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3月16日下午4時在北京和湖北同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教授,內科學系副主任、心內科嚴曉偉教授,感染內科副主任曹瑋副教授,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在武漢新聞發佈廳介紹新冠肺炎的科學救治,記者在北京的國新辦新聞發佈廳遠程視頻連線提問。見面會全程英文交流。

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記者見面會主席臺

路透社、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印度報業托拉斯通訊社、荷蘭廣播電視協會、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韓國京鄉新聞、彭博新聞社、香港中評社、日本電視網、華爾街日報、中國日報等記者依次提問。

一部短片《北京協和醫院在武漢》介紹了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的工作概況,向全國超過4萬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

中國疫情已接近尾聲,重來可能性小

杜斌教授介紹,2天半來,他去到5個地區的5家醫院,巡視當地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記者見面會前幾個小時剛剛趕回武漢。武漢已經關閉所有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很多在定點醫院醫治的患者也都出院了,住院患者正在集中整合,一些定點醫院也已經關閉。湖北武漢的疫情已經接近尾聲。當然還需高度警惕最近發生的一些社區散發病例,以及境外輸入病例。

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會長杜斌

感染內科曹瑋副教授表示,中國從去年12月疫情發生以來,經過3個月的積極行動,整體情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中國建立起了嚴格、高效的全民防控體系。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3月11日宣佈新冠疫情構成全球大流行,但中國不太可能經歷疫情的二次暴發。目前中國新增確診病例主要來自境外。曹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新增確診病例,由於境外輸入病例的存在,將仍會維持在一個低水平。

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湖北省死亡率明顯高於全國其他省份。杜斌教授分析,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學習曲線。其他省份可以汲取武漢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進步,所以能做得更好。其次,湖北以外病例數相對較少,人均醫療資源,包括人力、設備都更加充足。

"我不認為湖北省和其他省份的病死率差異可以用病毒基因改變來解釋。"杜斌說,"當然如果證實病毒基因有改變,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應對傳染病的核心在於防控,不在於治療。" 這是杜斌教授一再強調的要點。"防控不是我的專業範圍,當然我們都明白,這裡的關鍵詞是:檢測、檢測、再檢測。"

"不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就永遠不知道誰是感染者、誰是病人,就永遠不知道誰是密切接觸者,誰該被隔離。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成功中總結經驗。我認為湖北武漢疫情局勢的轉折點就發生在我們做到完全隔離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時。

"

杜斌教授補充,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病例數、社會支持體系都不一樣。中國抗疫經驗不一定是標準答案,各個國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新加坡、日本就有很多具體舉措值得我們學習。今天的發佈會也是一次相互交流、學習、進步的契機。世界之美源於多樣、而非同一。

吳東副教授表示,中國抗疫依據的是最經典的流行病學理論: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我想對世界各國人民說,我們尊重和理解每個國家和民族。但是流行性疾病需要每個人嚴肅對待,我們都得行動起來,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嚴曉偉教授表示,對公眾進行廣泛的自我防護教育非常必要。防護就是三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要警惕疫情大規模暴發導致的醫療機構人滿為患、不堪重負。

國新辦全英發佈會: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提問,協和團隊介紹重症救治情況!

重症患者救治經驗

協和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一直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杜斌教授在記者見面會上再次表示,

要積極應用有創呼吸機和氣管插管,糖皮質激素不能長期大劑量使用。"我看到過很多這樣的病例,無創通氣治療效果並不好,但是還是堅持了很長時間。即使最後實施了氣管插管和有創通氣,也救不回來了。後來,我們鼓勵所有醫生在發現患者嘗試無創通氣治療失敗時,儘早進行有創通氣。同濟醫院重症醫學專家已經提交了一篇論文,用臨床數據證明,更積極的氣管插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預後。"

吳東副教授介紹,有創呼吸機、床旁超聲、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等等都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為抗擊病毒、保護人民提供更多武器,創造更多機會。

現在普遍認為,新冠肺炎致死危險因素有年齡大、合併症。但是杜斌認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最開始,我和同事們都認為高血壓是一個危險因素。但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合併症都是和年齡密切相關的,所以到底他們是不是混雜因素,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

曹瑋副教授補充,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臨床指標,可以提示病情在從輕症向重症發展。淋巴細胞計數進行性下降、炎症指標迅速上升,胸部影像學進展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前後方遠程會診,力救治每一個重症患者

"我們和北京的同事定期召開遠程會議,就像面對面交流一樣,討論疑難病例,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吳東副教授說。

"不只是北京協和醫院,遠程會議、遠程會診,各家支援湖北醫療隊都用,非常普遍。"杜斌教授介紹。

除了為醫生提供便利的新技術,杜斌教授還介紹了很多直接為患者服務的新技術。"互聯網醫院已經推廣開來。疫情期間,很多其他疾病患者不得不居家隔離。當他們有醫療需求時,首先可以在互聯網醫院用手機APP聯繫醫生、獲得幫助。"

兒童患者總體病情較輕

杜斌教授引用了3篇關於新冠肺炎兒童患者的最新文獻。一篇發表在JAMA上的文章總結了9例被感染新生兒(1歲以內)的情況,另一篇是關於6例2至7歲的患兒。這15個孩子中只有1個進入ICU接受支持治療,所有孩子都存活了。就在發佈會當天,Nature Medicine剛剛發表了一篇文章,在密切接觸者中,成人被感染的概率大概是兒童的2.7倍。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種現象背後的原理,但是根據目前從武漢、湖北、以及中國其他省份觀察的情況來看,有兒童感染病例,但是總體病情比較輕。"

康復期患者核酸檢測復陽不等於復發

嚴曉偉教授介紹,目前中國所有出院患者都要接受當地管理,2周康復隔離觀察和4周隨訪。康復隔離觀察期間每日2次監測體溫。如果再次出現發燒症狀,會被送回醫院接受胸部CT和核酸檢測。

"我想強調的是,核酸檢測陽性單一指標不代表病情復發,也不代表具有傳染性。只有同時有發熱,胸部CT顯示病變進展,才能說患者病情復發了。"

呼籲保護和關愛醫務人員

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有一些醫務人員在工作中被感染、甚至英勇犧牲。杜斌教授詳細地分析了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情況:"一開始是缺乏瞭解,最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人傳人的傳染病。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接收了最早一批患者。以此為代表的部分武漢當地醫院出現了醫護人員聚集感染事件。第二階段是缺乏防護物資。當各界援助陸續到達武漢、防護物資供應充足後,醫護人員被感染事件再沒有發生。"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算在同一家醫院,有些專科比如耳鼻喉科、眼科,被感染的醫務工作者比例比急診科、ICU更高。"杜斌說,"我的理解是,耳鼻喉科和眼科醫生需要和病人非常近距離地接觸。所以,無論什麼專業的醫生,接受關於防護教育和培訓都非常重要。"

"我們得知,歐洲也有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出現,這和武漢早期情況極為相似。我們必須保護好醫護人員。"吳東副教授說,"ICU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這裡死亡率相對高,作為一個醫生,有時無論付出多大努力,還是要面對患者的死亡。這種情況非常容易打擊醫護人員的士氣,除了防護,醫務人員也非常需要關愛。"

"我想提醒廣大的國外醫護同行,一定要首先保護好自己不被感染,這是你們照顧病人,保護家人,保護好同事的前提。" 嚴曉偉教授說。

對並肩抗"疫"的戰友,曹瑋副教授也有特別的心裡話說:"我想特別對所有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護理同胞表達最真摯的敬意和感謝!護士們都很年輕,很多人都是90後。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的時候,年輕的他們英勇地站了出來。如果沒有護理團隊,中國沒法取得現在的戰果。

尤其對於重症患者來說,護士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協和人的職業精神

在發佈會的最後,吳東副教授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過去幾周裡,我全身心投入到湖北武漢患者救治工作中。唯一感到愧疚的就是不能盡到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家庭職責。一個多月前,在我離開北京的時候,8歲的女兒問我:'爸爸,你為什麼你要去武漢?'說實話,當時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現在我想我知道答案了。就在上週,我們的ICU病房裡有位57歲的女病人,她病情惡化,我們決定給她插管,這可能是救她的唯一機會。在插管之前,她用武漢方言不停地對我說話,實在很難聽懂,最後我明白了,她是在說:'醫生,我不想死,這個月底是我女兒的婚禮。'那一刻,我意識到,這些患者也是父母,像我們一樣有摯愛的子女。"

"這讓我想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我覺得作者想通過小說表現的是:人生苦短,唯愛永恆。"

"所以為什麼我要來武漢呢?

這不僅僅出於職業責任感,更出於愛。對女兒的愛,對患者的愛,對祖國的愛,對人類大家庭的愛。"

"這是全人類的戰爭,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