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新疆:近代中國第一人臣林則徐(7)

面對世界,每一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個點,如果眼睛只盯著自己、固守自己的經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就是天下。

在林則徐禁菸前,國人仍以" 天朝君臨萬國" 的妄自尊大的心態緊閉大門,國人對外部的世界茫然無知,認為英國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離開中國的茶葉、大黃就會" 大便不通而死" 。

清朝官員也稱英國人膝蓋不能打彎,所以拜見中國" 萬歲" 就不能下跪。即使林則徐剛到廣州時,也稱茶葉、大黃是" 制夷之大權" ,相信夷人膝蓋伸展不便,認為" 彼萬不敢以侵凌他國之術,窺伺中華" 。

因此,林則徐也曾天真地認為英國不敢對天朝大國動武。

不過,因為親身經歷了禁菸的重重阻力,使得林則徐不再僅僅只盯著自己,從而使自己成了" 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在廣州禁菸期間,林則徐開始注意瞭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

為防範外國侵略,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臺,蒐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從沿海漁民、村戶中招募水勇,操練教習。

虎門銷煙後,禁菸運動遇到了新的困難。林則徐對鴉片販子採取強硬態度,要求他們立一保證書,永不夾帶鴉片進關,如果查出鴉片," 貨盡沒收,人即正法" 。

英方認為繳煙是迫於形勢的權宜之計,而立保證書則關係到今後長遠的利益,他們絕不願放棄通過骯髒的鴉片貿易所取得的巨大利潤。因此義律一再拒絕執行立保證書的命令,並且當眾撕碎了保證書樣本,叫嚷絕不停止鴉片貿易。

而朝廷內部反對禁菸的官吏也伺機而動,他們採用了各種手段來削弱禁菸運動。

6 月23 日,穆彰阿會同刑部,依照道光皇帝諭旨研究林則徐提出的一條建議,即:" 夷人帶鴉片煙來內地者,人即正法,貨物入官" ,他們上奏建議將" 來內地" 改為" 入口" 。一詞之改,實質表示外商在口外的販煙活動不必干涉,為沿海的鴉片走私大開方便之門。

廣州城頃刻謠言四起,鴉片販子活動更加肆無忌憚。林則徐明知事出有因,仍嚴正宣告:" 彼造謠惑眾者,名為誤會,實則矯誣,一經訪獲訊明,定當立行正法。"

辭官南歸的龔自珍,因林則徐禁菸阻力重重和自己無從獻策而憂慮,曾賦詩一首:

" 胡人橫海拜將軍,側主南天未藏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臘丸難寄惜雄文。"

身負重任的林則徐,更是感覺阻力重重,在虎門時,他寫給豫堃的一封信中,曾經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僕立志要斷此根株,然收繳若不準行,此根如何能斷?躊躇躑躅,滋切焦口"。

林則徐雖然感到憂慮,卻並未因此氣餒和退縮。他賦詩明志:" 近聞籌海盛封章,突兀班心字有芒。誰識然犀經慧照,那容李樹代桃僵

林則徐查禁鴉片的決心當然不能使義律回心轉意,而是激他鋌而走險。半個月後,英船水手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流血事件。

7 月7 日,英國水手在寶安縣尖沙咀村酗酒,毆打村民,並用木棍將農民林維喜打死。12 日,林則徐派人查辦,查明確系英國水手酗酒行兇,屢次責令義律交出殺人兇犯,由中國官府審辦,義律一概不理,卻在8 月3 日宣佈在中國領海上設立一個具有刑事與海上管轄權的法庭,將於12 日在一艘英船上開庭審訊林維喜案,並邀請中國官員旁聽。

義律踐踏中國司法主權的行動,理所當然地被林則徐拒絕了,為維護國家主權,林則徐下令斷絕英船和在澳門英商的食物接濟。

23 日,又下令驅逐澳門英商。同時,林則徐也採取了一系列的必要措施,作好抗敵自衛的準備。他命令海口內河各處設防,加強兵備,整頓隊伍,進行軍事演習。清朝軍隊和水師,這時已經非常腐敗,經過林則徐的大力整頓,戰鬥素質有所提高,逐漸增強為一支能禦敵的部隊。沿海人員一心禦侮,同仇敵愾,林則徐號召沿海人民聚合丁壯,購置器械,用以自衛,如果英人上岸滋事,准許開槍阻擊,勒令退回,或將其俘獲。在林則徐的號召下,廣州、南海、順德等地農民紛紛購置武器,準備抗擊來犯之敵。

上述一系列措施,使英商遇到了極大困難,食物和水的供應斷絕了,義律無計可施,向林則徐乞誠,願意進行談判。林則徐即通知澳門同知蔣立昂,在英方繳煙、立保證書和交出兇手的前提下,雙方能夠進行談判。由於義律的裝聾作啞,一味抵賴,談判沒有結果。

這時,英國政府已蓄意挑起侵華戰爭,來維持可恥的鴉片貿易。

11 月2 日,士密率英艦" 窩拉疑" 號、" 海阿新" 號竄行達穿鼻洋海面,向水師提督關天培遞交了英軍駐華海軍司令致欽差大臣的信件,要求林則徐准許英商及家眷住在澳門並恢復一切供應,林則徐嚴正地加以拒絕。

第二天清晨,關天培率水師在穿鼻洋麵巡防稽查,士密要求關天培把巡船駛回沙角。水師在領海上巡防,這是中國的主權,關天培當即嚴詞拒絕,並表示說:只要義律在限期內交出毆斃林維喜的兇手,水師就可以考慮撤回。

躲在" 窩拉疑" 號軍艦上的義律狡辯說:" 我再三聲明並不知道誰是殺害林維喜的兇手,若我已經查出,早就懲辦了,若以後拿獲的話,也一定會懲辦。"

完全拒絕了關天培提出的條件,中國水師理所當然地在自己的領海上巡航。緊接著中國官兵在穿鼻、官湧擊退了英軍的武力挑釁。

對外界更是一無所知的道光皇帝,在接到林則徐勝利的捷報之後,下達了諭旨:" 英吉利國夷人自議禁菸以後,反覆無常,前次膽敢先放火炮,旋經剴諭,偽作恭順,仍勾結兵船,潛圖報復。彼時雖加懲創,未即絕其貿易,已不足以示威……即使此次具出甘結,亦難保無反覆情事,若屢次抗拒,仍準通商,殊屬不成事體,至區區稅銀,何足計論……著林則徐等酌量情形,即將英吉利國貿易停止。所有該國船隻,盡行驅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結(立保證書)。其毆斃華民兇犯,亦不值令其交出。"

立保證書、懲兇的正義措施被明令廢止了,林則徐幾個月來為挽救民族危難的努力遭到無情的否決,更使他心酸的是,道光帝在回折上進行了惡狠狠的批斥:

林奏:" 此次剿辦之餘,於澳門既不能陸居,於尖沙又不能水處。苟知悔悟,盡許回頭。"

硃批:" 不應如此,恐失體制。"

林奏:" 若義律與土密等尚以報復為心,則堅壘固軍,靜以待之,亦自確有把握。"

硃批:" 雖有把握,究非經久之謀。"

林奏:" 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實至公無私之義。"

硃批:" 所見甚是,而所辦未免自相矛盾矣。"

這是林則徐走上仕途以來,首次受到皇上如此強詞奪理的批斥,他不敢也沒有再行頂撞。12月6日,他宣佈正式封港,斷絕與英國的貿易。這件事使他感到痛心。後來,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寫道:"外間悠悠眾口,都謂我激起夷釁,殊不知實出聖躬獨斷。"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反禁菸派加緊了破壞禁菸抗英鬥爭活動。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利用道光帝急於禁菸收場的心態,奏請調鄧廷楨為兩江總督,以去林則徐左臂。

1840 年1 月5 日,道光帝調鄧廷楨為兩江總督( 後改調閩浙總督) ,林則徐轉任兩廣總督。

實則,讓林則徐遠離禁菸運動,以免斷了自己的財路。

雖然說" 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 ,但對林則徐而言,卻是一生最大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