握重兵的邊關要員,皇帝說殺就殺了,挾天子以令不臣這事兒在大明根本不存在,就連權傾天下的九千歲,也是崇禎一句話就讓他連條老狗都不如了。

和歷代亡國之君比起來,崇禎的開局不要太好哦。

但是崇禎就有本事在這種局面下,一步一步把大明拉入泥塘之中。

相比於明朝的很多皇帝,崇禎帝是勤勉的典範,他在位的17年勤於政事,生活節儉,不好美色,就喜歡工作工作。

17年天天985。

勤勉方面崇禎比他哪位木匠哥哥強太多,木匠哥哥每天沉湎於木匠活,無為而治,除了遼東,在位期間天下竟然沒有大的兵戈動亂。

崇禎上臺以後,四方煙塵起,崇禎皇帝四方出擊,兩線作戰,疲於應對終於把大明拖垮了。

崇禎很悲愴,崇禎很憤怒,他如此努力如此勤奮為何無法挽救大明於即倒。

難道,勤奮有錯嗎?

天道固然酬勤,但是勤奮的力量如果用錯方向,那就錯了。

崇禎敗在太勤奮了。



他啥事都想管,但是又啥責任都不想背,這就很讓人無語了。

崇禎好面子,眼裡揉不得沙子,他一上臺就把前朝的皇帝的寵臣魏忠賢給辦了,為了有個好名聲,他交好東林的文人,把魏忠賢徵繳的雜項稅廢了很多。

其中包括了士人集團憤恨優丁免糧等商業稅。

東南是商業重鎮,東林黨人大多出於斯,把商業稅免了,等於他們為家鄉的父母兄弟掙了一大筆錢。

但是朝廷連年用兵,軍餉還是要從稅收中收,東南不收了就西北收唄。所以很多軍餉徵賦都加到西北百姓身上,那幾年趕上小冰期,連年災荒,西北連草根都吃沒了,老百姓們易子而食。

人們真的餓極了,開始吃自己家的孩子,但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捨不得下手,就和鄰居交換著吃。

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呢?四個字:人間地獄。

但是即使這樣,稅不能少拿,而且越交越多。

這時候如果有人能讓老百姓吃口飽飯,他們會把命都給了那人,這就是為何李闖被打到只有十八個人了,依舊很快能聚集百萬之眾的原因。

闖王來時不納糧。

這句話現在看來就是一句口號,在當時人們心中這就是救命的符咒啊。

崇禎在遺詔中說:勿傷百姓一人。

但是他對百姓也著實沒有多好,崇禎從上到下人心皆失。

清朝入關後,用鐵鏈子鎖住槐樹,無非是一種作秀,為了穩定人心的作秀而已。

君王有罪無人問,
古槐無過受鎖枷。

大槐樹挺冤的。


======================


薛白袍


這棵吊死崇禎皇帝的槐樹已經死了很久了,不過現在的替代品還在景山東側的小路旁。樹前面立有“明思宗殉國處”的碑和“崇禎皇帝自縊處”的介紹。這裡就是當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的歸宿。

當年,清朝為了收服民心,為崇禎皇帝發喪,禮葬崇禎。對這棵吊死過大明皇帝的槐樹也拴上了鐵鏈,以示懲罰。清朝還規定,任何清朝皇室成員,路過此處都要下馬行禮。

說起來這棵槐樹也真是夠倒黴的,遇上了崇禎這個皇帝。就算自殺找個什麼不好,非要找這棵樹來吊著,可謂是飛來橫禍。

說起崇禎,這個皇帝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昏君。可是,奇怪的是,他不認為自己是昏君,而被他忠於職守的表面現象迷惑的人,也不認為他是昏君。崇禎在臨死前的遺書裡說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大家看到崇禎在最後的遺書裡,還念念不忘百姓,都大為感動。以至於李自成看了,也說“君非甚暗”。可是,在崇禎執政幾十年,大明形勢江河日下,內憂外患,崇禎就沒有一點責任嗎?難道真的就是他說的“皆諸臣誤朕”嗎?

我們可以看明朝最後的歷史,可以看到,崇禎沒有作對過一件事。他沒有能力,還要事事插手,事情經他插手肯定失敗,然後他就去找替罪羊。搞得他的手下,做事的都死於非命,不做事的明哲保身。大家從上到下,都等著一起滅亡的那一天。

到了最後,崇禎還徹底毀掉了明朝的江山。他為了面子,不願意在歷史上留罵名。所以在危急時刻,沒有把政府南遷。最後,整套中央管理機構全部留在了北京,先給了李自成,後給了清政府。這是清政府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有了這些管理機構,才使得清朝真正成為可以管理中國的政權。否則,清朝是不敢入主中原的。

而崇禎自己不走,他也不讓太子皇子南遷。最終太子落入李自成之手,後被清朝誣殺。這使得南明群龍無首,被清軍各個擊破。雖然江南義民反抗風起雲湧,可是在清朝正規軍的鎮壓下,最後都失敗了。

可以說,崇禎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他斷送的不僅僅是大明的江山。而他推卸責任說,都是諸臣誤他,可是,這些被他認為人人可殺的文臣,在清政府中,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人中出現了許多名臣,開創了清朝的基業。後人評價說,不是群臣是亡國之臣,而是崇禎是確確實實的亡國之君。

崇禎到最後,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他還在宮中束手待斃。他敲鐘召集群臣,沒有一個人到來。他發了瘋一樣殺自己的親眷,還存著一絲幻想,想越城而逃。可到了最後,連逃跑都沒有做到的崇禎,只有看著滿城的炮火,自縊在景山,做了他最後禍害的一件事,那就是禍害這棵無辜的槐樹。

清政府在入住北京後,一些明朝的臣子還抱有幻想,以為清朝是來幫助明朝復國的。而現實打碎了他們的幻想。清朝得到了崇禎留下的遺產,得到了整套可以治理中國的政權機構,清朝統治者改變了撈一把就走的主意,決定留下來不走了。不但不走,還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政權。

為了減少人民的對立心理,同時讓自己在法理上站穩腳跟。清朝把自己從明朝的敵對關係,轉換成朋友關係。他提出的藉口是,自己入關之時,隨著崇禎之死,明朝已經滅亡了。這個時候,整個天下已經按照法理,屬於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而清朝入關打敗李自成,一方面是為了崇禎皇帝復仇,一方面為滅亡的明朝復仇。從這方面來說,清朝是明朝的朋友,明朝的遺老遺少應該對清朝心懷感激才對。

另一方面,清朝打敗李自成,滅了大順政權,那麼法理來說,清朝政權是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手中奪取的。那麼,清朝佔有的江山,不是來自明朝,而是來自李闖。至於整個南明政權,清朝根本就不承認是合法的政權。

這樣一來,清朝就為自己找到了統治中國的理論依據。而為了支撐這個理論,它也要為此採取必要的行動。

清朝為崇禎發喪,以帝王之禮安葬崇禎,它將自己包裝為明朝的繼承者。而這棵槐樹,居然吊死了崇禎皇帝,當然是罪大惡極了。作為明朝的繼承者,清朝當然不能放過這棵槐樹,因此,清朝統治者用鐵鏈將這棵槐樹栓起來,以儆效尤。

同時,在神化的皇權裡,皇帝是為天子,是代替上天來統治世間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生死,代表著人間的變遷。因此,凡是非自然死亡的皇帝,都會給人間帶來災難。從這個方面來說,清朝也要懲罰罪槐,祓除災難。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這棵沒招誰惹誰的槐樹,成為了統治者眼中的罪槐。它被鐵鏈子栓了兩百年,來贖它身上莫須有的罪。不過,它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用以警醒那些後來的統治者,也盡了自己的歷史責任。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