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藍色

是日月地球搖漾起伏的藍色潮汐

是海面上下躁動不安的藍色潮流

是萬物生靈攪動起來的生命律動

自然從不拒絕萬物生長

就像人類永遠保持著對生的無限渴望


於是

我們接近藍色,擁抱藍色

不斷感知與觸碰《蔚藍之境》下的如夢奇觀與生命脈動


《蔚藍之境》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豆瓣9.2,央視出品,中國製造。


“這是中國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故事,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蔚藍之境》將目光鎖定於中國近海,從季節、潮水的自然環境,到溼地、海島、海灣的自然地理,最後直指生存挑戰這一自然規律。


歷時四年,只為無限接近蔚藍之境下的生物故事並將生命無限傳遞。


“藍色”角力場中的求生本能


自然為生物提供庇護所,而這一庇護所往往將會成為一個關乎生存與死亡的角力場。


紀錄片的第一集就鎖定於中國海域最北端渤海遼東灣的冬季海冰。出生僅三天的斑海豹成為影片中第一位出場的主人公。關於生物的成長,永遠脫離不了親情與不斷探尋獨立性的話題。但《蔚藍之境》並不至於此,而將鏡頭聚焦於同為庇護所和角力場的空間營造。與入侵者的競爭,讓斑海豹母子體現的生命庇護意義更為凸顯的同時,也在競爭關係的塑造中為影片注入了生命張力。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飢餓遊戲,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捕食與逃生。為了生存,捕食者進化了自我的捕食功能,而弱者只有在不斷完善的逃生策略中才能獲得生命的“垂青”。


介於飢餓之間的捕食與逃生,其二元對立關係為這個“藍色”角力場增加了更多的緊張感與不安感。這也是《蔚藍之境》中不斷呈現的同類與異族之間權利角逐的體現。


而自然系統中的弱肉強食,不僅是異族入侵的生存威脅,同時也是同類之間囿於飢餓與遊戲的相互“殘害”。這部影片也並不避諱對同類生物自相殘害的畫面呈現。灘塗上遺鷗吞食同類幼雛的投機行為;海洋獼猴對同類幼猴的擄掠遊戲。同類之間相互競爭的殘酷,反而使生存這一議題有了更為深遠的思考價值。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資源空間的有限性,使其變得彌足珍貴的同時,也促使了爭奪之戰的一觸即發。從蔚藍之境下的寄居蟹爭奪海螺殼這一庇護場所,到蔚藍之境上的海豹對休憩礁石的競爭。上一秒還是屬於自我的容身之地,在下一秒便成為競技與角力場所,容身與決鬥往往只在一秒之間。


“藍色”角力場中的求生本能通過影片的視聽語言往往呼之欲出。“藍色”角力場內是萬物生死所息的故土和家園,角力場外則是對海洋起源的生命認同與生存境遇下的情感共鳴。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咫尺方寸下的息息共生


但與此同時,有限資源與空間觸發競爭的另一面,是合作與共生的生成。


在求生的本能下,生物建立起了合作與共生的關係。《蔚藍之境》在刻畫角力場帶來的緊張氛圍的同時,也呈現了咫尺方寸下的息息共生。這種共生,是對手之間的短暫同盟,也是異族之間的寄生策略與共棲關係。影片則從海平面上的舉腹蟻和介殼蟲的互利共生,到海平面下的蝦虎魚和鼓蝦合作下的共棲,以展現蔚藍之境中瞬息萬變的生物關係。


同時,角力場的殘酷與共生帶來的溫情,是自然浪漫與殘忍的有力佐證,也是自然類紀錄片的內核之所在。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生命的繁衍與基因的傳承,是生物對生命的無意識想象。從冬天到春天,從冰封雪覆到水溫漸增,從天空到海洋,從龐然巨獸到渺小之物,競爭是為了個體生存,而繁衍才能讓生存得以永恆。


此部紀錄片從鳥類遷徙的仰視追蹤,到洄游鯨魚的俯視探索,無論是遷徙還是洄游,都是對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遵循。不侷限於此,影片還將鏡頭對準“用死亡孕育生命”的海洋生物沙蠶,削弱了生命與死亡的對立性,反倒凸顯了死亡中生命的律動與絢爛。死亡與生命也許未曾是一組對立相關的詞彙,向死而生所蘊藏的生死相疊可能才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咫尺方寸下的息息共生,不僅是海洋生物,同樣也是人與自然的休慼與共。《蔚藍之境》的並不限於對萬物生存的討論,其也旨在詢喚人類對自然關係的認同,以及人作為自然一部分的整體感知。


在影片中提到,裝飾品買賣大大減少了法螺數量;繁殖地的過渡縮減和人類的過渡捕撈,使中國鱟這種古老生物陷入困境;人類不斷索取、佔有和排放作用於人與生物共同的海灣...但同時,紀錄片也沒有忽略人類在自然中的積極參與。如幫助陷入迷途的巨型鯨魚重返深海,臺灣澎湖列島中由玄武岩堆砌的魚類陷阱——石滬所呈現的利用自然規律以獲取資源的古代人類智慧。“智力並不是凌駕於一切自然,自然友好相處才是最好的庇護”。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紀錄片人對生命的等候與追求


“海洋遭際怎樣的過往,人類期許怎樣的未來。它的神奇和豐饒,精彩和活力,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取決於人類的一念之間”,《蔚藍之境》的結尾解說詞明確說明了紀錄片的主旨所在。而在這主旨背後,是人的認識與觀念凝練,同樣也是紀錄片人記錄生命的初衷與對生命的敬畏所在。


從高空到淺海、從懸崖峭壁到叢生密林,每一次破殼而出,每一次振翅飛翔,其背後都是紀錄片人靜默的等候。角力場中的歷險、藏匿於周遭的威脅,對生命記錄的渴望往往戰勝了緊張與恐懼。或者說,在生命律動前面,恐懼顯得無跡可尋。冰封、雪覆、狂風、巨浪,自然界的浪漫與殘酷,像浪潮一般推動著紀錄片人不斷的探索與前行。


這也太藍藍藍了吧


蔚藍之境的美麗與脆弱中,是紀錄片人對生命的等候與追求。他們秉持著物種延續關乎星球未來信念,延續著自我生存與生命傳遞的傳奇。溫度的每一刻上升,是生命的每一次律動,也是心臟與靈魂每一秒的同頻共振。


藍色是溫暖的、寧靜的顏色

而藍色又具有憂鬱的元素

美好與憂愁,浪漫與哀惆

往往只在一瞬間

也往往只在人類的一念之間


以上文章來源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 作者胡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