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名叢的傳承者---羅盛財

武夷巖茶名叢是武夷山的一張耀眼的名片,是茶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的

魂寶,也是武夷茶人心手上舉世無雙的臻品,美譽不斷,蜚名古今中外。

羅盛財高級農藝師,武夷巖茶育種專家,曾任武夷山市(原崇安縣)綜合農場革委會副主任、場長、武夷山農委副主任、農業局局長、書記。他的一生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他的一生為了武夷巖茶名叢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傾注了一生,結下了武夷巖茶名叢“情節”。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放在對茶葉遺傳育種的研究上,他主持開展了武夷巖茶名叢和單叢茶樹資源的保護整理工作,分別建立了九龍窠名叢圃和霞賓巖茶樹種質資源圃,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他掌握了一套獨到的栽培技藝,他著述的《武夷巖茶名叢錄》一書成為認識武夷巖茶名叢的標準教材。

羅盛財高級農藝師是筆者在武夷山市參加省市關工委舉辦的“福建農村青年種子工程”閩北烏龍茶培訓班認識結交的朋友,並繞有興趣的一同參觀考察了他的龜巖種植園,邊走邊看邊問邊拍照,走遍了他的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閩茶圃004”,那裡是一塊生態環境絕優的種植茶樹優異種質資源基地。聽他滔滔不絕地介紹那些武夷巖茶的名叢、名茶樹、名茶株的寶貴故事,讓我如痴如醉,使我對優良單株、優良單叢,自然

陶汰、天然變異、優中選優,形成名叢,名叢再進一步優選提純而形成不僅珍貴而且享有盛名的五大名叢: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半天腰等名叢有了初步理解,再認真拜讀了他的《武夷巖茶名叢錄》一書,給我增長了不少茶葉的知識,成為我崇拜敬佩的知心茶友,也為他感人的事蹟作個宣傳。

傾心武夷巖茶名叢的保護傳承

武夷山是紅茶、烏龍茶的發源地,武夷巖茶系烏龍茶中的珍品,品種資源極為豐富,素有茶樹品種資源王國之稱。根據茶葉專家林馥泉1942年調查,武夷山中的品種繁多、名叢、單叢達千種以上,僅慧苑一帶就多達830種。如何使這些品種、名叢、單叢世代傳承,便於鑑別認識,開發利用,繁育推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有幸的是一輩子從事農業、茶葉達40多年,又當過場長、局長、書記的武夷山茶葉品種專家、高級農藝師羅盛財,從70年代開始茶事活動與管理,就與武夷山岩茶結下不解之緣,深入武夷山著名的“三坑”“兩窠”“兩澗”“三十六峰”“九十九巖”有產茶的地方調查名叢,走訪茶農,蒐集資料。從1980年起先後3次組織課題組,主持開展武夷巖茶名叢和單叢茶樹資源的保護整理工作,並開始在九龍窠建立了名叢圃2.1畝,收集珍貴花名、名叢112個。從1990年開始,歷時三年,他和同事們又在霞賓巖溪仔邊建立武夷菜茶種質資源圃10.5畝,收集保護了1066份單叢茶樹資源,兩次共收集保護了名叢單叢1178份,並建立了相應的無性系。從收集並繁殖的1178份名叢單叢的無性系後代群體中,經性狀或品質鑑定,篩選了70份主要名叢。為了長期堅持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羅盛財與兄弟合夥自籌資金,建辦龜巖種植園,建立了第三個名叢資源保護基地,共保護種植名叢70份、其他單叢31份共101份名叢單叢優異茶樹資源;1998年在梅子橋又建辦了龜巖名叢坊,2010年10月,龜巖種植園名叢基地被福建省農業廳編入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閩茶圃004”,作為省市開展長期的相關課題研究和常態下的觀察、考察、實驗、繁殖、推廣等工作基地。

傾情武夷巖茶名叢的整理撰著

名叢茶樹資源是巖茶區歷代先民選育留存下來的寶貴財富,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己經消失無存。為了讓這些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現存70個名叢資源讓茶業界鑑別認知,回饋社會,讓這些來之不易的寶貴財富得以世世代代保護傳承下去,2004年春,臨近退休的羅盛財與課題組成員一起,開始用心整理編纂《武夷巖茶名叢錄》。《名叢錄》不僅對每個名叢的無性系分類、原產地、生長狀況、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香氣、滋味等等都作了翔細的記載,而且附有名叢的三到四張彩色照片,展示名叢的株形、葉狀、芽葉、花貌等特寫彩照,每張彩照片還標明拍攝時間,做到圖文並茂,一目瞭然,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價值,也為人們認識武夷名叢,深入研究和科學開發利用名叢提供了翔實依據。該書由我國著名茶學家張天福題寫書名,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著名茶葉專家駱少君題詞,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原主任詹梓金教授和原崇安縣(今之武夷山市)老領導趙大炎分別作序,並由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一部深受廣大愛好武夷巖茶、關心武夷巖茶的人們喜愛的科技讀本,前後花了9年時間,可見作者用心良苦,體現了作者嚴慎的科學態度和認真負責的責任心,為促進武夷巖茶產可持續發展付出一生的心血,真是情有獨鍾,令我欽佩。

傾力製作龜巖奇種精品

奇種是武夷茶區傳統的主要巖茶產品。它是巖茶區先民用當地品種武夷菜茶產製的烏龍茶,品質優異,富有巖韻,名揚海內外,清代詩人蔣衡的《茶歌》中載有“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微辛” 之詩句流傳至今。詩中木瓜與桂(肉桂)均為名叢,奇種為傳統巖茶主要產品,而天然真味、釅(濃烈)、辛(辛銳)各為奇種、木瓜、肉桂的傳統品質特徵,令人神往。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無性系新品種的擴大,以致奇種茶產品不斷減少幾乎難見真品。為了再現和創新現代型奇種,龜巖名叢坊採用保護種植的100餘份優異名叢、單叢資源春茶芽葉為原料,用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精工製作,並由有豐富制荼經驗的高級農藝師羅盛財親自監製而成。由於眾多名叢單叢均來自原始品種武夷菜茶,因此綜合保持了武夷菜茶優良性狀,而產製的龜巖奇種,保持了武夷巖茶天然真味的傳統品質特徵,深受到許多巖茶愛好者的喜愛。

羅盛財的名叢坊,在開展實驗研究的同時,憑豐富的種質資源和精細的傳統制作工藝,每年分別產製20~30份名叢巖茶精品,由於優良品質,產品普遍獲得充分好評。羅盛財則以此做為示範,推動優異名叢資源擴大生產應用。近年來,名叢資源在生產上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肉桂已成為當地主栽品種,此外還有茶王大紅袍及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金桂、北斗、雀舌、玉麒麟、向天梅、老君眉、玉井流香、正太陽、正太陰、醉貴姬、大紅梅等一批名叢先後擴大生產栽培。

羅盛財的名叢坊,在開展實驗研究的同時,憑豐富的種質資源和精細的傳統制作工藝,每年分別產製20~30份名叢巖茶精品,由於優良品質,產品普遍獲得充分好評。羅盛財等以此做為示範,推動優異名叢資源擴大生產應用。

近年來,名叢資源在生產上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肉桂已成為當地主栽品種,此外還有茶王大紅袍及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金桂、北斗、雀舌、玉麒麟、向天梅、老君眉、玉井流香、正太陽、正太陰、醉貴姬、大紅梅等一批名叢先後擴大生產栽培應用,充分展現武夷巖茶優美的個性化傳統特徵,使武夷巖茶繁花似錦,更好地滿足巖茶愛好者的不同需求,取得可喜的成效。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做好事難在一輩子,而羅盛財傾心武夷巖茶名叢的資源調查、資料蒐集、課題研究、種質資源圃的創建、觀察鑑別記載、整理出書,整整用了35年!其人生最精華的時光都用在武夷巖茶名叢的保護保存、傳承傳播、開發利用、創新發展的事業上,真可以稱得上武夷巖茶名叢的執著守護人、傳承人。

筆者寫於20180127日

參加“新作者扶植計劃”第二期活動之二十四

圖1羅盛財。圖2羅盛財撰寫的書。圖3筆者(右一)與羅盛財(右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